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早已不只是電商,亞馬遜未來到底靠啥賺錢

4月26日消息, 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近日發佈報告全面解析亞馬遜的發展戰略。 透過對該公司的並購、投資、招聘、專利申請等資料的深入分析,

報告總結道, 亞馬遜在加倍押注AWS雲服務和AI助手Alexa, 欲在AI、下一代物流和企業雲應用領域建立新的業務支柱。 該電商巨頭正在尋求成為AI即服務的主流提供商。

以下是報告主要內容:

亞馬遜是幾乎任何的商務邏輯的例外情況。 這家西雅圖公司從做網上書店發家, 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股至少橫跨五個不同的大型行業的重要力量, 當中包括零售、消費級技術、雲計算、媒體和娛樂。 該公司有失策的時候(比如Fire手機慘澹收場), 但它在戰略規劃上同樣也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幫助它在富有潛力的新領域領跑競爭對手的天才手筆。

2000年代中期推出的雲服務AWS, 以及在消費者市場意外走紅的Echo智慧音箱和Alexa人工智慧助手便是很好的例子。

今時今日的亞馬遜遠不止是“萬貨商店”了, 它可以說是消費級AI和企業雲服務領域的領先者。 它持續不斷地開拓新市場, 意味著競爭對手必須要時刻提防它的下一步行動。

作為美國第一大線上零售商, 亞馬遜占美國零售總支出的5%, 它也已經上市了二十年時間。 隨著它的市值近期取得了不小的增長, 市場對它的預期也呈現高漲。 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數家華爾街銀行均預計亞馬遜將會繼續以迄今為止這種體量的公司從未能夠達到的速度增長:在2025年之前, 銷售額取得1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要是亞馬遜能夠達到如此之高的目標, 那將會是“現代商業史一家企業巨頭所取得的最激進的擴張。 ”

理解該具有多面性的巨擘絕非易事,

尤其是考慮到亞馬遜在透明度上遠遠不如它的同行。 正如《紐約時報》所說的, “它並不只是像蘋果那麼神秘, 深入來說, 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電商和雲存儲巨頭是不透明的, 難以搞懂的。 亞馬遜很少會向外界解釋它的近期策略目標和長期的戰略願景。 它很注重給人驚喜。 ”

正如大家所說的, 亞馬遜在雲服務、人工智慧、物流配送等較新的專案才剛剛起步。 由於亞馬遜涉獵廣泛, 我們不會跟蹤它的每一項業務。 但我們的分析報告的部分要點包括:

·亞馬遜最近的一連串收購或表明未來它可能會有更大的胃口:2017年第一季度, 亞馬遜的並購交易呈現大幅增長。 期間, 它收購了網路安全公司Harvest.ai和生產力軟體Do.com, 同時也將中東電商網站Souq.com收歸門下,

在一個新區域進行佈局。 鑒於該公司過往在並購上相對保守, 這一連串的收購有些反常, 可能也意味著亞馬遜將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地支持它的AI和企業雄心。

·亞馬遜的下一個支柱型業務可能會是AI:在2017年4月致股東的信件中, 貝索斯詳細寫道, AI和機器學習技術是公司旨在維持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的新項目的重點。 語音、虛擬助手和自然語言處理將繼續成為發展重點。 不過亞馬遜還專注於“AI即服務”, 以及將AI的基礎工具交到雲計算和開發者社區的手裡。 亞馬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成為一家平臺公司。

·亞馬遜對GRAIL的興趣或預示它有意涉足醫療保健領域的AI:其對GRAIL的投資, 意味著它相信對資料和處理性能有巨大需求的基因組學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計算領域。

亞馬遜現有的電視劇和AI工具也意味著, 它處在一個進入已經有諸多AI創業公司角逐的醫療保健領域很有利的位置。

·亞馬遜旗下的風投機構Alexa Fund旨在將圍繞Alexa的開發者和硬體生態系統培育成為通用的AI助手:Alexa平臺所提供的SDK(軟體開發套件)可讓協力廠商開發者為該AI助手開發技能, 還可以讓硬體製造商將Alexa助手整合到自家產品當中。 Alexa Fund的投資也指向了新的介面——比如Thalmic Labs主張的揮手感控技術——以及各種潛在的硬體品類, 如Embodied開發的機器人伴侶。

·該公司也在進行更加多元化的投資, 所涉的領域包括物流、雲應用和媒體:亞馬遜最近涉足物流和媒體領域預示著它有意發展新業務。 亞馬遜通常主要在能夠進行戰略合作的領域進行投資。印度的Housejoy將有助於它擴大在當地的觸角,Twilio與AWS也有合作關係。

·秘密研發部門Lab126近年來為亞馬遜打造了多款熱門的消費級科技產品:該神秘的矽谷研發實驗室是Echo、Kindle電子閱讀器等熱門硬體的幕後功臣。雖然失敗收場的Fire手機也是它開發的,但總的來說其對亞馬遜創新的貢獻並沒得到充分的認可。

·下一代物流是亞馬遜研發工作的主要部分:2016年亞馬遜接近八成的專利聚焦發展它的物流網路,該比例要遠遠高於幾年前的水準。亞馬遜還積極地為其雲計算和網路安全技術申請專利保護。

·亞馬遜還增加了其在日用消費品和實體零售領域的投入:它自營鞋類和服裝品牌,以及歸入“Amazon Basics”品類的日用消費品。它已經開始開設實體書店,並推出了Amazon Go無需排隊結帳的便利店概念。可以想像Amazon Go有可能會成為零售科技的特許解決方案。很顯然,亞馬遜正給傳統零售業施加前所未有的壓力。

亞馬遜概況

該西雅圖公司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所打造的以電商為中心的業務如今似乎走到了拐點。貝索斯最近接受採訪時稱,亞馬遜現在依靠三大支柱:捆綁主要數位媒體產品的電商會員服務Amazon Prime,領跑雲計算行業的AWS,以及協力廠商賣家業務Marketplace。貝索斯提到公司在打造數個新的支柱業務,但拒絕透露詳情。

亞馬遜有成為支柱潛力的新專案——包括包含語音使能應用或者技能的Alexa平臺——與它核心的電商業務相一致,透過提供更加無縫暢順的電商,已經開始帶來回報。亞馬遜的顧客已經可以直接通過Alexa來訂購商品,Prime會員也可以通過該平臺獲得專屬的優惠和內容。

換言之,新賭注的成功已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不過亞馬遜必須要保護和繼續發展它的新業務。如果要繼續比蘋果、穀歌、沃爾瑪、阿裡巴巴等公司等快速地創新,它只能夠這麼做。沒有其它的科技巨頭會希望它像現在這樣同時主導電商和雲計算市場,就連中國的電商競爭對手也在效仿亞馬遜的戰略,推出雲服務。

另一大問題在於,以顧客至上著稱的亞馬遜能否成功轉型成為一家同時涉足多個全然不同的商業模式的企業集團。亞馬遜最新的支柱業務AWS是一個B2B產品,其包括語音和AI即服務在內的諸多最新工具和服務亦然。

目前,亞馬遜由分佈在全球各地的近90個企業實體組成,當中很多是它的電商和媒體公司的附屬公司。當中,亞馬遜在各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零售網站,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愛爾蘭、法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澳大利亞、巴西、日本、中國、印度和墨西哥。然而,當中一部分是子公司——很多來自並購交易——專注於垂直品類,如面向有聲讀物的Audible和面向鞋類的Zappos。

為了瞭解亞馬遜要在哪些業務領域增加人力資源,我們研究了該公司的招聘公告。

很顯然,AWS是亞馬遜擴張規模最大的一個領域,招聘崗位超過5600個,相當於總招聘人數的33%左右。物流配送與運營是招聘規模第二大的領域,占招聘總數的19%左右。出乎意料的是Alexa團隊招聘人數超過890人,招聘總數占比接近5%。亞馬遜包括推薦演算法團隊MAKO的設備團隊也大約占招聘人數的5%。

並購活動

亞馬遜在並購交易方面以保守著稱,但現在情況可能將發生改變。2017年第一季度,該公司進行了四宗並購交易,追平了2015年第三季度創下的季度記錄,活躍程度也超過了之前的兩個季度。並購交易的這種突然增加頗為顯眼,畢竟該公司一個季度的並購交易數量很少超過兩宗。

儘管如此,亞馬遜的並購興趣起伏較大。從歷年的收購史來看,該公司的並購活動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明顯減少,後來直到2015年一直呈現反彈,但過去兩年又有所回落。2016年,亞馬遜的並購數量同比減少,它提交的監管檔顯示,這一年它的並購支出只有1.03億美元,明顯低於2014年(8.62億美元)和2015年(6.9億美元)。

亞馬遜對於有著雄心壯志但估值高企的創業公司沒什麼興趣,可能是因為它的保守投資文化。例如,TechStrat並購專家納特·伯吉斯(Nat Burgess)指出,亞馬遜有充分的商業理由去收購Twilio來強化AWS產品,但它很有可能在Twilio以16倍于年營收的估值上市時突然止步不前了。對於亞馬遜的並購戰略,伯吉斯還說,該公司看重長期發展,其戰略以滿足特定的需求,填補缺口為轉移,而不是通過全資收購來進入新市場。

另外,媒體最近爆料稱,亞馬遜曾考慮以10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ole Foods,這一交易可立刻增強其對雜貨領域的衝擊。該交易“會讓亞馬遜在一夜之間變成雜貨巨頭,幫助它擊退Instacart,”但亞馬遜顯然擱置了這一大膽的行動,畢竟這種行動對它而言有些反常。

過往的資料也證明亞馬遜在並購上歷來都比較謹慎。相比其它的科技巨頭,它的並購活動明顯很少,2016年僅進行了5宗並購交易。作為參照,蘋果近年來每年的並購達到8到14宗。Facebook的並購活動雖然近年呈現減少,但也曾連續兩年完成14宗並購。穀歌在並購方面尤其活躍,2014年進行了35宗並購交易,而亞馬遜同期只有5宗。

那亞馬遜對於潛在的收購看重的是什麼呢?貝索斯本人曾在2015年的股東信件中講述了一項必須要擁有的“夢幻般的業務”的組成要素:

“夢幻般的業務產品至少要有四個特點。顧客喜歡它,它能夠增長到很大的規模,它有很高的資本收益率,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潛力持續發展數十年時間。當你發現像這樣的業務時,別錯過,要馬上拿下它。”

亞馬遜的部分大手筆收購似乎符合這四個標準。在亞馬遜史上,規模最大的幾宗交易包括:鞋類零售商Zappos(2009年,12億美元),電子競技流媒體網站Twitch(2014年,9.7億美元),倉庫機器人廠商Kiva Systems(2012年,7.75億美元)。幾年過後,這些公司仍然是亞馬遜處於快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收購Twitch的時候,大多數科技行業人士都持質疑態度,但分析師基恩·蒙斯特(Gene Munster)預計到2020年該子公司的價值將達到20億美元,帶來10億美元的營收。此外,Kiva的機器人幫助削減了20%的配送中心運營成本。據《財富》(Fortune)稱,雖然Zappos仍在遭受重組試驗帶來的影響,但2015年它還是達到了利潤目標。

