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十佳學科訪談|西京醫院心外科:技術創新提升醫療品質

前言

西京醫院心外科始建於1957年, 1958年開展了我國首例體外迴圈心臟直視手術。 心外科連續6年榮登復旦醫院排行榜中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 2015年度居心外科排行榜第五名, 學科科技影響力排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三。

西京醫院外觀

西京醫院(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外科, 一直很低調, 但連續6年穩居復旦醫院排行榜中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 證明了它在業內的雄厚實力。 從開展我國首例體外迴圈心臟直視手術, 到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手術、心臟移植、全胸腔鏡微創心臟手術, 西京醫院心外科在學科發展上一直同步於時代脈搏。 近日, 心外科主任俞世強教授分享了西京醫院心外科學科建設的經驗。

心線上

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的發展歷程?

俞世強主任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1957年建科, 1958年, 蘇鴻熙教授主持開展了我國首例體外迴圈心臟直視手術,

開啟了我國心臟外科發展新篇章。 學科傳承蘇鴻熙、劉維永等老一輩專家的拼搏奮進精神, 經過幾代人共同努力, 發展成為心血管病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

多年來學科一直致力於提升核心競爭力, 連續多年在全國醫院專科綜合排名位居前五, 中國醫院學科科技影響力位居全國前三。 《2015年中國心臟外科白皮書》顯示, 西京醫院心外科手術量名列全國第五。

心線上

西京醫院心外科近年在手術技術方面有哪些創新?

俞世強主任

學科始終重視通過技術創新, 積極開展臨床新技術新業務。 通過臨床技術革新降低手術風險、簡化手術方式, 降低手術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

科室在國際上首先開展全胸腔鏡微創心臟手術, 成為國際上全胸腔鏡微創心臟手術單中心例數最多的醫院。 自主研發了應用於微創心臟外科的心臟手術器械, 獲得國家專利8項, 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2項, 這些醫療器械已經應用於23個病種3860例患者。

國際上率先開展經胸壁超聲引導的心臟病介入治療技術, 目前每年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療1100餘例。 在國內首先開展了經胸小切口心內間隔缺損封堵術, 微創心臟雜交手術也形成明顯臨床特色, 形成了介入、經胸小切口封堵、全胸腔鏡、“雜交”心臟病微創外科治療管理模式。

國內早期開展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複雜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雜交術, 目前每年完成大血管手術750例,

居國內領先行列。 多器官聯合移植和以人工心臟輔助為主的心衰綜合治療也取得快速發展。

心線上

西京醫院心外科近年在科研上有哪些進展?

俞世強主任

學科始終堅持根據臨床需要確定科研方向, 注重科研成果轉化, 把取得的科研成果應用於臨床, 通過科研促進臨床發展和技術提高。 目前學科主要臨床研究方向包括:微創心臟外科研究、人工生物心臟瓣膜研究、心臟移植和人工心臟研究、胸部戰創傷基礎及臨床救治研究等。

先後研製出系列人工生物心臟瓣膜、“西京”鼓泡式氧合器、新型心臟封堵器、新型人工心臟輔助裝置、微創心臟外科配套產品、新型介入心臟瓣膜等為代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臨床科研成果,

獲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8項, 國家專利70余項。

在基礎醫學研究領域, 建立心臟保護和心血管疾病基因學研究等國際合作平臺, 心臟保護研究201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心線上

您在醫療品質管制上有何心得?

俞世強主任

心血管外科面對的多數是高危和複雜疑難病人, 手術難度大, 手術風險高。 學科多年來瞄準複雜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 圍繞提高醫療品質, 探索最優化的疾病治療理念和管理模式, 針對性建立了“專科-專病-專人-專治”的收治模式。

我們通過亞專業和亞專科劃分, 瞄準“一人一技術絕活、一病一臨床特色”, 集全科之力促進每個亞專業發展。 根據不同疾病的臨床治療需要, 分別建立了冠心病、大血管、嬰幼兒先心病、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心血管介入、微創心臟外科等不同的亞專科、專業組。

通過“嚴抓醫療品質,提高治療效果”,逐步形成“通過科學管理優化專業設置,通過專業發展促進學科管理”的良性迴圈,形成了醫療特色和技術優勢。

心線上

您在科室人才培養上有何心得?

