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自動駕駛汽車、可穿戴機器人,現代要讓出行更自由

未來的出行會是什麼樣的?恐怕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從自動駕駛汽車, 到飛行汽車, 再到各式各樣的智慧出行工具, 各汽車品牌都在試圖為人們勾畫各種美好的出行願景。 今年的上海車展, 在北京現代的展臺, 它們就帶來了現代最新的科技成果。 對於時下發展最迅猛的自動駕駛技術, 現代可以說是早已開足了馬力躋身先進的行列, 不僅如此, 現代還搞起了可穿戴機器人的最新科技, 改變著人們對出行方式的認知。 那麼從這次上海車展, 我們能從中看到現代汽車的怎樣的發展思維?

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

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不只是技術領先, 還有別的

說起自動駕駛, 雖然我們知道它距離真正的普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但不可否認, 它已被公認為是未來幾年汽車技術發展的主旋律。 人們似乎早已經開始憧憬自動駕駛對未來出行的改變。

在駕車中明目張膽的走神;利用行駛的時間充分休息, 無論多遠都沒問題。 即便是在擁堵路段, 你也可以放心地去看看報紙, 流覽手機, 而把駕駛的操作都交給自動駕駛本身。 很顯然, 自動駕駛最大的優勢就是減少了人操控車輛的時間, 利用各種感測器對環境的感知以及資訊的收集, 先于人的思維意識對道路情況的變化做出判斷, 接替人對車輛的控制, 降低了事故的發生, 也提升了行駛中的乘坐舒適性。

應該說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不僅是讓我們的出行更為便捷, 也在改變整個交通系統的規則。 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會變得更有秩序, 減少了不必要的擁堵, 此外也會促進汽車能耗進一步降低。 正是因為自動駕駛的種種優勢,

科技公司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當人們還在議論自動駕駛的出現將會顛覆整個汽車行業之時, 作為傳統車企, 現代就給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現代正在讓自動駕駛變得更有現實意義。

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市中心進行自動駕駛實際道路測試

稍微對自動駕駛技術有些瞭解的人都會知道, 在自動駕駛技術中, 最核心部件就是頭頂上的“大花盆”——雷射雷達, 它也是自動駕駛區別於高級駕駛輔助的標誌。 形象的說, 雷射雷達就好比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 比起目前在ADAS高級駕駛輔助上使用的豪米波雷達與攝像頭的組合, 雷射雷達不僅“看”得更遠, 回應更快, 還有測距精度高、不易受雜波干擾等等優勢, 而能準確提供車輛決策以及控制系統所需的資訊也是其他環境感知技術無法實現的。 目前進行自動駕駛技術道路測試的企業, 包括穀歌、優步、福特等, 無一不是使用雷射雷達。 但弊端也是有目共睹, 頭頂的“大花盆”由於其結構包括了旋轉機構,

造成了自身體積大, 在測試車輛上, 也只能將其佈置在車頂, 影響力了整車的設計與視覺美感。 但是這台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 看上去與目前進行道路測試那些自動駕駛汽車截然不同, 車頂上非但沒有頂著那個“大花盆”, 也沒有架在車身之外的感測器。 儘管仍在處在測試階段, 但它已經將雷射雷達等先進的感測器藏在了車內, 看上去它已經與普通的汽車並無兩樣了。

相比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其他那些將感測器架在車外進行道路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只能說是在驗證技術,而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對自動駕駛的量產顯然就有著更現實的意義。它通過在前保險杠上使用三個固態雷射雷達,以及四個攝像頭、四個毫米波雷達,實現了對環境的360°感知以及快速決策,取代了安放在車頂的360°旋轉雷射雷達。用更為合理的技術方案,實現了科技與設計的融合,而其採用的固態雷射雷達佈置方案,也成為了自動駕駛技術中對環境感知這一環節新的技術方向。在去年12月,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就已經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市中心已經完成了測試,在最具挑戰性的情況下安全通行,包括高流量的行人交通、停車燈和道路標識、道路施工和路障、減速帶、狗、兒童、甚至沒有交通信號的十字路口。在環境複雜的實際道路下測試,這台自動駕駛汽車沒有出現交通事故,不僅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成果,更證明了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進入到了領先的行列。