亞馬遜的大規模並購交易説明它在新市場和新技術領域站穩陣腳,而近年來它的並購主調毫無疑問就是強化AWS產品。在亞馬遜去年的5宗收購中,很多似乎都是意在強化它蒸蒸日上的雲服務業務:義大利創業公司NICE致力於打造技術計算軟體,Cloud9 IDE則專注於提供協作型開發平臺。這些交易都有助於AWS迎合開發者的需求,使其成為代碼部署的首選平臺。

該公司2017年接連的並購反映了其進一步提振AWS的欲望以及擴張海外市場的新願望。其擴張努力體現在近期對有“中東亞馬遜”之稱的Souq.com的收購上,該交易的金額在6.5億美元至7.5億美元之間。該高價並購將可以讓亞馬遜將電商版圖擴展到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它發生的時機正值亞馬遜的海外動作受到競爭加劇的困擾,尤其是在亞洲市場。

在印度,亞馬遜面臨的資金充裕的競爭對手包括Flipkart以及阿裡巴巴,後者在其它市場大舉並購,比如在東南亞將Lazada收入囊中。亞馬遜的競爭對手也似乎在尋求聯手拿下特定的市場。Flipkart最近從騰訊、eBay和微軟獲得14億美元的融資,這些投資方全都與亞馬遜存在競爭關係。

不過,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其餘的交易都是為了補強AWS業務。收購網路安全創業公司Harvest.ai很可能就是為了強化雲產品。在AWS資料存儲占比很高的數位視訊也是亞馬遜的重點關注領域,因而它收購了內容製作工具廠商Thinkbox Software(它的發展將基於Biba Systems等視頻編輯資產)。業績也猜測亞馬遜已經收購了生產力工具Do.com,將其歸入AWS全新的Chime項目(面向企業的視訊會議套裝)。

自2010年以來,亞馬遜偏向於收購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共計收購了10家A輪階段的公司。它第二感興趣的則是種子階段或者天使階段的公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對阿聯酋公司Souq.com的收購標誌著其對新地區領域的興趣。從過往來看,它幾乎所有的並購對象都是美國的公司。

總的來說,亞馬遜主要是給它主要的支柱業務Prime、AWS和Marketplace收購價值增長型資產。當然,它也進行了一些符合“夢幻般業務”標準的重磅交易,那些高價收購回來的標的也取得了可觀的擴張。但該公司通常更多的是利用實用的小型並購來發展業務。

投資交易

企業創投方面,亞馬遜正開始變得更加活躍。在1990年代末期,作為一家新生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因為投資了多家互聯網泡沫時期失敗的創業公司而虧損了數億美元,當中包括Drugstore.com、Pets.com和Kozmo.com(據稱光對Kozmo的投資就虧損了6000萬美元)。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時驚險逃過厄運之後,該公司休養生息了多年時間,基本上都沒進行過什麼創投,直至2000年代末期。

近年來,亞馬遜的投資焦點轉向了包括醫療保健、語音、物聯網和通訊平臺在內的多個行業相對富有遠見的創業公司。這些投資大多數都與AWS生態系統有關,後者如今涵蓋語音、AI、開發工具和雲計算。

2015年6月,亞馬遜投入1億美元成立它的首個獨立的企業創投部門Alexa Fund。該部門專門投資語音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旨在強化Alexa語音服務生態系統。Alexa Fund規模相對較小(穀歌創投Google Ventures成立之初每年計畫投資1億美元),它在2016年的企業創投活躍度排行榜上位居第45位,遠遠落後于其它科技巨頭的創投專案。

2016年,亞馬遜減少了投資數量,公司本身僅進行了3筆投資,Alexa Fund也只有12筆投資,這也基本反映了這一年整個創投生態系統的情況。兩個實體的交易數量均少於前一年。不計Alexa Fund,亞馬遜的交易活躍度跟它在1990年代時持平,當時它作為網上書店在謀求擴張。

對比其它的科技公司,亞馬遜的投資活躍度排在中間位置。谷歌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Facebook和蘋果則鮮少投資,多是選擇全資收購或者壓根不投資。

隨著Alexa Fund帶動亞馬遜的投資活動,該公司對於創投表現出興趣,過去兩年的活躍度創下歷史新高。

Alexa Fund

正當亞馬遜攜Alexa平臺產品大舉進軍AI行業,它的企業創投基金充當領導其打造首選語音技術平臺努力的角色。該基金創立了不到兩年時間,截至4月12日,累計完成25筆交易,其中7筆是創立時公佈的。

Alexa Fund主要從事早期階段投資(種子輪和A輪),但也參與過一些公司的B輪融資,比如消費級物聯網巨頭Ecobee(家居自動化)、Thalmic Labs(電腦手勢控制)和Owlet Baby Care(嬰兒監控器),還參與過聯網門鈴廠商Ring的C輪融資。所有的這些創業公司涉足的要麼是屬於Alexa重要使用案例的智慧家居類別,要麼是新人機交互模式。

從過往來看,該基金通常一個月進行一兩筆交易,如上所述,活躍度遠遠不及穀歌創投。另外,2017年至今,它還沒有進行過投資。(這可能與Alexa Fund今年1月宣佈與活躍的物聯網加速器TechStars合作成立全新的Alexa加速器有關。)

Alexa Fund的投資:Alexa Fund目前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有潛力整合到Alexa的智慧家居語音控制系統。它們包括Rachio(聯網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rackR(小物件尋找器),Nucleus(聯網對講機系統),Petnet(智慧寵物餵食器),Musaic(聯網音響),以及Scout Security(監控攝像機)。這種投資可拉近這些產品與Alexa生態系統的距離,因而可能更多的是帶來戰略價值,而不是帶來獲得巨額收益的機會。

更具前瞻性的動作可能要數Alexa Fund在2015年對Invoxia的投資,後者致力於生產磁性廚房設備,是首個在協力廠商硬體上使用Alexa語音服務的合作夥伴(聯想和其它的硬體合作夥伴如今也支援Alexa平臺)。其它有意思的押注包括Thalmic Labs和DefinedCrowd,前者的Myo手勢追蹤臂環可增加新的Echo控制模式,後者則提供涵蓋全球90%的語言的眾包自然語言處理(NLP)訓練資料。(Alexa語音服務目前僅支援英語。)對Embodied的投資也很有意思,該公司加入了不斷湧現的社交型和教育型機器人伴侶的新浪潮。

亞馬遜的企業投資

來自亞馬遜公司實體的投資則相對較少,對於一家戰略主張是“耐心實驗,接受失敗,種下種子,保護樹苗,加倍押注讓顧客開心的東西”的公司來說,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不過,該公司正開始進行更加多元化的投資。

亞馬遜本已稀少的投資活動在2016年呈現放緩。從2015年到現在,亞馬遜的股價增速達到2013年至2015年期間的7倍之多。近年來股價急速飆漲的公司竟然放緩創投步伐,這多少有些違背常理。該公司的投資交易在2015年第三季度創下峰值,達到3筆。自那以後,它的投資呈現減少。

儘管近期的投資活動放緩,亞馬遜在押注更多的行業。2011年至2013年期間,該公司僅僅投資互聯網公司,但2014年至2016年期間,它還投資了媒體、汽車與交通運輸和移動領域。這與亞馬遜的部分新業務專案相呼應:投資貨運代理商Yodel Delivery Network説明擴張了其在英國的物流網路和戰略知識,AWS的開發者社區也因為對如今上市的Twilio的投資和雙方的合作而得到了提振。

不過,對於亞馬遜來說,最有趣的新投資領域可能要數醫療保健。該公司最近投資了專注于癌症診斷基因組學的GRAIL,這是它第一次投資生物科技創業公司。該交易標誌著亞馬遜新的投資興趣,由於基因組序列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性能,GRAIL和基因組研究與應用可以充分地利用亞馬遜現有的AWS業務。AWS健康主頁如今以從GRAIL分拆出來的基因定序器作為客戶成功案例,這並不令人意外。

從一連串的案例來看,亞馬遜似乎傾向于向那些還能夠帶來合作的公司提供投資。2015年,它投資了雲計算平臺Acquia和印度家居服務公司HouseJoy。如今它與這兩家公司都建立了合作關係。Twilio也與AWS展開合作。去年它對Ionic Security的投資也提到了與AWS“合作”給受管轄行業創建資料保護基礎設施。

其它的有趣資料包括:CB Insights的資料庫顯示,亞馬遜的企業團隊過去5年明顯側重後期階段的投資。大多數的投資交易金額在1000萬美元至2500萬美元之間,幾乎三分之一的投資是E+輪。

專利資料分析

在早期,亞馬遜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積極使用引起了一些爭議。它的其中一項早期專利“通過通訊網路下單的方法和系統”擁有很有名的商標名稱“一鍵下單”,該專利於1999年授予。它目前仍應用于亞馬遜的線上商店,正如名字所示,它是關於根據以往的訂單保存下來的資料一鍵完成下單流程。要指出的是,該“一鍵下單”專利於2017年到期,包括穀歌在內的多家電商公司已經在致力於打造支持一鍵下單的流覽器。

該項專利在亞馬遜成立之初備受爭議,據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著作《萬物商店》(The Everything Store)稱,亞馬遜在對競爭對手強制執行它的智慧財產權上非常激進。

自互聯網泡沫時期以來,亞馬遜的專利重心轉向了其新的重點業務。近年來,該公司積累了諸多的專利,後面我們將進行詳述。

要注意的是:專利申請過程帶有時間滯差,這出現在專利申請公佈之前。這一延時短則數個月,長則兩年以上。

近年來,亞馬遜投入了更多的資源來積累智慧財產權。2009年它的專利申請量只有248項,但2013年,短短幾年間該數字便達成了1100項以上。不過,比起穀歌,亞馬遜的專利申請數量仍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我們還挖掘每一年的專利申請來梳理專利摘要中反復出現的關鍵字,利用加權方式來呈現關鍵的詞語和短語。

關鍵短語資料反映了亞馬遜不同的業務重點,儘管帶有一定的時間滯差。2010年代初期,它的專利申請頻繁使用諸如“電子書”和“內容設備”的關鍵字。申請與它們相關的專利顯然是為了給亞馬遜的Kindle專案築起護城河。同樣地,亞馬遜在2000年代中期騰飛的AWS業務通過彈性雲計算(EC2)提供虛擬化服務。很顯然,保護虛擬機器器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仍是一大重點:相關的短語“機器實例”是近些年主要的專利關鍵字,“虛擬機器器”則是2010年和2016年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短語。

亞馬遜2015年和2016年的專利申請反映了它的新興趣領域:無人機和網路安全,像“無人載具”和“金鑰”這樣的關鍵字頻頻出現。

無人機是亞馬遜擴張Prime Air物流配送網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該公司開始進行飛行演示,通過無人機提供防曬油。鑒於物流和無人機在它的專利組合中處在重要的位置,我們單獨找出了包含物流相關關鍵字的專利。2016年已經有78項物流相關的專利,創下紀錄。

