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條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你若是一個生活在唐代的文人, 想功成名就只有一條路, 就是通過科舉考試, 當公務員, 否則你就沒什麼前途了, 要麼像溫庭筠那樣投身於風月場所, 變身為婦女之友;要麼像高適那樣, 轉戰邊塞, 曲線救國。 但是, 也有人什麼都不幹, 到處旅行, 最後也紅了。

比如, 孟浩然。

孟浩然是個什麼樣的人?好朋友李白是這樣評價他的:“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

孟浩然就是這樣一個風雅瀟灑到讓你跪拜的人。 他放棄了功名利祿的追求, 隱居于松山林泉之中,

在遊山玩水、漫遊交友、田園農事間過著恣意盎然的詩酒花生活, 其品格之高潔令世人仰慕不已。 因為就連李白, 也做不到對仕途的完全放棄啊!

網路配圖

有人說那是老孟屢試不中才放棄的, 但是我說老孟潛意識裡壓根就不想中,

所以他的求仕之路充滿迷之矛盾。

首先孟浩然這孩紙出身書香門第家庭, 家裡薄有恆產, 意思是有田地、房屋這些不動產。 家境不算富有, 但也不愁衣食。 所以他沒有那種強烈的想要改變命運的動力。

其次, 打從小時候起, 他就和弟弟讀書習劍, 長大成人後便隱居于鹿門山。 25歲起辭別家人遠行, 游走于長江流域一帶, 廣交各方朋友。 如果是一個一心求仕的人, 早早就會參加科舉考試, 哪有這麼多閑功夫去遊歷, 而且一游還遊到40歲。

孟浩然40歲和45歲時才去長安參加科舉, 兩次都不中。 以他的才華和人世經驗, 不中頗為可疑。 多半是因為世人皆以為這是正途他才為之, 但內心深處對這條路卻有所抗拒, 對考試的功利心不夠充足。

但是以他的朋友圈和知名度, 機遇大門又N次向他敞開過, 可他又生生拒絕進入。

孟浩然40歲那年在長安雖然考試不中, 卻認識了不少名流, 包括年輕的王維, 兩人成為忘年之交。 王維邀請他去自己上班的翰林院作客, 結果碰上唐玄宗來訪。 這是多麼好的機會!但是孟浩然的第一反應是鑽入床底躲了起來。

唐玄宗早已聽說過他的詩名, 很是高興, 便請他出來一見, 關切地問他, 最近有什麼新作啊?機會又來了!但是孟浩然竟然誦起那首有抱怨之嫌的《歲暮歸南山》, 皇帝一聽“不才明主棄”, 臉都綠了, 便說“卿不求仕, 而朕未嘗棄卿, 奈何誣我?”明明是你自己不求官做, 又不是我不用你, 幹嘛賴我!從此便不再用他。 孟浩然就這樣親手斷送了前程。 但這只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46歲那年, 襄陽刺史韓朝宗非常欣賞孟浩然的才華, 有意引薦提拔他, 便與孟浩然約好日子一起進京去朝廷。 結果到了那天, 孟浩然正好遇上老朋友, 便一起喝酒, 正喝到興頭上時, 韓朝宗派人來接他, 孟浩然卻擺擺手,

“業已飲矣, 身行樂耳, 遑恤其它!”我正喝酒呢, 身心已經很快樂, 哪還顧得上其他啊!結果就沒去, 也得罪了韓朝宗不再為他引薦。 這顯然說明, 在他心中, 開心喝酒都遠比仕途重要。

一直到58歲時, 孟浩然被荊州長史張九齡招至幕府, 但是沒幹幾天, 他又辭職回了老家。

所以別看孟浩然經常在詩中嚷嚷想發達,恨無人賞識,其實也就是過過嘴癮。

終生未仕的孟浩然後又遊歷吳越、巴蜀等地,寫出不少名篇佳作,成為唐代山水詩第一人,比王維都早,與王維並稱“王孟”。

所以別看孟浩然經常在詩中嚷嚷想發達,恨無人賞識,其實也就是過過嘴癮。

終生未仕的孟浩然後又遊歷吳越、巴蜀等地,寫出不少名篇佳作,成為唐代山水詩第一人,比王維都早,與王維並稱“王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