俞世強主任

我們始終把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放在學科建設首位,瞄準學科前沿,堅持“國際化”人才之路,定期選派人員前往國際最知名的心臟中心或科研機構進行長期學習和培訓,目前學科所有主系列人員均有長期國外學習和培訓經歷。

通過“請進來教”、“走出去學”和聯合培養等多種策略,拓寬學術和技術思維,促進學科發展理念不斷創新。同時注意學科文化建設,注重培養青年人才醫教研全面發展,不斷增強學科凝聚力,凝練形成“心心相印、共鑄輝煌”的科室文化。

科室概覽

1.學術帶頭人簡介

易定華,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現任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中華心胸血管外科分會第八屆副主任委員,陝西省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名譽主委、陝西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迴圈分會主委,多個雜誌副主編。

在微創心臟外科、嬰幼兒心臟外科、多器官聯合移植、心臟瓣膜外科等臨床與研究領域均有較深造詣。先後承擔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4項國家級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主編、譯專著5部,發表論文250餘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84篇,單篇IF>10論著4篇,受邀在Circulation等雜誌撰寫綜述6篇。

2.學科帶頭人簡介

俞世強,心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心血管外科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微創心臟外科培訓基地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胸腔鏡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委。

在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疾病及心臟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率先開展全胸腔鏡先心病與風心病的治療,在亞洲率先開展胸腔鏡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全胸腔鏡複雜先心病的治療,胸腔鏡心臟手術例數國際領先。

主持或作為主要完成人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6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國家專利6項。副主編、參編專著3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餘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榮立三等功1次,曾被評為第四軍醫大學優秀黨員。任《解放軍醫學雜誌》編委、《第四軍醫大學學報》、《心臟雜誌》常務編委等多家雜誌編委。

3.科室歷史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1957年建科,1958年蘇鴻熙教授主持開展了我國首例體外迴圈心臟直視手術,開啟了我國心臟外科發展新篇章。70年代劉維永教授在國內率先研製成功生物瓣帶瓣管道,並最先用於複雜先心病治療。在國內較早開設嬰幼兒心臟外科,目前每年開展嬰幼兒心臟手術800餘例,重症複雜手術占65%。1985年在國內早期開展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上世紀60-70年代,面對臨床需要,自主研發西京鼓泡式氧合器,填補了國內空白。研製西京第一代、第二代新型防鈣化生物心臟瓣膜並應用於臨床,獲得國家一類新藥(械)生產證書。胸部戰創傷基礎與臨床救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製出系列新型心內間隔封堵器,獲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2項和產品出口許可證各1項。在JACC等雜誌發表SCI論文80餘篇。

4.科室規模及設備

3個普通病區、2個監護病區、體外迴圈室、專科手術室以及專科實驗室,260張床位(監護病床42張),分設冠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心臟瓣膜外科、嬰幼兒心臟外科、微創心臟外科等亞專科。

5.學科人才

現有醫護人員240名,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2人, 碩士生導師6人,講師14人,90%以上醫生為博士和留學回國人員。

6.服務患者情況

2016年完成各類心血管手術5100餘例,總死亡率1.5%,居國內領先。開展了針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愛心救助和送醫下鄉活動,聯合國內多家基金會,開展醫療費用捐助和手術費用減免活動,目前已累計有2600名貧困先心病兒童在西京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

7.學科特色

臨床特色:治療範圍包括:冠心病的診斷及外科治療、大血管動脈瘤的介入與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房缺、室缺和動脈導管未閉的不開刀介入封堵治療、心臟瓣膜病的瓣膜置換和修復手術治療、終末期心衰患者的心臟移植和心肺聯合移植、全胸腔鏡下心臟微創美容手術、心臟腫瘤、縮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療、以及各種常見心臟疾病手術後康復治療。

科研特色:近十年先後承擔國家慢病重大專項、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攻關及科技支撐計畫等重大課題,申請科研經費4500余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發表SCI論文120余篇,主編、主譯出版專著11部。

8.科室榮譽

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胸外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 ;國家級微創心臟手術培訓基地;陝西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心血管外科)。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況扶華┆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

分別建立了冠心病、大血管、嬰幼兒先心病、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心血管介入、微創心臟外科等不同的亞專科、專業組。

通過“嚴抓醫療品質,提高治療效果”,逐步形成“通過科學管理優化專業設置,通過專業發展促進學科管理”的良性迴圈,形成了醫療特色和技術優勢。

心線上

您在科室人才培養上有何心得?