亞馬遜的專利組合還包括一些頗具前瞻性的專利,它們涉及亞馬遜未來可能會實施的未來主義物流網路。最近曝光的一項專利申請顯示,亞馬遜在嘗試打造一個派遣裝載包裹的無人機到地面送貨的空中飛行倉庫。該倉庫被稱為“空中物流中心”(AFC),該專利將其描述為“一艘維持在高空的飛船”。

在另外一項專利申請中,亞馬遜詳解了一個可通知其它無人機周圍環境情況的無人機網狀網路。

從最近的專利繪圖來看,亞馬遜的配送中心將會使用機器人通過空中拋擲商品來配貨。

“河流三角洲”:亞馬遜眾多業務的交匯之地

亞馬遜的業務涉獵廣泛,但它的核心無疑就是線上購物,利用技術給顧客帶來最便捷的購物方式。我們最好是將亞馬遜看作以穩健技術為核心,融合眾多業務的混合體。Stratechery的本·湯普森(Ben Thompson)曾經寫道:“嚴格來說,亞馬遜不算是龐然大物,而是多項共用資源的業務的集合,其中包括管道(amazon.com)、物流和共同的技術基礎。”它或許是涉足了任何一個可想像的業務領域,但底下支撐起所有這些業務的是技術能力。

雖然亞馬遜的營收增長快速,但它很少實現盈利,因為它持續不斷地將其現金流用於再投資新業務,其中包括建設新倉庫和強化AWS資料中心。亞馬遜大膽再投資的戰略背後的理念和動機在貝索斯下面的這番話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我經常會問:‘未來十年將發生什麼改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我幾乎從來不問:‘未來十年什麼將不會改變?’我承認,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更加重要——因為你可以圍繞長時間穩定的東西來制定商業戰略……在我們的零售行業中,我們知道顧客想要低價,我知道十年後仍會這樣。他們想要快速的配送;他們想要廣泛豐富的商品選擇。無法想像十年後會有顧客跑來跟我說,‘貝索斯,我喜歡亞馬遜;我只是希望它的商品價格高一點,’或者說‘我喜歡亞馬遜;我只是希望你送貨慢一點。’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改進那些事情上所作的努力,我們現在為其投入的精 力,到十年後仍將會給我們的顧客帶來好處。當你知道某件事是假不了的,即便是長期性的問題,你也能夠承受向其投入巨大精力的代價。”

亞馬遜總是在思考未來的業務發展,總是在開發新業務,以此來投資和改善它的核心業務。

此外,在幾乎所有亞馬遜擔當平臺的主要業務類別中,它都處在一個資料回饋環路中:亞馬遜在顧客如何消費,賣家如何出售商品,開發者如何開發產品上擁有最豐富的資料集。這反過來也可以讓亞馬遜優化它的線上購物體驗、物流網路和開發者環境(甚至它的語音AI),同時亞馬遜的產品也將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

簡單來說,亞馬遜的眾多業務都遵循經典的飛輪效應。亞馬遜的部分網路效應正開始產生碰撞(下文有詳述)。

它的運營所體現的一個最終主題是,將其內部工具作為產品來傳播。該公司最早是amazon.com唯一的一個賣家,後來向協力廠商賣家開放它的電商平臺(以及物流網路)。它開放了它在內部打造的計算基礎設施,通過如今佔據市場支配地位的AWS出售計算和存儲工具。現在,它也在機器學習、無工人化零售科技、無人機送貨、語音計算等前沿領域做同樣的事情。隨著這些為創業公司所主導的行業日益成為日常商業的一部分,亞馬遜再一次成為了從事現代商業的“網路稅”。

核心的電商和零售業務

亞馬遜借鑒沃爾瑪在1990年代零售業普及的“天天低價”策略,通過競爭性定價提供價值。它一開始只賣圖書,後來不斷擴大商品品類,變得覆蓋幾乎所有的產品。

人們現在仍然常常將亞馬遜的市場主導地位和它的定價策略聯繫在一起。自創立以來,沒有實體店帶來的低成本結構給它節省了支出,消費者也因而得益。最初,它會利用網路爬蟲來發現競爭對手的價格,進而以更低的價格出售商品。

正如貝索斯所說的,亞馬遜持續的價值源于它所創造的良性迴圈。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任何與亞馬遜競爭的公司最終要麼被它收編(比如Zappos和Diapers.com),要麼被它碾壓。該公司也似乎沒怎麼受到通過應用提供商品的按需型服務創業公司的興起的影響,不過它也推出了Prime Now應用來進行應對。亞馬遜的電商業務仍處於增長當中,2016年,它在網上零售的銷售額增長中的貢獻比例達到53%。

2000年,亞馬遜開始讓外部公司在amazon.com網站上出售商品,該項業務如今在其出貨總量中的占比達到49%。在幕後,亞馬遜的協力廠商平臺“就像是龐大的慢速版股票交易所”,在上面,200萬註冊賣家利用演算法來低價排擠競爭對手。就連日用商品的價格也像反復無常的證券交易所那樣頻繁波動。

製造商也越來越多地直接通過亞馬遜的協力廠商平臺來觸及消費者,該平臺如今已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於零售業務。並非巧合的是,2017年4月中旬,該公司與賣家服務部門相關的招聘崗位數量超過1200個。

Amazon Prime——旨在滿足對送貨時間敏感和價格意識一般的消費者的會員專案——提供兩日送達服務,使用者只需要交年費。它的範疇也已經擴張到了免費配送以外,如今它囊括Prime Video流媒體服務和其它的獨家服務來維持高訂閱費。

作為一家沒有實體店的互聯網公司取得數十年的繁榮發展後,亞馬遜如今也在幾個層面將觸角伸向實體零售:Amazon Go、Amazon Fresh和Amazon Books。Amazon Go是一個沒有店員的實體店願景,它將運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電腦視覺來讓Prime會員無需排隊結帳即可完成購物。亞馬遜稱,Go Store技術可能要延遲推出,原因是技術問題,但一旦技術得到了完善,該零售科技可能會被打包起來,作為平臺出售給實體零售商。這會讓零售科技成為亞馬遜提供工具來向商家徵稅,以及可能收集更多的顧客資料的又一種方式。

涉足實體零售可讓亞馬遜通過線下的滲透擴大它的觸角。有的消費者更喜歡親身觸摸和觀察商品,尤其是服裝。實體店原來是亞馬遜的敵人,受限於品類選擇有限。而通過為圖書、雜貨以及像家居和電器這樣的大件商品提供最後一英里的管道,它實際上是出售它原本不會線上上出售的東西。亞馬遜正在增設實體書店,將其推向美國的大城市。

在海外市場,亞馬遜據稱要在印度市場經營食品雜貨店。印度預計也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速的電商市場,亞馬遜表示它將投資30億美元發展印度業務。其在家居服務公司HouseJoy和保險平臺BankBazaar的投資讓它進一步滲入印度的科技生態系統。進入印度市場短短幾年時間,它便已經跟大型配送服務商達成合作,也開始提供自有的配送服務。事實上,印度目前只有35%的人口連網。亞馬遜在印度面臨著來自Flipkart、Snapdeal等本地公司的激烈競爭,這兩家公司分別獲得了騰訊和阿裡巴巴的投資。

交通運輸與物流

配送更快速更便宜,一直以來都是亞馬遜的取悅顧客之道。隨著亞馬遜每年的包裹配送量增長到數億個,擴張配送基礎設施成了重中之重。亞馬遜很早就認識到它出貨的商品都是商品的獨特組合,它的倉庫技術實際上更接近於製造技術而非配送技術。為了壯大自身的物流網路,它從沃爾瑪挖來了多位高管。

亞馬遜在2012年收購倉庫機器人廠商Kiva Systems的時候,要看到該交易的即時價值並不容易。但如今,在每年增加1.5萬台之後,亞馬遜在倉庫有超過4.5萬台機器人。據彭博社稱,該公司對Kiva Systems的收購“在機器人廠商和運貨商當中引發了軍備競賽,它們都急著要跟上該電商巨頭及其效率的步伐”。

近年來,亞馬遜一直熱衷於擴大其配送中心的覆蓋範圍。如今,44%的美國人居住于距離亞馬遜倉庫20英里的範圍之內,該比例遠遠高於2015年的5%。該公司也希望減少對傳統配送網路的依賴,正採取措施建立自有的配送網路。其自有網路最終可能會增長到可與聯邦快遞和UPS相提並論的規模。

它尋求同時在陸運、空運和航運上實現獨立的行動也十分大膽:今年亞馬遜在肯塔基州完成了造價15億美元的貨運中心的開發。該公司計畫租賃40架“Prime Air”噴氣式貨機,以及供中國的賣家使用它的配送網路。此外,該公司充當貨運代理人的角色,幫助中國供應商預訂遠洋貨輪的貨位。

無人物流和送貨仍然是個問號,推出時間表不明確。在無人機方面,亞馬遜非常專注於公司內部給其配送方式組合增加無人機的專案。公佈無人機送貨服務已經有數年時間,但目前該公司還沒有進行很多的展示,其整合到亞馬遜的物流網路的方式和可行性仍是未知之數。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監管讓送貨無人機飛行測試變得更加複雜。為了繞開這些問題,Zipline International等無人機創業公司選擇在空域監管沒那麼嚴格的非洲展開測試,也有公司則選擇專注於用陸地上的機器人送貨。

AI與語音

據估算,亞馬遜以每台淨虧10%到20%的價格出售Alexa硬體(2016年共計虧損3000萬美元,預計2017年將會虧損6億美元),此舉完全是為了成為主導性的NLP平臺。但這些可能只是短期的支出。補貼Alexa驅動的硬體顯然有助於亞馬遜在消費者和開發者當中取得支配地位,透過該舉,該公司傳達出了它無意僅僅押注硬體產品的信號。

相反,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基於雲端的語音軟體,驅動從汽車中控台到消費級可穿戴產品的一切。正如Alexa團隊的唐·莫勒爾(Don Morrill)所說的,“作為開發者,你一個月只需花一點點錢就能夠運行技能。我們發現那是最好的推廣方式:我們想要給Alexa盡可能地減少麻煩,讓它免費開放就是促進其普及的最佳途徑。”亞馬遜在這上面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包括為Alexa和AI開發者提供免費的AWS Credits。貝索斯稱,他們部署了超過1000名員工從事Echo和Alexa生態系統的工作,亞馬遜目前也在為Alexa團隊招聘835個崗位。

雖然Alexa目前是最流行的語音平臺,但亞馬遜面臨著十分激烈的競爭。谷歌由自有的Google Assistant助手驅動的競爭產品Home是Echo強有力的對手。儘管亞馬遜可能握有先發優勢,但穀歌也有它的優勢,包括AI研究廣泛,其搜尋引擎搜索請求有20%是通過語音完成的。對於亞馬遜來說,進一步加固其在語音領域的護城河至關重要,尤其是如果消費者認為蘋果Siri或者谷歌的助手又或者其它的競爭對手擁有品質優勢。消費者轉換平臺的成本很低,因而Alexa有可能會很快失去鋒芒,被對手搶走市場份額。

說到商用AI,貝索斯稱,“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都會去做這個……現在,像亞馬遜這樣的體量較大的公司擁有較大的優勢,這尤其因為做這個所需要的訓練資料集。你會需要大量的資料來做這些。”

