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鈴木鋒馭改款車型為何改名叫驍途?

在本次上海車展中, 長安鈴木如期帶來了鋒馭的改款車型, 而鋒馭的改款車型在海外去年就亮相了。

從改款的效果來看, 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全新的車頭設計使其更為硬派, 也更符合大眾審美。 而從內在來講, 鋒馭也是款不錯的車。 無論是1.6L自吸還是1.4T渦輪增壓發動機, 動力都不錯, 也是鈴木當下最先進的技術。 匹配的加特可CVT和愛信6AT也很主流, 同時終端8萬元的起售價, 還全系標配6氣囊和ESP, 相當的厚道。

但這麼一款車, 卻賣得不咋好。 最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就2千輛。 而鋒馭上市於2013年年底, 可以說進入市場並不晚, 為何就沒有隨著SUV市場的火爆而爆發呢?

其實除了品牌弱以外, 還是有其他原因的:就是早期鋒馭因為所謂的“共振”以及廠家不及時解決埋下了隱患。

最早一批鋒馭車主, 不少人都感受到車身過於明顯的共振。 其實, 任何一款車在行駛過程中都會有共振存在,

關鍵在於對車身NVH的優化, 使得乘客和駕駛員對共振不能明顯的感知。

而早期的鋒馭卻在NVH優化上出現了瑕疵, 據稱是由於後尾箱門密封的原因, 導致在發動機處於某個轉速點時, 駕駛員能感知到明顯的共振, 並導致不適, 而這個點又是城市駕駛時經常會達到的轉速。

長安鈴木對於早期車主提出的共振問題卻消極對待, 沒有給予解決方案, 後來投訴的車主多了, 長安鈴木給出了更換後背門密封條的解決措施,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後來推出的2015款車型中, 這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但是, 早期車主留下的口碑卻帶來了負面影響, 以至於現在仍然有想購買鋒馭的車主會問到是否存在“共振”問題。 於是乎鋒馭兩字與共振就掛上鉤了。 這個事件也是典型的因為廠家不重視車主的回饋, 導致產品美譽度下降, 可謂自食惡果, 不值得同情。

而此次改款鋒馭的推出, 長安鈴木應該也是不想讓鋒馭的負面口碑流傳下去, 於是乾脆改名為驍途, 希望能通過更換新的名字, 消除鋒馭留下的不利影響。 從產品戰略角度來看, 這個做法值得肯定。

當然, 銳車評仍然希望長安鈴木能始終將消費者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重視消費者的回饋和訴求, 而不是忽悠了事, 否則最終砸的是自己的招牌。 長安鈴木近年來日子也不太好過, 不拿出點誠意來恐怕會繼續被邊緣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