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水煮活人的真相如何

373年前的今天, 在中原大地上, 曾經發生過一件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大事件: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攻破洛陽。

在攻陷洛陽之前, 儘管李自成有起義農民軍數萬人,

但多是河南饑民, 戰鬥力相當低劣, 其戰鬥骨幹仍是其舊部約六七百人。 之所以其能奪取洛陽, 並非其力戰之功, 在於明軍因得不到軍餉而嘩變。 但是, 李自成部在攻克洛陽後, 收編了約3千名明朝正規軍, 實力有所擴充, 特別是戰鬥骨幹的數量大增。 此外, 李自成部隊還收繳了一批武器輜重, 大大改善了農民軍的裝備。 可以說, 李自成在洛陽所獲得的軍力和財富的增長, 是其像問鼎天下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然, 洛陽的陷落, 不過是李自成通向他短暫如流星一般的帝王之路上的小小點綴, 而洛陽陷落後所發生的一件被後人大事渲染的駭人事件“起義軍活煮分食福王朱常洵”。

這一事件的悲劇主人公朱常洵《明史》有傳,

他是明代太祖皇帝洪武帝朱元璋第十一世孫,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皇三子, 思宗崇禎帝朱由檢之叔父, 南明第二代皇帝福王朱由崧之父。 福王朱常洵因其母鄭貴妃得寵于神宗, 鄭貴妃曾挖空心思想廢掉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 使朱常洵成為神宗萬曆皇帝的帝位繼承人, 經過政治較量, 鄭貴妃的陰謀雖未得逞, 但因數以母貴的原因, 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讓步, 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朱常洵為福王。 朱常洵封藩洛陽“享有大國, 著聲藩輔”, 地位十分顯赫。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二十四日, 朱常洵就藩洛陽, 得莊田二萬頃。 由於朱常洵接受了明神宗大量賞賜, 加上歷年來橫徵暴斂, 財寶無數,

“民間藉藉, 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 洛陽富於大內”。

福王朱常洵大婚時, 萬曆皇帝一下子拋出三十萬兩鉅款;給朱常洵在洛陽所修的王府, 花費白銀二十八萬兩, 超過祖制規定的十倍;朱常洵“就藩”時, 萬曆一下子賜了上等良田四萬頃。 有了這樣巨大的財富和如此眾多的特權, 朱常洵還不滿足。 他在洛陽, 與民爭利, “官校藐法, 橫於洛中”, 中使四出, “駕貼捕民, 格殺莊佃, 所在騷然”。

幾十年過後, 福王朱常洵的好日子到了頭。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 李自成攻克洛陽, 福王朱常洵倉皇縋城而出, 逃到城外一座破廟中潛藏, 第二天被起義軍抓獲。

後世野史曾繪聲繪色的記錄下了這一慘劇的經過:

福王被捉後, 以親王之尊跪爬在李自成面前, 汗流浹背, 乞求李自成饒他不死。 李自成不為所動, 他當眾斥責福王朱常洵:“汝為親王, 富甲天下。 當如此饑荒, 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 汝奴才也!”命左右把他拉下去, 先痛打了四十大板, 打得血肉橫飛之後, 再一刀嫋首, 將頭顱示眾。 至於那三百多斤的軀體,

李自成也充分利用, “福王常洵遇害。 自成兵灼王血, 雜鹿醢嘗之, 名曰福祿酒”, 剔去毛髮, 拔掉指甲, 又殺掉幾隻鹿, 放在一起燉了幾大鍋, 擺酒開宴, 名叫“福祿酒會”。

而另一有關李自成起義軍“吃福王朱常洵”的說是這樣的:

洛陽城破後, 福王朱常洵被生擒活捉。 貪生怕死的朱常洵一見到李自成, 就體如篩糠, 一個勁地叩頭乞求饒命, 李自成端坐殿上親自審問朱常洵, 怒斥道:你身為親王, 富甲天下。 在這如此饑荒之年, 不肯拿出毫釐賑濟百姓, 你真是個奴才。 命左右打他四十大板後, 將他的頭砍下, 掛在洛陽城門上示眾, 農民軍還把他的屍體剁成肉醬, 雜以鹿肉下酒, 稱福祿酒, 以解心頭大恨。