再說一遍,廣泛地傳播自己的AI工具似乎是亞馬遜未來的戰略。

亞馬遜的AI戰略關乎變得無處不在,又或者從技術上來講,通過成為開發者可用來訪問AI服務的無處不在的平臺,來規模化。

亞馬遜最近開始通過AWS平臺出售AI即服務,為其打上“亞馬遜AI”標籤。該產品可提供與性能和容量相稱的演算法培訓。正如伺服器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成本支出,如今訓練機器學習演算法同樣如此。創業公司在持續不斷地設計創造性的(且昂貴的)程式來訓練它們的演算法。亞馬遜AI的目標是服務大大小小的、想要在不產生前期成本或者麻煩的情況下得到AI的開發商。亞馬遜AI所提出的產品會像API(應用程式介面)那樣運作,可讓任何的開發者訪問Lex(Alexa內的NLP)、Amazon Polly(語音合成技術)和Amazon Rekognition(圖像分析)。鑒於該公司在研究涉及避免障礙物的視覺技術的無人機送貨服務,亞馬遜似乎很有可能會繼續涉足視覺領域,致力於提供更多的預置演算法。

在回顧2016年的股東信中,貝索斯花了很大的篇幅來闡述公司未來的AI戰略。他毫不含糊地強調公司在語音NLP、電腦視覺、Amazon Go和AI基礎設施方面的工具將會如何引領它的發展:

“我們正處在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當中: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過去幾十年,電腦廣泛地將程式師可用明確的規則和演算法描述的任務自動化。現代機器學習技術如今可讓我們在準確描述規則要難得多的任務上做同樣的事情。在亞馬遜,我們從事機器學習的實際應用已經有很多年的時間。部分工作顯而易見:我們的Prime Air送貨無人機;利用機器視覺技術讓你免排隊結帳的Amazon Go便利店;我們的雲端AI助手Alexa。(我們仍難以保證Echo的存貨,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我們在機器學習上所做的工作很多都是底層的,看不見的。在機器學習的驅動下,我們的演算法能夠進行需求預測,產品搜索排名,產品和交易推薦,產品促銷,詐騙監測,翻譯,等等。儘管不顯眼,但機器學習的影響力將大多數以這種方式呈現——低調,但能夠顯著改善核心的運營。在AWS內部,我們很興奮能夠降低機器學習和AI的使用成本和門檻,使得大大小小的組織機構都能夠利用這些先進技術。”

貝索斯還提到了幕後的一些“相對低調”的機器學習和AI產品。亞馬遜將Alexa硬體的開發歸功於Lab126,將很多早期的推薦演算法歸功於A9,二者都是亞馬遜在矽谷創立的秘密部門。其對這些團隊的這些大膽押注最終帶來了巨大的回報,他們的努力成果如今也成為了亞馬遜計算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隨著各種東西變得日益數位化,將AI應用于像醫療保健這樣的新興領域有望帶來新的突破。亞馬遜對基因組學創業公司GRAIL的投資表明其對該領域的信心,該公司最近也與Merck合作為糖尿病患者打造檢查血糖水準的Alexa技能。

AWS成為任何與大資料相關的東西的首選平臺意味著,一旦AI迎來它的轉折時刻,亞馬遜就會處在非常有利的競爭位置。當前AI在創業圈極受追捧,而從貝索斯的話來看,AI有可能會跟Prime和AWS一樣成為亞馬遜的下一個業務支柱。

媒體與出版

貝索斯稱,Prime是亞馬遜目前的三大支柱之一。為了提高Prime的訂閱量,該公司為該會員服務推出了又一個特別的益處:Prime Video視頻流媒體服務。Prime訂閱是亞馬遜的第三大收入來源,僅次於電商和協力廠商賣家平臺業務。

貝索斯曾公開解釋Prime Video的飛輪效應。由於一整套優質流媒體內容的存在,使用者更有可能會給他們的Prime會員續費,也會趨向于從亞馬遜購買更多的商品,這反過來可提升Prime訂閱量和電商銷售商。

有意思的是,貝索斯還說,他不認為Netflix是亞馬遜的競爭對手。他認為,他們沒必要在需求端與Netflix正面競爭:“說到這些雲訂閱服務,我想人們將會去訂閱Netflix、Prime Video、Hulu、HBO等等。”

不過,類似於Netflix,亞馬遜也已經將觸角伸向內容分發以外的領域。Amazon Studios工作室出品的電影在2017年斬獲了三項奧斯卡金像獎:《海邊的曼賈斯特》贏得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原創劇本獎,《推銷員》(The Salesman)贏得最佳外語片獎。(獲獎數比贏得最佳記錄短片獎的Netflix多出兩項。)亞馬遜對原創內容的興趣進一步改變了娛樂產業:該公司預計今年在內容創作上投入47億美元,達到HBO預算的兩倍之多。但該數字仍低於Netflix十分激進的60億美元內容預算(較2016年的投入翻一倍)。亞馬遜最近還簽下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NFL流媒體直播合同,這有望進一步擴大該公司的觸角。

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弗雷德·威爾森(Fred Wilson)最近擔憂道,亞馬遜在將內容與其它的Prime服務相捆綁上有著不公平的優勢。

亞馬遜網上商店廣為流行,可謂吸睛利器,這也讓它成為很有價值的廣告銷售資源。亞馬遜實施了一個程式化的廣告產品,該產品預計在2017年將會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線上廣告收入。如果它能夠流行開來,那就有望在網路廣告領域打破Facebook和穀歌的雙頭壟斷局面。廣告巨頭WPP的CEO馬丁·索雷爾(Martin Sorrell)指出,亞馬遜在該領域的潛力令他夜不能眠,因為它可以直接連接現在是WPP客戶的品牌商和製造商。

亞馬遜最初還憑藉像“Look Inside”這樣的功能顛覆圖書銷售行業,後來通過Kindle電子閱讀器將圖書帶到數位時代。它所收購的Audible仍在提供有聲讀物,有聲讀物目前是出版界增長最快的媒介形式。

隨著電子競技的日益流行,亞馬遜斥資近10億美元收購的視頻遊戲直播網站Twitch如今擁有高達970萬的日活躍用戶。該公司吸引了YouTube遊戲明星的入駐,並打算開始出售視頻遊戲。這一擴張意味著它將要與Steam和Valve的遊戲平臺展開競爭。Twitch會員服務向Prime會員免費提供,對於本已習慣於線上購買遊戲內容的玩家來說,這讓加入亞馬遜的平臺顯得很有吸引力。

憑藉獨特的銷售刺激方式:通過贈送更多的內容和服務來出售更多的鞋子,亞馬遜能夠以低於任何競爭對手的成本提供優質媒體內容套餐。

AWS和企業雲

AWS如今是亞馬遜除核心業務以外的最大收入來源,2016年錄得銷售額122億美元,利潤超過30億美元。

AWS的誕生源于亞馬遜將內部技術改造成雲服務。這讓創業公司得以從價格不菲的伺服器硬體和產生固定成本的軟體轉向了按需使用的低成本模式,它也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新一波興旺發展的創業公司,當中包括像Palantir和Slack這樣的獨角獸公司。

正如布拉德·斯通所寫的,“毫不誇張地說,AWS,尤其是像S3(存儲)和EC2(虛擬機器)這樣的原創服務,説明整個科技行業走出了漫長的互聯網萎靡時期。”斯通還寫道,更重要的是,亞馬遜也能夠擺脫自身僅僅作為電商公司的形象,華麗變身成為一家一流的科技公司。

隨著網路安全成為又一熱門創業領域,不出所料AWS也想要提升其在該領域的產品。從他們的專利申請和並購活動來看,亞馬遜非常專注於改進堆疊以及保障其安全性。去年秋季,AWS遭遇DDoS(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由於它作為企業計算的首選平臺,這導致眾多網站受到影響。未來該公司應該會進行更多像最近吞併的Harvest.ai這樣的網路安全並購交易,以期繼續強化旗下的產品。

AWS之所以能夠取得先行一步的優勢,可能是得益于處於創新者窘境的公司的目光短淺:很多競爭對手都沒有將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視作威脅。如今,AWS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未來的戰略可能將會圍繞讓代碼部署變得更加地無縫暢順。我們可能將會看到更多讓代碼部署變得非常靈活簡單的“即服務”型產品。這一領域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AWS的Lambda無伺服器計算,它可根據要求輕鬆運行代碼片段,使得開發者不必考慮部署或者管理伺服器。實質上,這是EC2的微型服務版本,但EC2還是一個必須要進行管理的伺服器。有了Lambda,開發者能夠快速地用迅速的一次性代碼來上線,不必像以往那樣受到成本和時間因素的限制。要加固自己的護城河,AWS將需要提供更多像Lambda這樣的服務以及賦能小型開發商的AI和語音API。

硬體與設備

除了上述的搭載語音軟體的Echo硬體產品以外,亞馬遜還有一連串的產品,包括Fire TV電視棒、實體購物按鈕和平板電腦系列。硬體研發部門Lab126是這些成功產品的締造者,Echo的流行也讓亞馬遜成為語音計算的首選平臺。不過,Lab126也要為Fire手機的潰敗負責,該產品慘澹收場是因為一連串的戰略失誤,有的決策出自管理層:貝索斯據稱要負很大的責任,他所癡迷的3D功能並沒有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亞馬遜有它的熱門硬體產品,但硬體可能會是它的薄弱環節。該公司也似乎越來越認識到了這一點:它正在積極利用其在雲服務領域的優勢,專注於其物聯網設備背後的軟體平臺。從它將Alexa語音服務對Invoxia等協力廠商設備廠商開放的計畫就能看出這一點。但現在,亞馬遜還開放它為Echo打造的硬體工具,最近宣佈向商業開發者開放其針對語音處理的傳聲器陣列技術。該舉是該公司分發基礎工具,讓創造力自然演變的又一案例。

未來它將如何利用Echo當前的成功還不得而知,也許亞馬遜已經認識到,它只能夠向富有創造力的協力廠商開放它的生態系統。另一個選項是,它未來重新燃起對手機的興趣,但鑒於該類產品是亞馬遜公司歷史的一個黑點,我們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

其它的新業務

亞馬遜一直在試驗提供金融技術,該類技術或許能夠幫助擴大它的觸角。在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電商市場的印度,該公司在給線上賣家提供貸款,讓供應商能夠擴大經營和應對旺季生意。

亞馬遜也在通過推出Amazon Cash來擴大它的金融觸角,讓使用者能夠將該服務加入到他們的亞馬遜帳戶當中,進而可以在實體店出示條碼就能完成結帳。該舉據稱旨在幫助吸引那些“未能得到充分金融服務的人群”,該類人群習慣使用現金,可能也對線上購物不大熟悉。

除了金融科技以外,亞馬遜可能也已經瞄準了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AR/VR)。亞馬遜AWS上的遊戲開發引擎Lumberyard有望在VR內容的開發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該公司據傳也在給它的實體店整合更多的增強現實技術,使得顧客能夠感知商品放在他們家中會是什麼樣子。