現階段,各品牌都在通過不同的技術形態針對自動駕駛技術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自動駕駛將會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更多便捷,儘管從安全角度來看,自動駕駛離實現量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在現階段看,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本身也是一種技術的進步,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也會更有現實意義。更重要的是其對當下汽車駕駛輔助技術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全新索納塔上配備了DAW駕駛員注意力警示、AEB自動緊急制動等駕駛輔助系統,而自我調整巡航、車道保持、並線輔助等技術也都應用到了多款車型上。

機械外骨骼將改變人們出行方式,更具備技術前瞻性

不只是自動駕駛,人們對出行方式的探索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嘗試。汽車品牌涉足機器人技術研發,聽上去多少有些不務正業,但這恰恰是汽車品牌對未來出行方式的一種新的探索。此次北京現代也將現代汽車研發的3款可穿戴機器人帶到了上海車展。

現代最新研發的可穿戴機器人

可穿戴機器人,實際上是一種架在人身體之外的機械結構,換一種說法就是機械外骨骼。這也被看做是很有未來感的新興科技,它看上去就像是出現在電影中的各種鋼鐵戰衣。在醫療領域,H-MEX(現代醫療外骨骼)能夠幫助低位脊髓損傷患者恢復行走能力,通過使用配備機載運動控制系統的無線離合器,説明截癱患者坐下、站立、轉身轉動甚至上下樓梯。H-UMA(現代通用醫療輔助)能為肌肉力量有限的人提供輔助的移動出行支援。它提供輔助扭矩,以幫助行動不便的人輕易移動他們的身體。根據不同的運動形式(如步行、跑步或上下樓梯)調整輔助扭矩,幫助用戶實現輕鬆移動出行。H-WEX(現代腰部外骨骼)則可以支援體重高達40公斤的穿戴者,空載時可以高達12公里/小時的速度運行——這將有利於負重等軍事/工業目的。同時,它可以提供上身和臀部支撐,防止工人進行重複手動作業或托舉重物時背部受傷,讓人們更加高效的去完成各種體力活兒。

這種機械外骨骼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以H-MEX和H-UMA為例,其由可移動和可充電電池組供電,輕量化的框架可調整長度,背部和膝蓋由線束固定點支撐,同時它可以改變形狀並圍繞人工關節結構進行彎曲,起到支撐身體的功能。安裝在智慧設備中的應用程式,用來進行個性化的步態模式調整,諸如步行步速,步幅長度和軀幹傾斜角度。在這套外骨架的配合下,我們可以實現更為敏捷的運動。

現代可穿戴機器人,儘管現在來看,穿上它還顯得有些奇怪,但實際是構成現代未來移動出行平臺的基礎,更具技術前瞻性。從長遠來說,它不僅可以服務於醫療和工業領域,還可以承擔起改變人們移動出行甚至改變生活與工作方式的功用。不僅僅是讓身體健康的人,生活和工作更為輕鬆,它更可以為行動不便的人士或者老人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展示了現代將自己的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這項科技如果能夠進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想像,你可以穿著一套機械外骨骼毫不費力地去攀登未曾到達過山峰,你也可以穿著它在車輛不便於行駛的地區快速行走,縮短路途中的時間,也可以讓出行更輕鬆,你還可以用它輕鬆舉起重物,完成超出人自身能力範圍的工作。

小結:

其實,現代對於未來出行方式的探索還遠不止自動駕駛汽車、可穿戴機器人這些新興科技產品,還有智慧滑板車,甚至還有飛行汽車等等。說到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得看出,現代對科技的探索可不是僅僅為博取一個技術領先,而是在給人們勾畫了一個面向未來的智慧化移動出行的藍圖,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出行方式,讓出行變得更為自由。在如今智慧化科技的推動下,科技公司對智慧出行方式的探索已經躍躍欲試,傳統汽企業必然要在競爭中尋找新的發展思路,現代正是在借力移動出行的新科技,尋求從傳統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轉變的一種新的探索,這也給全球車企未來的發展釋放了一個新的信號。

相比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其他那些將感測器架在車外進行道路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只能說是在驗證技術,而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對自動駕駛的量產顯然就有著更現實的意義。它通過在前保險杠上使用三個固態雷射雷達,以及四個攝像頭、四個毫米波雷達,實現了對環境的360°感知以及快速決策,取代了安放在車頂的360°旋轉雷射雷達。用更為合理的技術方案,實現了科技與設計的融合,而其採用的固態雷射雷達佈置方案,也成為了自動駕駛技術中對環境感知這一環節新的技術方向。在去年12月,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就已經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市中心已經完成了測試,在最具挑戰性的情況下安全通行,包括高流量的行人交通、停車燈和道路標識、道路施工和路障、減速帶、狗、兒童、甚至沒有交通信號的十字路口。在環境複雜的實際道路下測試,這台自動駕駛汽車沒有出現交通事故,不僅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成果,更證明了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進入到了領先的行列。