這個版本的“福祿酒”雖然沒有上個版本那麼駭人聽聞, 但也足夠讓後來人寒毛直豎,背心發涼。

這兩個有關福王朱常洵之死的故事流傳極廣,而且影響深遠,以至於不見正史的“福祿酒會”成了眾口鑠金的可信野史,被後人口口相傳,錄入各種民間“實錄”。

但1924年在孟津縣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處出土的明朝福王朱常洵壙志,卻打破了這個長期被人們信服的福王死後,屍體被做成“福祿酒”宴的傳統說法。

“明福王朱常洵壙志”墓誌現收藏于孟津縣龍馬負圖寺。志高、廣各79釐米,厚10釐米,楷書,21行,滿行25字。四邊線刻飛龍紋,撰文者為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蓋為盝頂,篆書“大明福忠王壙志”。

關於李自成起義軍攻克洛陽城的日期及處死福王朱常洵的經過,《壙志》明確寫道:“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這是李自成攻克洛陽的具體日期,志中所稱“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剛腸浩氣,雖死猶生”等美化福王的內容云云。

而據《明史》載:當時“河南連年大旱,蝗蟲成災,人相食,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肥(福)王,洛陽富於大內,援兵過洛陽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方家居聞之,懼以利害告常洵,不為意。(明崇禎)十三年冬,李自成連陷永甯、宜陽。明年正月,參政王蔭昌帥眾警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將入,賜歸加禮,越數日,賊大至攻城,朱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縋而出,用予入賊營。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

需要指出的是,朱常洵被起義軍處死是必然的。因為他平日恃仗是皇帝的至親,到處兼併土地,“中州腴不足,取河南、湖廣益之”。並整日沉湎於聲色之中,“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廣大農民食不果腹,流離失所,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在李自成起義軍壓境之際,又誓死抵抗,當官兵和賊軍裡應外合,攻克洛陽後,福王藏匿在迎恩寺內被搜出捉拿。第二天,在城西周公廟內,由李自成主持處死。同時處決的還有前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河南知府亢孟檜等。

根據《明史》和《壙志》的記載,顯然與朱常洵被活活煮成人肉湯的稗官野史不符,也就是說,第一個“超殘酷版福祿酒”宴會是杜撰的故事。

顯然,所謂“福鹿宴”,不過是為了彰顯其正當性的清朝統治者對李自成起義軍的誣衊之詞。

但也足夠讓後來人寒毛直豎,背心發涼。

這兩個有關福王朱常洵之死的故事流傳極廣,而且影響深遠,以至於不見正史的“福祿酒會”成了眾口鑠金的可信野史,被後人口口相傳,錄入各種民間“實錄”。

但1924年在孟津縣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處出土的明朝福王朱常洵壙志,卻打破了這個長期被人們信服的福王死後,屍體被做成“福祿酒”宴的傳統說法。

“明福王朱常洵壙志”墓誌現收藏于孟津縣龍馬負圖寺。志高、廣各79釐米,厚10釐米,楷書,21行,滿行25字。四邊線刻飛龍紋,撰文者為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蓋為盝頂,篆書“大明福忠王壙志”。

關於李自成起義軍攻克洛陽城的日期及處死福王朱常洵的經過,《壙志》明確寫道:“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這是李自成攻克洛陽的具體日期,志中所稱“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剛腸浩氣,雖死猶生”等美化福王的內容云云。

而據《明史》載:當時“河南連年大旱,蝗蟲成災,人相食,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肥(福)王,洛陽富於大內,援兵過洛陽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方家居聞之,懼以利害告常洵,不為意。(明崇禎)十三年冬,李自成連陷永甯、宜陽。明年正月,參政王蔭昌帥眾警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將入,賜歸加禮,越數日,賊大至攻城,朱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縋而出,用予入賊營。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

需要指出的是,朱常洵被起義軍處死是必然的。因為他平日恃仗是皇帝的至親,到處兼併土地,“中州腴不足,取河南、湖廣益之”。並整日沉湎於聲色之中,“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廣大農民食不果腹,流離失所,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在李自成起義軍壓境之際,又誓死抵抗,當官兵和賊軍裡應外合,攻克洛陽後,福王藏匿在迎恩寺內被搜出捉拿。第二天,在城西周公廟內,由李自成主持處死。同時處決的還有前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河南知府亢孟檜等。

根據《明史》和《壙志》的記載,顯然與朱常洵被活活煮成人肉湯的稗官野史不符,也就是說,第一個“超殘酷版福祿酒”宴會是杜撰的故事。

顯然,所謂“福鹿宴”,不過是為了彰顯其正當性的清朝統治者對李自成起義軍的誣衊之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