總之,金融科技和AR/VR有望幫助亞馬遜提供更加無縫暢順的商務。

總結

考慮到亞馬遜在相互強化旗下包括電商、雲計算和AI即服務在內的業務,要找出它的漏洞並不容易。不過,至少在AI領域,亞馬遜要面對來自更加注重研究工作的矽谷科技巨頭的競爭,這些公司在大舉招攬頂尖的AI人才,而且所擁有訓練演算法的資料量至少不比亞馬遜少。

在參與技術性AI的激烈爭奪的同時,亞馬遜還涉足5個以上的行業,並在印度和中東地區積極爭搶電商市場份額。

執掌公司二十年來較少犯錯的貝索斯似乎能夠繼續帶領公司前進。他身體安康,也還算年輕,公司對他頗為依賴。正如布拉德·斯通所說的,“在某種程度上,整家公司都在圍繞他的大腦來運轉——一台意在將他的獨創性和動力盡可能廣泛地傳播的放大機器。”沒有貝索斯掌舵的亞馬遜幾乎是無法想像的,目前也沒有什麼跡象表明他要去別的地方。不過,貝索斯是否已經培養起了下一代的領導者來帶領公司在沒有他領航的情況下朝著核心願景發展,也不得而知。

相反,最大的增長威脅可能來自亞馬遜本身。《經濟學人》指出,該公司在商業生態系統中特別重大的角色,可能會招致監管機構的不滿:“如果亞馬遜真的變成了商業的公共設施,強化對其的監管的呼聲將會越來越大。”

另一個問題在於,投資者對於一個延期的夢的支持會持續多長時間。正如《紐約時報》在2013年所說的:

“在作為上市公司的16年裡,亞馬遜獲得了華爾街的特別對待:後者允許它專注於擴張其基礎設施,以及犧牲利潤來擴大營收規模。股東們將亞馬遜的股價推升到了歷史新高,儘管該公司的利潤微乎其微。它總是承諾未來才會盈利。”

儘管被指很少盈利,但亞馬遜近期開始實現盈利,這主要得益於AWS業務的成功。隨著亞馬遜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來提升其物流網路的效率,強化旗下網路產品,發展人工智慧,未來它將在回報耐心的股東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有朝一日可能會到達極限。

網易企業服務-企業資訊化服務提供者

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發佈

亞馬遜通常主要在能夠進行戰略合作的領域進行投資。印度的Housejoy將有助於它擴大在當地的觸角,Twilio與AWS也有合作關係。

·秘密研發部門Lab126近年來為亞馬遜打造了多款熱門的消費級科技產品:該神秘的矽谷研發實驗室是Echo、Kindle電子閱讀器等熱門硬體的幕後功臣。雖然失敗收場的Fire手機也是它開發的,但總的來說其對亞馬遜創新的貢獻並沒得到充分的認可。

·下一代物流是亞馬遜研發工作的主要部分:2016年亞馬遜接近八成的專利聚焦發展它的物流網路,該比例要遠遠高於幾年前的水準。亞馬遜還積極地為其雲計算和網路安全技術申請專利保護。

·亞馬遜還增加了其在日用消費品和實體零售領域的投入:它自營鞋類和服裝品牌,以及歸入“Amazon Basics”品類的日用消費品。它已經開始開設實體書店,並推出了Amazon Go無需排隊結帳的便利店概念。可以想像Amazon Go有可能會成為零售科技的特許解決方案。很顯然,亞馬遜正給傳統零售業施加前所未有的壓力。

亞馬遜概況

該西雅圖公司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所打造的以電商為中心的業務如今似乎走到了拐點。貝索斯最近接受採訪時稱,亞馬遜現在依靠三大支柱:捆綁主要數位媒體產品的電商會員服務Amazon Prime,領跑雲計算行業的AWS,以及協力廠商賣家業務Marketplace。貝索斯提到公司在打造數個新的支柱業務,但拒絕透露詳情。

亞馬遜有成為支柱潛力的新專案——包括包含語音使能應用或者技能的Alexa平臺——與它核心的電商業務相一致,透過提供更加無縫暢順的電商,已經開始帶來回報。亞馬遜的顧客已經可以直接通過Alexa來訂購商品,Prime會員也可以通過該平臺獲得專屬的優惠和內容。

換言之,新賭注的成功已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不過亞馬遜必須要保護和繼續發展它的新業務。如果要繼續比蘋果、穀歌、沃爾瑪、阿裡巴巴等公司等快速地創新,它只能夠這麼做。沒有其它的科技巨頭會希望它像現在這樣同時主導電商和雲計算市場,就連中國的電商競爭對手也在效仿亞馬遜的戰略,推出雲服務。

另一大問題在於,以顧客至上著稱的亞馬遜能否成功轉型成為一家同時涉足多個全然不同的商業模式的企業集團。亞馬遜最新的支柱業務AWS是一個B2B產品,其包括語音和AI即服務在內的諸多最新工具和服務亦然。

目前,亞馬遜由分佈在全球各地的近90個企業實體組成,當中很多是它的電商和媒體公司的附屬公司。當中,亞馬遜在各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零售網站,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愛爾蘭、法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澳大利亞、巴西、日本、中國、印度和墨西哥。然而,當中一部分是子公司——很多來自並購交易——專注於垂直品類,如面向有聲讀物的Audible和面向鞋類的Zappos。

為了瞭解亞馬遜要在哪些業務領域增加人力資源,我們研究了該公司的招聘公告。

很顯然,AWS是亞馬遜擴張規模最大的一個領域,招聘崗位超過5600個,相當於總招聘人數的33%左右。物流配送與運營是招聘規模第二大的領域,占招聘總數的19%左右。出乎意料的是Alexa團隊招聘人數超過890人,招聘總數占比接近5%。亞馬遜包括推薦演算法團隊MAKO的設備團隊也大約占招聘人數的5%。

並購活動

亞馬遜在並購交易方面以保守著稱,但現在情況可能將發生改變。2017年第一季度,該公司進行了四宗並購交易,追平了2015年第三季度創下的季度記錄,活躍程度也超過了之前的兩個季度。並購交易的這種突然增加頗為顯眼,畢竟該公司一個季度的並購交易數量很少超過兩宗。

儘管如此,亞馬遜的並購興趣起伏較大。從歷年的收購史來看,該公司的並購活動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明顯減少,後來直到2015年一直呈現反彈,但過去兩年又有所回落。2016年,亞馬遜的並購數量同比減少,它提交的監管檔顯示,這一年它的並購支出只有1.03億美元,明顯低於2014年(8.62億美元)和2015年(6.9億美元)。

亞馬遜對於有著雄心壯志但估值高企的創業公司沒什麼興趣,可能是因為它的保守投資文化。例如,TechStrat並購專家納特·伯吉斯(Nat Burgess)指出,亞馬遜有充分的商業理由去收購Twilio來強化AWS產品,但它很有可能在Twilio以16倍于年營收的估值上市時突然止步不前了。對於亞馬遜的並購戰略,伯吉斯還說,該公司看重長期發展,其戰略以滿足特定的需求,填補缺口為轉移,而不是通過全資收購來進入新市場。

另外,媒體最近爆料稱,亞馬遜曾考慮以10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ole Foods,這一交易可立刻增強其對雜貨領域的衝擊。該交易“會讓亞馬遜在一夜之間變成雜貨巨頭,幫助它擊退Instacart,”但亞馬遜顯然擱置了這一大膽的行動,畢竟這種行動對它而言有些反常。

過往的資料也證明亞馬遜在並購上歷來都比較謹慎。相比其它的科技巨頭,它的並購活動明顯很少,2016年僅進行了5宗並購交易。作為參照,蘋果近年來每年的並購達到8到14宗。Facebook的並購活動雖然近年呈現減少,但也曾連續兩年完成14宗並購。穀歌在並購方面尤其活躍,2014年進行了35宗並購交易,而亞馬遜同期只有5宗。

那亞馬遜對於潛在的收購看重的是什麼呢?貝索斯本人曾在2015年的股東信件中講述了一項必須要擁有的“夢幻般的業務”的組成要素:

“夢幻般的業務產品至少要有四個特點。顧客喜歡它,它能夠增長到很大的規模,它有很高的資本收益率,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潛力持續發展數十年時間。當你發現像這樣的業務時,別錯過,要馬上拿下它。”

亞馬遜的部分大手筆收購似乎符合這四個標準。在亞馬遜史上,規模最大的幾宗交易包括:鞋類零售商Zappos(2009年,12億美元),電子競技流媒體網站Twitch(2014年,9.7億美元),倉庫機器人廠商Kiva Systems(2012年,7.75億美元)。幾年過後,這些公司仍然是亞馬遜處於快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收購Twitch的時候,大多數科技行業人士都持質疑態度,但分析師基恩·蒙斯特(Gene Munster)預計到2020年該子公司的價值將達到20億美元,帶來10億美元的營收。此外,Kiva的機器人幫助削減了20%的配送中心運營成本。據《財富》(Fortune)稱,雖然Zappos仍在遭受重組試驗帶來的影響,但2015年它還是達到了利潤目標。

亞馬遜的大規模並購交易説明它在新市場和新技術領域站穩陣腳,而近年來它的並購主調毫無疑問就是強化AWS產品。在亞馬遜去年的5宗收購中,很多似乎都是意在強化它蒸蒸日上的雲服務業務:義大利創業公司NICE致力於打造技術計算軟體,Cloud9 IDE則專注於提供協作型開發平臺。這些交易都有助於AWS迎合開發者的需求,使其成為代碼部署的首選平臺。

該公司2017年接連的並購反映了其進一步提振AWS的欲望以及擴張海外市場的新願望。其擴張努力體現在近期對有“中東亞馬遜”之稱的Souq.com的收購上,該交易的金額在6.5億美元至7.5億美元之間。該高價並購將可以讓亞馬遜將電商版圖擴展到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它發生的時機正值亞馬遜的海外動作受到競爭加劇的困擾,尤其是在亞洲市場。

在印度,亞馬遜面臨的資金充裕的競爭對手包括Flipkart以及阿裡巴巴,後者在其它市場大舉並購,比如在東南亞將Lazada收入囊中。亞馬遜的競爭對手也似乎在尋求聯手拿下特定的市場。Flipkart最近從騰訊、eBay和微軟獲得14億美元的融資,這些投資方全都與亞馬遜存在競爭關係。

不過,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其餘的交易都是為了補強AWS業務。收購網路安全創業公司Harvest.ai很可能就是為了強化雲產品。在AWS資料存儲占比很高的數位視訊也是亞馬遜的重點關注領域,因而它收購了內容製作工具廠商Thinkbox Software(它的發展將基於Biba Systems等視頻編輯資產)。業績也猜測亞馬遜已經收購了生產力工具Do.com,將其歸入AWS全新的Chime項目(面向企業的視訊會議套裝)。

自2010年以來,亞馬遜偏向於收購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共計收購了10家A輪階段的公司。它第二感興趣的則是種子階段或者天使階段的公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對阿聯酋公司Souq.com的收購標誌著其對新地區領域的興趣。從過往來看,它幾乎所有的並購對象都是美國的公司。