俞世強主任

我們始終把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放在學科建設首位,瞄準學科前沿,堅持“國際化”人才之路,定期選派人員前往國際最知名的心臟中心或科研機構進行長期學習和培訓,目前學科所有主系列人員均有長期國外學習和培訓經歷。

通過“請進來教”、“走出去學”和聯合培養等多種策略,拓寬學術和技術思維,促進學科發展理念不斷創新。同時注意學科文化建設,注重培養青年人才醫教研全面發展,不斷增強學科凝聚力,凝練形成“心心相印、共鑄輝煌”的科室文化。

科室概覽

1.學術帶頭人簡介

易定華,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現任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中華心胸血管外科分會第八屆副主任委員,陝西省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名譽主委、陝西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迴圈分會主委,多個雜誌副主編。

在微創心臟外科、嬰幼兒心臟外科、多器官聯合移植、心臟瓣膜外科等臨床與研究領域均有較深造詣。先後承擔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4項國家級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主編、譯專著5部,發表論文250餘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84篇,單篇IF>10論著4篇,受邀在Circulation等雜誌撰寫綜述6篇。

2.學科帶頭人簡介

俞世強,心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心血管外科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微創心臟外科培訓基地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胸腔鏡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委。

在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疾病及心臟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率先開展全胸腔鏡先心病與風心病的治療,在亞洲率先開展胸腔鏡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全胸腔鏡複雜先心病的治療,胸腔鏡心臟手術例數國際領先。

主持或作為主要完成人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6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國家專利6項。副主編、參編專著3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餘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榮立三等功1次,曾被評為第四軍醫大學優秀黨員。任《解放軍醫學雜誌》編委、《第四軍醫大學學報》、《心臟雜誌》常務編委等多家雜誌編委。

3.科室歷史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1957年建科,1958年蘇鴻熙教授主持開展了我國首例體外迴圈心臟直視手術,開啟了我國心臟外科發展新篇章。70年代劉維永教授在國內率先研製成功生物瓣帶瓣管道,並最先用於複雜先心病治療。在國內較早開設嬰幼兒心臟外科,目前每年開展嬰幼兒心臟手術800餘例,重症複雜手術占65%。1985年在國內早期開展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上世紀60-70年代,面對臨床需要,自主研發西京鼓泡式氧合器,填補了國內空白。研製西京第一代、第二代新型防鈣化生物心臟瓣膜並應用於臨床,獲得國家一類新藥(械)生產證書。胸部戰創傷基礎與臨床救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製出系列新型心內間隔封堵器,獲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2項和產品出口許可證各1項。在JACC等雜誌發表SCI論文80餘篇。

4.科室規模及設備

3個普通病區、2個監護病區、體外迴圈室、專科手術室以及專科實驗室,260張床位(監護病床42張),分設冠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心臟瓣膜外科、嬰幼兒心臟外科、微創心臟外科等亞專科。

5.學科人才

現有醫護人員240名,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2人, 碩士生導師6人,講師14人,90%以上醫生為博士和留學回國人員。

6.服務患者情況

2016年完成各類心血管手術5100餘例,總死亡率1.5%,居國內領先。開展了針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愛心救助和送醫下鄉活動,聯合國內多家基金會,開展醫療費用捐助和手術費用減免活動,目前已累計有2600名貧困先心病兒童在西京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

7.學科特色

臨床特色:治療範圍包括:冠心病的診斷及外科治療、大血管動脈瘤的介入與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房缺、室缺和動脈導管未閉的不開刀介入封堵治療、心臟瓣膜病的瓣膜置換和修復手術治療、終末期心衰患者的心臟移植和心肺聯合移植、全胸腔鏡下心臟微創美容手術、心臟腫瘤、縮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療、以及各種常見心臟疾病手術後康復治療。

科研特色:近十年先後承擔國家慢病重大專項、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攻關及科技支撐計畫等重大課題,申請科研經費4500余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發表SCI論文120余篇,主編、主譯出版專著11部。

8.科室榮譽

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胸外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 ;國家級微創心臟手術培訓基地;陝西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心血管外科)。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況扶華┆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