現階段,各品牌都在通過不同的技術形態針對自動駕駛技術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自動駕駛將會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更多便捷,儘管從安全角度來看,自動駕駛離實現量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在現階段看,現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本身也是一種技術的進步,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也會更有現實意義。更重要的是其對當下汽車駕駛輔助技術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全新索納塔上配備了DAW駕駛員注意力警示、AEB自動緊急制動等駕駛輔助系統,而自我調整巡航、車道保持、並線輔助等技術也都應用到了多款車型上。

機械外骨骼將改變人們出行方式,更具備技術前瞻性

不只是自動駕駛,人們對出行方式的探索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嘗試。汽車品牌涉足機器人技術研發,聽上去多少有些不務正業,但這恰恰是汽車品牌對未來出行方式的一種新的探索。此次北京現代也將現代汽車研發的3款可穿戴機器人帶到了上海車展。

現代最新研發的可穿戴機器人

可穿戴機器人,實際上是一種架在人身體之外的機械結構,換一種說法就是機械外骨骼。這也被看做是很有未來感的新興科技,它看上去就像是出現在電影中的各種鋼鐵戰衣。在醫療領域,H-MEX(現代醫療外骨骼)能夠幫助低位脊髓損傷患者恢復行走能力,通過使用配備機載運動控制系統的無線離合器,説明截癱患者坐下、站立、轉身轉動甚至上下樓梯。H-UMA(現代通用醫療輔助)能為肌肉力量有限的人提供輔助的移動出行支援。它提供輔助扭矩,以幫助行動不便的人輕易移動他們的身體。根據不同的運動形式(如步行、跑步或上下樓梯)調整輔助扭矩,幫助用戶實現輕鬆移動出行。H-WEX(現代腰部外骨骼)則可以支援體重高達40公斤的穿戴者,空載時可以高達12公里/小時的速度運行——這將有利於負重等軍事/工業目的。同時,它可以提供上身和臀部支撐,防止工人進行重複手動作業或托舉重物時背部受傷,讓人們更加高效的去完成各種體力活兒。

這種機械外骨骼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以H-MEX和H-UMA為例,其由可移動和可充電電池組供電,輕量化的框架可調整長度,背部和膝蓋由線束固定點支撐,同時它可以改變形狀並圍繞人工關節結構進行彎曲,起到支撐身體的功能。安裝在智慧設備中的應用程式,用來進行個性化的步態模式調整,諸如步行步速,步幅長度和軀幹傾斜角度。在這套外骨架的配合下,我們可以實現更為敏捷的運動。

現代可穿戴機器人,儘管現在來看,穿上它還顯得有些奇怪,但實際是構成現代未來移動出行平臺的基礎,更具技術前瞻性。從長遠來說,它不僅可以服務於醫療和工業領域,還可以承擔起改變人們移動出行甚至改變生活與工作方式的功用。不僅僅是讓身體健康的人,生活和工作更為輕鬆,它更可以為行動不便的人士或者老人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展示了現代將自己的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這項科技如果能夠進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想像,你可以穿著一套機械外骨骼毫不費力地去攀登未曾到達過山峰,你也可以穿著它在車輛不便於行駛的地區快速行走,縮短路途中的時間,也可以讓出行更輕鬆,你還可以用它輕鬆舉起重物,完成超出人自身能力範圍的工作。

小結:

其實,現代對於未來出行方式的探索還遠不止自動駕駛汽車、可穿戴機器人這些新興科技產品,還有智慧滑板車,甚至還有飛行汽車等等。說到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得看出,現代對科技的探索可不是僅僅為博取一個技術領先,而是在給人們勾畫了一個面向未來的智慧化移動出行的藍圖,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出行方式,讓出行變得更為自由。在如今智慧化科技的推動下,科技公司對智慧出行方式的探索已經躍躍欲試,傳統汽企業必然要在競爭中尋找新的發展思路,現代正是在借力移動出行的新科技,尋求從傳統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轉變的一種新的探索,這也給全球車企未來的發展釋放了一個新的信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