總的來說,亞馬遜主要是給它主要的支柱業務Prime、AWS和Marketplace收購價值增長型資產。當然,它也進行了一些符合“夢幻般業務”標準的重磅交易,那些高價收購回來的標的也取得了可觀的擴張。但該公司通常更多的是利用實用的小型並購來發展業務。

投資交易

企業創投方面,亞馬遜正開始變得更加活躍。在1990年代末期,作為一家新生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因為投資了多家互聯網泡沫時期失敗的創業公司而虧損了數億美元,當中包括Drugstore.com、Pets.com和Kozmo.com(據稱光對Kozmo的投資就虧損了6000萬美元)。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時驚險逃過厄運之後,該公司休養生息了多年時間,基本上都沒進行過什麼創投,直至2000年代末期。

近年來,亞馬遜的投資焦點轉向了包括醫療保健、語音、物聯網和通訊平臺在內的多個行業相對富有遠見的創業公司。這些投資大多數都與AWS生態系統有關,後者如今涵蓋語音、AI、開發工具和雲計算。

2015年6月,亞馬遜投入1億美元成立它的首個獨立的企業創投部門Alexa Fund。該部門專門投資語音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旨在強化Alexa語音服務生態系統。Alexa Fund規模相對較小(穀歌創投Google Ventures成立之初每年計畫投資1億美元),它在2016年的企業創投活躍度排行榜上位居第45位,遠遠落後于其它科技巨頭的創投專案。

2016年,亞馬遜減少了投資數量,公司本身僅進行了3筆投資,Alexa Fund也只有12筆投資,這也基本反映了這一年整個創投生態系統的情況。兩個實體的交易數量均少於前一年。不計Alexa Fund,亞馬遜的交易活躍度跟它在1990年代時持平,當時它作為網上書店在謀求擴張。

對比其它的科技公司,亞馬遜的投資活躍度排在中間位置。谷歌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Facebook和蘋果則鮮少投資,多是選擇全資收購或者壓根不投資。

隨著Alexa Fund帶動亞馬遜的投資活動,該公司對於創投表現出興趣,過去兩年的活躍度創下歷史新高。

Alexa Fund

正當亞馬遜攜Alexa平臺產品大舉進軍AI行業,它的企業創投基金充當領導其打造首選語音技術平臺努力的角色。該基金創立了不到兩年時間,截至4月12日,累計完成25筆交易,其中7筆是創立時公佈的。

Alexa Fund主要從事早期階段投資(種子輪和A輪),但也參與過一些公司的B輪融資,比如消費級物聯網巨頭Ecobee(家居自動化)、Thalmic Labs(電腦手勢控制)和Owlet Baby Care(嬰兒監控器),還參與過聯網門鈴廠商Ring的C輪融資。所有的這些創業公司涉足的要麼是屬於Alexa重要使用案例的智慧家居類別,要麼是新人機交互模式。

從過往來看,該基金通常一個月進行一兩筆交易,如上所述,活躍度遠遠不及穀歌創投。另外,2017年至今,它還沒有進行過投資。(這可能與Alexa Fund今年1月宣佈與活躍的物聯網加速器TechStars合作成立全新的Alexa加速器有關。)

Alexa Fund的投資:Alexa Fund目前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有潛力整合到Alexa的智慧家居語音控制系統。它們包括Rachio(聯網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rackR(小物件尋找器),Nucleus(聯網對講機系統),Petnet(智慧寵物餵食器),Musaic(聯網音響),以及Scout Security(監控攝像機)。這種投資可拉近這些產品與Alexa生態系統的距離,因而可能更多的是帶來戰略價值,而不是帶來獲得巨額收益的機會。

更具前瞻性的動作可能要數Alexa Fund在2015年對Invoxia的投資,後者致力於生產磁性廚房設備,是首個在協力廠商硬體上使用Alexa語音服務的合作夥伴(聯想和其它的硬體合作夥伴如今也支援Alexa平臺)。其它有意思的押注包括Thalmic Labs和DefinedCrowd,前者的Myo手勢追蹤臂環可增加新的Echo控制模式,後者則提供涵蓋全球90%的語言的眾包自然語言處理(NLP)訓練資料。(Alexa語音服務目前僅支援英語。)對Embodied的投資也很有意思,該公司加入了不斷湧現的社交型和教育型機器人伴侶的新浪潮。

亞馬遜的企業投資

來自亞馬遜公司實體的投資則相對較少,對於一家戰略主張是“耐心實驗,接受失敗,種下種子,保護樹苗,加倍押注讓顧客開心的東西”的公司來說,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不過,該公司正開始進行更加多元化的投資。

亞馬遜本已稀少的投資活動在2016年呈現放緩。從2015年到現在,亞馬遜的股價增速達到2013年至2015年期間的7倍之多。近年來股價急速飆漲的公司竟然放緩創投步伐,這多少有些違背常理。該公司的投資交易在2015年第三季度創下峰值,達到3筆。自那以後,它的投資呈現減少。

儘管近期的投資活動放緩,亞馬遜在押注更多的行業。2011年至2013年期間,該公司僅僅投資互聯網公司,但2014年至2016年期間,它還投資了媒體、汽車與交通運輸和移動領域。這與亞馬遜的部分新業務專案相呼應:投資貨運代理商Yodel Delivery Network説明擴張了其在英國的物流網路和戰略知識,AWS的開發者社區也因為對如今上市的Twilio的投資和雙方的合作而得到了提振。

不過,對於亞馬遜來說,最有趣的新投資領域可能要數醫療保健。該公司最近投資了專注于癌症診斷基因組學的GRAIL,這是它第一次投資生物科技創業公司。該交易標誌著亞馬遜新的投資興趣,由於基因組序列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性能,GRAIL和基因組研究與應用可以充分地利用亞馬遜現有的AWS業務。AWS健康主頁如今以從GRAIL分拆出來的基因定序器作為客戶成功案例,這並不令人意外。

從一連串的案例來看,亞馬遜似乎傾向于向那些還能夠帶來合作的公司提供投資。2015年,它投資了雲計算平臺Acquia和印度家居服務公司HouseJoy。如今它與這兩家公司都建立了合作關係。Twilio也與AWS展開合作。去年它對Ionic Security的投資也提到了與AWS“合作”給受管轄行業創建資料保護基礎設施。

其它的有趣資料包括:CB Insights的資料庫顯示,亞馬遜的企業團隊過去5年明顯側重後期階段的投資。大多數的投資交易金額在1000萬美元至2500萬美元之間,幾乎三分之一的投資是E+輪。

專利資料分析

在早期,亞馬遜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積極使用引起了一些爭議。它的其中一項早期專利“通過通訊網路下單的方法和系統”擁有很有名的商標名稱“一鍵下單”,該專利於1999年授予。它目前仍應用于亞馬遜的線上商店,正如名字所示,它是關於根據以往的訂單保存下來的資料一鍵完成下單流程。要指出的是,該“一鍵下單”專利於2017年到期,包括穀歌在內的多家電商公司已經在致力於打造支持一鍵下單的流覽器。

該項專利在亞馬遜成立之初備受爭議,據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著作《萬物商店》(The Everything Store)稱,亞馬遜在對競爭對手強制執行它的智慧財產權上非常激進。

自互聯網泡沫時期以來,亞馬遜的專利重心轉向了其新的重點業務。近年來,該公司積累了諸多的專利,後面我們將進行詳述。

要注意的是:專利申請過程帶有時間滯差,這出現在專利申請公佈之前。這一延時短則數個月,長則兩年以上。

近年來,亞馬遜投入了更多的資源來積累智慧財產權。2009年它的專利申請量只有248項,但2013年,短短幾年間該數字便達成了1100項以上。不過,比起穀歌,亞馬遜的專利申請數量仍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我們還挖掘每一年的專利申請來梳理專利摘要中反復出現的關鍵字,利用加權方式來呈現關鍵的詞語和短語。

關鍵短語資料反映了亞馬遜不同的業務重點,儘管帶有一定的時間滯差。2010年代初期,它的專利申請頻繁使用諸如“電子書”和“內容設備”的關鍵字。申請與它們相關的專利顯然是為了給亞馬遜的Kindle專案築起護城河。同樣地,亞馬遜在2000年代中期騰飛的AWS業務通過彈性雲計算(EC2)提供虛擬化服務。很顯然,保護虛擬機器器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仍是一大重點:相關的短語“機器實例”是近些年主要的專利關鍵字,“虛擬機器器”則是2010年和2016年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短語。

亞馬遜2015年和2016年的專利申請反映了它的新興趣領域:無人機和網路安全,像“無人載具”和“金鑰”這樣的關鍵字頻頻出現。

無人機是亞馬遜擴張Prime Air物流配送網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該公司開始進行飛行演示,通過無人機提供防曬油。鑒於物流和無人機在它的專利組合中處在重要的位置,我們單獨找出了包含物流相關關鍵字的專利。2016年已經有78項物流相關的專利,創下紀錄。

亞馬遜的專利組合還包括一些頗具前瞻性的專利,它們涉及亞馬遜未來可能會實施的未來主義物流網路。最近曝光的一項專利申請顯示,亞馬遜在嘗試打造一個派遣裝載包裹的無人機到地面送貨的空中飛行倉庫。該倉庫被稱為“空中物流中心”(AFC),該專利將其描述為“一艘維持在高空的飛船”。

在另外一項專利申請中,亞馬遜詳解了一個可通知其它無人機周圍環境情況的無人機網狀網路。

從最近的專利繪圖來看,亞馬遜的配送中心將會使用機器人通過空中拋擲商品來配貨。

“河流三角洲”:亞馬遜眾多業務的交匯之地

亞馬遜的業務涉獵廣泛,但它的核心無疑就是線上購物,利用技術給顧客帶來最便捷的購物方式。我們最好是將亞馬遜看作以穩健技術為核心,融合眾多業務的混合體。Stratechery的本·湯普森(Ben Thompson)曾經寫道:“嚴格來說,亞馬遜不算是龐然大物,而是多項共用資源的業務的集合,其中包括管道(amazon.com)、物流和共同的技術基礎。”它或許是涉足了任何一個可想像的業務領域,但底下支撐起所有這些業務的是技術能力。

雖然亞馬遜的營收增長快速,但它很少實現盈利,因為它持續不斷地將其現金流用於再投資新業務,其中包括建設新倉庫和強化AWS資料中心。亞馬遜大膽再投資的戰略背後的理念和動機在貝索斯下面的這番話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我經常會問:‘未來十年將發生什麼改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我幾乎從來不問:‘未來十年什麼將不會改變?’我承認,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更加重要——因為你可以圍繞長時間穩定的東西來制定商業戰略……在我們的零售行業中,我們知道顧客想要低價,我知道十年後仍會這樣。他們想要快速的配送;他們想要廣泛豐富的商品選擇。無法想像十年後會有顧客跑來跟我說,‘貝索斯,我喜歡亞馬遜;我只是希望它的商品價格高一點,’或者說‘我喜歡亞馬遜;我只是希望你送貨慢一點。’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改進那些事情上所作的努力,我們現在為其投入的精 力,到十年後仍將會給我們的顧客帶來好處。當你知道某件事是假不了的,即便是長期性的問題,你也能夠承受向其投入巨大精力的代價。”

