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大便稀、有泡沫等等,到底說明什麼?

寶寶出生後, 媽媽們最關心的就兩個問題:一是吃奶、二是便便。

當寶寶的便便顏色不對了、形狀不對了、幹了稀了, 都會牽扯到媽媽們的神經。

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牽扯大家神經的便便問題。

寶寶大便次數

寶寶出生後10小時內開始排出胎便, 為黑綠或深綠色, 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 一般在2—3天內排完, 每天約3—5次。 若生後24小時不見胎便, 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 須及時診治。

出生3—4天后, 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 四個月以內以乳類為主食的寶寶, 其正常大便多為糊狀, 稠度均勻, 頗像細沙和水後的膏狀, 可有少許如辣椒籽大小的顆粒狀物。

母乳餵養的孩子大便多呈金黃色, 偶而稀薄如水後濃羹樣, 可微帶綠色, 有酸味, 無臭, 每日排便2—4次。 初生時可能次數多些, 每天4—5次, 甚至每次餵奶後都要排便。 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

利於排出, 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後的反射性蠕動。

如每日排便4—5次或更多, 或相反, 2—3天才排一次, 但大便性狀如常, 孩子體重增加, 精神狀態好, 則不必過濾。

寶寶大便顏色

黑色的便便:黑色食物和鐵劑或含鐵豐富的食物容易讓大便變黑。 胃和十二指腸出血,

量又不是很多, 大便也會呈現黑色。

綠色的便便:含葉綠素的食物, 過度餵養或饑餓, 鐵劑或含鐵豐富的食物都會讓大便呈現出現綠色。 綠色泡沫狀的便便可能與乳糖攝入過多有關, 也可能與食物過敏有關。 綠色稀便可能與感冒受涼有關。

紅色的便便:首先考慮是否進食了大量的紅色食物。 紅色在幾分鐘內自然褪色的考慮是正常脫落的腸粘膜, 紅色在幾分鐘後逐漸變黑的考慮是血液。 如果考慮是血液, 若血液和大便混在一起, 多考慮是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會呈現紅色;若血液只是附著在大便表面, 要考慮痔瘡。

灰白色的便便:出現白陶土樣大便, 可能存在嚴重的黃疸, 或膽道阻塞。

寶寶大便形狀

綠色稀便便:這一般表現為糞便量少, 次數多, 呈綠色黏液狀。 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 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 由於餵養不足, 糞便中主要成分是腸道分泌物, 暗褐色或暗綠色大便次數較多, 量少, 有粘液。

這種情況也可能是消化不良:為黃綠色,

稀水狀, 質不均勻次數多。 最後就是可能肚子受涼, 注意寶寶腹部一定不要外露, 肚臍受涼寶寶也會因不適拉綠便便。

有黏液的便便: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時, 可能是吞入消化道的痰液。 輔食添加階段也可能是蔬果類食物攝入量太多了。 當有黏液膿血時提示可能有細菌感染。

有泡沫的便便:常提示食物中的澱粉或糖份過多了。 寶寶哭鬧時間過長, 吞咽下大量空氣, 大便中也會混有泡沫。 當然, 一些感染性疾病時, 也會出現泡沫樣的大便。

有奶瓣的便便:正常大便會有奶瓣。 過度餵養, 攝入超過自身消化能力時, 大便中也會有奶瓣。 奶粉沖泡過濃或對奶粉不適應時, 大便也會出現奶瓣。

乾燥呈顆粒狀便便:一般來說, 人工餵養的寶寶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發生便秘。判斷寶寶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指標是大便是否硬結,就是俗稱的羊便。

人工餵養的寶寶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發生便秘。判斷寶寶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指標是大便是否硬結,就是俗稱的羊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