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正直的東漢大臣,沒有死在亂臣董卓之手,卻因一歎息死在王允手下

東漢末年, 西元192年, 漢獻帝初平三年, 一個驚人的消息開始在長安城中傳播, 而聽到這個消息的人無不歡欣鼓舞。 原來就是當時飛揚跋扈, 危害一時的董卓死在了他的部將呂布手下。

不過這一切卻都在東漢大臣司徒王允的預料之中, 他早早的宴請了許多的官員大臣在他的庭院聚會, 就等董卓的死訊一到, 眾人一起舉杯慶賀, 以圖再振大漢朝的雄偉。 不過當消息傳到王允宴會的時候, 令王允驚訝的是, 有一人卻是默不作聲, 甚至低頭歎息, 略帶哭相, 居然還有人同情董卓, 莫不成自己的座上賓是隱藏的董卓一黨。

除了王允, 其他人也都很驚訝, 因為這個人是當時的高陽鄉侯蔡邕, 蔡邕就是此後傳奇女子蔡文姬的父親。 要知道蔡邕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大家, 書法家, 為人正直, 不應當是董卓一黨, 怎麼會對董卓之死心懷悲哀。 王允當時很不滿的就對蔡邕提出了質疑,

為什麼要做出這種表情, 當初明明是董卓逼著蔡邕出來為官, 甚至以死相威脅, 董卓做的壞事他也不是沒有目見耳聞。

面對王允的提問, 蔡邕似乎覺得自己剛才的做法也不太恰當, 趕忙解釋道, 雖然自己當初是被逼著出來為官,

可是董卓畢竟對自己還算不錯, 短短時間就升了多級大官, 甚至對自己的一些勸阻也都可以虛心聽卻, 所以難免歎息, 這的確是自己不對, 請司徒王允諒解。

可是王允卻認為他是董卓的一黨, 居然當著眾人之面歎息, 一怒之下, 將他關入大牢。 當時很多漢朝的大臣都清楚蔡邕的品行,

不會和董卓同流合污, 許多人都為他求情, 人們都認為蔡邕僅僅是一聲感歎, 並沒出處罰漢朝的法律, 警告訓誡就好, 不應當被投入獄中。 而且大家希望就算是判蔡邕罪, 也要等他將正在寫作的漢朝史書寫完再行刑。 可是掌控大權的王允卻是絲毫不聽, 最終蔡邕沒有死在董卓的手中, 反而死在了王允手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