亞馬遜總是在思考未來的業務發展,總是在開發新業務,以此來投資和改善它的核心業務。

此外,在幾乎所有亞馬遜擔當平臺的主要業務類別中,它都處在一個資料回饋環路中:亞馬遜在顧客如何消費,賣家如何出售商品,開發者如何開發產品上擁有最豐富的資料集。這反過來也可以讓亞馬遜優化它的線上購物體驗、物流網路和開發者環境(甚至它的語音AI),同時亞馬遜的產品也將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

簡單來說,亞馬遜的眾多業務都遵循經典的飛輪效應。亞馬遜的部分網路效應正開始產生碰撞(下文有詳述)。

它的運營所體現的一個最終主題是,將其內部工具作為產品來傳播。該公司最早是amazon.com唯一的一個賣家,後來向協力廠商賣家開放它的電商平臺(以及物流網路)。它開放了它在內部打造的計算基礎設施,通過如今佔據市場支配地位的AWS出售計算和存儲工具。現在,它也在機器學習、無工人化零售科技、無人機送貨、語音計算等前沿領域做同樣的事情。隨著這些為創業公司所主導的行業日益成為日常商業的一部分,亞馬遜再一次成為了從事現代商業的“網路稅”。

核心的電商和零售業務

亞馬遜借鑒沃爾瑪在1990年代零售業普及的“天天低價”策略,通過競爭性定價提供價值。它一開始只賣圖書,後來不斷擴大商品品類,變得覆蓋幾乎所有的產品。

人們現在仍然常常將亞馬遜的市場主導地位和它的定價策略聯繫在一起。自創立以來,沒有實體店帶來的低成本結構給它節省了支出,消費者也因而得益。最初,它會利用網路爬蟲來發現競爭對手的價格,進而以更低的價格出售商品。

正如貝索斯所說的,亞馬遜持續的價值源于它所創造的良性迴圈。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任何與亞馬遜競爭的公司最終要麼被它收編(比如Zappos和Diapers.com),要麼被它碾壓。該公司也似乎沒怎麼受到通過應用提供商品的按需型服務創業公司的興起的影響,不過它也推出了Prime Now應用來進行應對。亞馬遜的電商業務仍處於增長當中,2016年,它在網上零售的銷售額增長中的貢獻比例達到53%。

2000年,亞馬遜開始讓外部公司在amazon.com網站上出售商品,該項業務如今在其出貨總量中的占比達到49%。在幕後,亞馬遜的協力廠商平臺“就像是龐大的慢速版股票交易所”,在上面,200萬註冊賣家利用演算法來低價排擠競爭對手。就連日用商品的價格也像反復無常的證券交易所那樣頻繁波動。

製造商也越來越多地直接通過亞馬遜的協力廠商平臺來觸及消費者,該平臺如今已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於零售業務。並非巧合的是,2017年4月中旬,該公司與賣家服務部門相關的招聘崗位數量超過1200個。

Amazon Prime——旨在滿足對送貨時間敏感和價格意識一般的消費者的會員專案——提供兩日送達服務,使用者只需要交年費。它的範疇也已經擴張到了免費配送以外,如今它囊括Prime Video流媒體服務和其它的獨家服務來維持高訂閱費。

作為一家沒有實體店的互聯網公司取得數十年的繁榮發展後,亞馬遜如今也在幾個層面將觸角伸向實體零售:Amazon Go、Amazon Fresh和Amazon Books。Amazon Go是一個沒有店員的實體店願景,它將運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電腦視覺來讓Prime會員無需排隊結帳即可完成購物。亞馬遜稱,Go Store技術可能要延遲推出,原因是技術問題,但一旦技術得到了完善,該零售科技可能會被打包起來,作為平臺出售給實體零售商。這會讓零售科技成為亞馬遜提供工具來向商家徵稅,以及可能收集更多的顧客資料的又一種方式。

涉足實體零售可讓亞馬遜通過線下的滲透擴大它的觸角。有的消費者更喜歡親身觸摸和觀察商品,尤其是服裝。實體店原來是亞馬遜的敵人,受限於品類選擇有限。而通過為圖書、雜貨以及像家居和電器這樣的大件商品提供最後一英里的管道,它實際上是出售它原本不會線上上出售的東西。亞馬遜正在增設實體書店,將其推向美國的大城市。

在海外市場,亞馬遜據稱要在印度市場經營食品雜貨店。印度預計也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速的電商市場,亞馬遜表示它將投資30億美元發展印度業務。其在家居服務公司HouseJoy和保險平臺BankBazaar的投資讓它進一步滲入印度的科技生態系統。進入印度市場短短幾年時間,它便已經跟大型配送服務商達成合作,也開始提供自有的配送服務。事實上,印度目前只有35%的人口連網。亞馬遜在印度面臨著來自Flipkart、Snapdeal等本地公司的激烈競爭,這兩家公司分別獲得了騰訊和阿裡巴巴的投資。

交通運輸與物流

配送更快速更便宜,一直以來都是亞馬遜的取悅顧客之道。隨著亞馬遜每年的包裹配送量增長到數億個,擴張配送基礎設施成了重中之重。亞馬遜很早就認識到它出貨的商品都是商品的獨特組合,它的倉庫技術實際上更接近於製造技術而非配送技術。為了壯大自身的物流網路,它從沃爾瑪挖來了多位高管。

亞馬遜在2012年收購倉庫機器人廠商Kiva Systems的時候,要看到該交易的即時價值並不容易。但如今,在每年增加1.5萬台之後,亞馬遜在倉庫有超過4.5萬台機器人。據彭博社稱,該公司對Kiva Systems的收購“在機器人廠商和運貨商當中引發了軍備競賽,它們都急著要跟上該電商巨頭及其效率的步伐”。

近年來,亞馬遜一直熱衷於擴大其配送中心的覆蓋範圍。如今,44%的美國人居住于距離亞馬遜倉庫20英里的範圍之內,該比例遠遠高於2015年的5%。該公司也希望減少對傳統配送網路的依賴,正採取措施建立自有的配送網路。其自有網路最終可能會增長到可與聯邦快遞和UPS相提並論的規模。

它尋求同時在陸運、空運和航運上實現獨立的行動也十分大膽:今年亞馬遜在肯塔基州完成了造價15億美元的貨運中心的開發。該公司計畫租賃40架“Prime Air”噴氣式貨機,以及供中國的賣家使用它的配送網路。此外,該公司充當貨運代理人的角色,幫助中國供應商預訂遠洋貨輪的貨位。

無人物流和送貨仍然是個問號,推出時間表不明確。在無人機方面,亞馬遜非常專注於公司內部給其配送方式組合增加無人機的專案。公佈無人機送貨服務已經有數年時間,但目前該公司還沒有進行很多的展示,其整合到亞馬遜的物流網路的方式和可行性仍是未知之數。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監管讓送貨無人機飛行測試變得更加複雜。為了繞開這些問題,Zipline International等無人機創業公司選擇在空域監管沒那麼嚴格的非洲展開測試,也有公司則選擇專注於用陸地上的機器人送貨。

AI與語音

據估算,亞馬遜以每台淨虧10%到20%的價格出售Alexa硬體(2016年共計虧損3000萬美元,預計2017年將會虧損6億美元),此舉完全是為了成為主導性的NLP平臺。但這些可能只是短期的支出。補貼Alexa驅動的硬體顯然有助於亞馬遜在消費者和開發者當中取得支配地位,透過該舉,該公司傳達出了它無意僅僅押注硬體產品的信號。

相反,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基於雲端的語音軟體,驅動從汽車中控台到消費級可穿戴產品的一切。正如Alexa團隊的唐·莫勒爾(Don Morrill)所說的,“作為開發者,你一個月只需花一點點錢就能夠運行技能。我們發現那是最好的推廣方式:我們想要給Alexa盡可能地減少麻煩,讓它免費開放就是促進其普及的最佳途徑。”亞馬遜在這上面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包括為Alexa和AI開發者提供免費的AWS Credits。貝索斯稱,他們部署了超過1000名員工從事Echo和Alexa生態系統的工作,亞馬遜目前也在為Alexa團隊招聘835個崗位。

雖然Alexa目前是最流行的語音平臺,但亞馬遜面臨著十分激烈的競爭。谷歌由自有的Google Assistant助手驅動的競爭產品Home是Echo強有力的對手。儘管亞馬遜可能握有先發優勢,但穀歌也有它的優勢,包括AI研究廣泛,其搜尋引擎搜索請求有20%是通過語音完成的。對於亞馬遜來說,進一步加固其在語音領域的護城河至關重要,尤其是如果消費者認為蘋果Siri或者谷歌的助手又或者其它的競爭對手擁有品質優勢。消費者轉換平臺的成本很低,因而Alexa有可能會很快失去鋒芒,被對手搶走市場份額。

說到商用AI,貝索斯稱,“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都會去做這個……現在,像亞馬遜這樣的體量較大的公司擁有較大的優勢,這尤其因為做這個所需要的訓練資料集。你會需要大量的資料來做這些。”

再說一遍,廣泛地傳播自己的AI工具似乎是亞馬遜未來的戰略。

亞馬遜的AI戰略關乎變得無處不在,又或者從技術上來講,通過成為開發者可用來訪問AI服務的無處不在的平臺,來規模化。

亞馬遜最近開始通過AWS平臺出售AI即服務,為其打上“亞馬遜AI”標籤。該產品可提供與性能和容量相稱的演算法培訓。正如伺服器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成本支出,如今訓練機器學習演算法同樣如此。創業公司在持續不斷地設計創造性的(且昂貴的)程式來訓練它們的演算法。亞馬遜AI的目標是服務大大小小的、想要在不產生前期成本或者麻煩的情況下得到AI的開發商。亞馬遜AI所提出的產品會像API(應用程式介面)那樣運作,可讓任何的開發者訪問Lex(Alexa內的NLP)、Amazon Polly(語音合成技術)和Amazon Rekognition(圖像分析)。鑒於該公司在研究涉及避免障礙物的視覺技術的無人機送貨服務,亞馬遜似乎很有可能會繼續涉足視覺領域,致力於提供更多的預置演算法。

在回顧2016年的股東信中,貝索斯花了很大的篇幅來闡述公司未來的AI戰略。他毫不含糊地強調公司在語音NLP、電腦視覺、Amazon Go和AI基礎設施方面的工具將會如何引領它的發展:

“我們正處在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當中: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過去幾十年,電腦廣泛地將程式師可用明確的規則和演算法描述的任務自動化。現代機器學習技術如今可讓我們在準確描述規則要難得多的任務上做同樣的事情。在亞馬遜,我們從事機器學習的實際應用已經有很多年的時間。部分工作顯而易見:我們的Prime Air送貨無人機;利用機器視覺技術讓你免排隊結帳的Amazon Go便利店;我們的雲端AI助手Alexa。(我們仍難以保證Echo的存貨,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我們在機器學習上所做的工作很多都是底層的,看不見的。在機器學習的驅動下,我們的演算法能夠進行需求預測,產品搜索排名,產品和交易推薦,產品促銷,詐騙監測,翻譯,等等。儘管不顯眼,但機器學習的影響力將大多數以這種方式呈現——低調,但能夠顯著改善核心的運營。在AWS內部,我們很興奮能夠降低機器學習和AI的使用成本和門檻,使得大大小小的組織機構都能夠利用這些先進技術。”

貝索斯還提到了幕後的一些“相對低調”的機器學習和AI產品。亞馬遜將Alexa硬體的開發歸功於Lab126,將很多早期的推薦演算法歸功於A9,二者都是亞馬遜在矽谷創立的秘密部門。其對這些團隊的這些大膽押注最終帶來了巨大的回報,他們的努力成果如今也成為了亞馬遜計算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隨著各種東西變得日益數位化,將AI應用于像醫療保健這樣的新興領域有望帶來新的突破。亞馬遜對基因組學創業公司GRAIL的投資表明其對該領域的信心,該公司最近也與Merck合作為糖尿病患者打造檢查血糖水準的Alexa技能。

AWS成為任何與大資料相關的東西的首選平臺意味著,一旦AI迎來它的轉折時刻,亞馬遜就會處在非常有利的競爭位置。當前AI在創業圈極受追捧,而從貝索斯的話來看,AI有可能會跟Prime和AWS一樣成為亞馬遜的下一個業務支柱。

媒體與出版

貝索斯稱,Prime是亞馬遜目前的三大支柱之一。為了提高Prime的訂閱量,該公司為該會員服務推出了又一個特別的益處:Prime Video視頻流媒體服務。Prime訂閱是亞馬遜的第三大收入來源,僅次於電商和協力廠商賣家平臺業務。

貝索斯曾公開解釋Prime Video的飛輪效應。由於一整套優質流媒體內容的存在,使用者更有可能會給他們的Prime會員續費,也會趨向于從亞馬遜購買更多的商品,這反過來可提升Prime訂閱量和電商銷售商。

有意思的是,貝索斯還說,他不認為Netflix是亞馬遜的競爭對手。他認為,他們沒必要在需求端與Netflix正面競爭:“說到這些雲訂閱服務,我想人們將會去訂閱Netflix、Prime Video、Hulu、HBO等等。”

不過,類似於Netflix,亞馬遜也已經將觸角伸向內容分發以外的領域。Amazon Studios工作室出品的電影在2017年斬獲了三項奧斯卡金像獎:《海邊的曼賈斯特》贏得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原創劇本獎,《推銷員》(The Salesman)贏得最佳外語片獎。(獲獎數比贏得最佳記錄短片獎的Netflix多出兩項。)亞馬遜對原創內容的興趣進一步改變了娛樂產業:該公司預計今年在內容創作上投入47億美元,達到HBO預算的兩倍之多。但該數字仍低於Netflix十分激進的60億美元內容預算(較2016年的投入翻一倍)。亞馬遜最近還簽下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NFL流媒體直播合同,這有望進一步擴大該公司的觸角。

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弗雷德·威爾森(Fred Wilson)最近擔憂道,亞馬遜在將內容與其它的Prime服務相捆綁上有著不公平的優勢。

亞馬遜網上商店廣為流行,可謂吸睛利器,這也讓它成為很有價值的廣告銷售資源。亞馬遜實施了一個程式化的廣告產品,該產品預計在2017年將會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線上廣告收入。如果它能夠流行開來,那就有望在網路廣告領域打破Facebook和穀歌的雙頭壟斷局面。廣告巨頭WPP的CEO馬丁·索雷爾(Martin Sorrell)指出,亞馬遜在該領域的潛力令他夜不能眠,因為它可以直接連接現在是WPP客戶的品牌商和製造商。

亞馬遜最初還憑藉像“Look Inside”這樣的功能顛覆圖書銷售行業,後來通過Kindle電子閱讀器將圖書帶到數位時代。它所收購的Audible仍在提供有聲讀物,有聲讀物目前是出版界增長最快的媒介形式。

隨著電子競技的日益流行,亞馬遜斥資近10億美元收購的視頻遊戲直播網站Twitch如今擁有高達970萬的日活躍用戶。該公司吸引了YouTube遊戲明星的入駐,並打算開始出售視頻遊戲。這一擴張意味著它將要與Steam和Valve的遊戲平臺展開競爭。Twitch會員服務向Prime會員免費提供,對於本已習慣於線上購買遊戲內容的玩家來說,這讓加入亞馬遜的平臺顯得很有吸引力。

憑藉獨特的銷售刺激方式:通過贈送更多的內容和服務來出售更多的鞋子,亞馬遜能夠以低於任何競爭對手的成本提供優質媒體內容套餐。

AWS和企業雲

AWS如今是亞馬遜除核心業務以外的最大收入來源,2016年錄得銷售額122億美元,利潤超過30億美元。

AWS的誕生源于亞馬遜將內部技術改造成雲服務。這讓創業公司得以從價格不菲的伺服器硬體和產生固定成本的軟體轉向了按需使用的低成本模式,它也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新一波興旺發展的創業公司,當中包括像Palantir和Slack這樣的獨角獸公司。

正如布拉德·斯通所寫的,“毫不誇張地說,AWS,尤其是像S3(存儲)和EC2(虛擬機器)這樣的原創服務,説明整個科技行業走出了漫長的互聯網萎靡時期。”斯通還寫道,更重要的是,亞馬遜也能夠擺脫自身僅僅作為電商公司的形象,華麗變身成為一家一流的科技公司。

隨著網路安全成為又一熱門創業領域,不出所料AWS也想要提升其在該領域的產品。從他們的專利申請和並購活動來看,亞馬遜非常專注於改進堆疊以及保障其安全性。去年秋季,AWS遭遇DDoS(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由於它作為企業計算的首選平臺,這導致眾多網站受到影響。未來該公司應該會進行更多像最近吞併的Harvest.ai這樣的網路安全並購交易,以期繼續強化旗下的產品。

AWS之所以能夠取得先行一步的優勢,可能是得益于處於創新者窘境的公司的目光短淺:很多競爭對手都沒有將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視作威脅。如今,AWS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未來的戰略可能將會圍繞讓代碼部署變得更加地無縫暢順。我們可能將會看到更多讓代碼部署變得非常靈活簡單的“即服務”型產品。這一領域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AWS的Lambda無伺服器計算,它可根據要求輕鬆運行代碼片段,使得開發者不必考慮部署或者管理伺服器。實質上,這是EC2的微型服務版本,但EC2還是一個必須要進行管理的伺服器。有了Lambda,開發者能夠快速地用迅速的一次性代碼來上線,不必像以往那樣受到成本和時間因素的限制。要加固自己的護城河,AWS將需要提供更多像Lambda這樣的服務以及賦能小型開發商的AI和語音API。

硬體與設備

除了上述的搭載語音軟體的Echo硬體產品以外,亞馬遜還有一連串的產品,包括Fire TV電視棒、實體購物按鈕和平板電腦系列。硬體研發部門Lab126是這些成功產品的締造者,Echo的流行也讓亞馬遜成為語音計算的首選平臺。不過,Lab126也要為Fire手機的潰敗負責,該產品慘澹收場是因為一連串的戰略失誤,有的決策出自管理層:貝索斯據稱要負很大的責任,他所癡迷的3D功能並沒有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亞馬遜有它的熱門硬體產品,但硬體可能會是它的薄弱環節。該公司也似乎越來越認識到了這一點:它正在積極利用其在雲服務領域的優勢,專注於其物聯網設備背後的軟體平臺。從它將Alexa語音服務對Invoxia等協力廠商設備廠商開放的計畫就能看出這一點。但現在,亞馬遜還開放它為Echo打造的硬體工具,最近宣佈向商業開發者開放其針對語音處理的傳聲器陣列技術。該舉是該公司分發基礎工具,讓創造力自然演變的又一案例。

未來它將如何利用Echo當前的成功還不得而知,也許亞馬遜已經認識到,它只能夠向富有創造力的協力廠商開放它的生態系統。另一個選項是,它未來重新燃起對手機的興趣,但鑒於該類產品是亞馬遜公司歷史的一個黑點,我們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

其它的新業務

亞馬遜一直在試驗提供金融技術,該類技術或許能夠幫助擴大它的觸角。在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電商市場的印度,該公司在給線上賣家提供貸款,讓供應商能夠擴大經營和應對旺季生意。

亞馬遜也在通過推出Amazon Cash來擴大它的金融觸角,讓使用者能夠將該服務加入到他們的亞馬遜帳戶當中,進而可以在實體店出示條碼就能完成結帳。該舉據稱旨在幫助吸引那些“未能得到充分金融服務的人群”,該類人群習慣使用現金,可能也對線上購物不大熟悉。

除了金融科技以外,亞馬遜可能也已經瞄準了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AR/VR)。亞馬遜AWS上的遊戲開發引擎Lumberyard有望在VR內容的開發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該公司據傳也在給它的實體店整合更多的增強現實技術,使得顧客能夠感知商品放在他們家中會是什麼樣子。

總之,金融科技和AR/VR有望幫助亞馬遜提供更加無縫暢順的商務。

總結

考慮到亞馬遜在相互強化旗下包括電商、雲計算和AI即服務在內的業務,要找出它的漏洞並不容易。不過,至少在AI領域,亞馬遜要面對來自更加注重研究工作的矽谷科技巨頭的競爭,這些公司在大舉招攬頂尖的AI人才,而且所擁有訓練演算法的資料量至少不比亞馬遜少。

在參與技術性AI的激烈爭奪的同時,亞馬遜還涉足5個以上的行業,並在印度和中東地區積極爭搶電商市場份額。

執掌公司二十年來較少犯錯的貝索斯似乎能夠繼續帶領公司前進。他身體安康,也還算年輕,公司對他頗為依賴。正如布拉德·斯通所說的,“在某種程度上,整家公司都在圍繞他的大腦來運轉——一台意在將他的獨創性和動力盡可能廣泛地傳播的放大機器。”沒有貝索斯掌舵的亞馬遜幾乎是無法想像的,目前也沒有什麼跡象表明他要去別的地方。不過,貝索斯是否已經培養起了下一代的領導者來帶領公司在沒有他領航的情況下朝著核心願景發展,也不得而知。

相反,最大的增長威脅可能來自亞馬遜本身。《經濟學人》指出,該公司在商業生態系統中特別重大的角色,可能會招致監管機構的不滿:“如果亞馬遜真的變成了商業的公共設施,強化對其的監管的呼聲將會越來越大。”

另一個問題在於,投資者對於一個延期的夢的支持會持續多長時間。正如《紐約時報》在2013年所說的:

“在作為上市公司的16年裡,亞馬遜獲得了華爾街的特別對待:後者允許它專注於擴張其基礎設施,以及犧牲利潤來擴大營收規模。股東們將亞馬遜的股價推升到了歷史新高,儘管該公司的利潤微乎其微。它總是承諾未來才會盈利。”

儘管被指很少盈利,但亞馬遜近期開始實現盈利,這主要得益於AWS業務的成功。隨著亞馬遜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來提升其物流網路的效率,強化旗下網路產品,發展人工智慧,未來它將在回報耐心的股東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有朝一日可能會到達極限。

網易企業服務-企業資訊化服務提供者

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整理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