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如何在看似飽和的內容地帶,找到新的突破口?

幾個世紀以來, 我們都在讀書看報, 1920年無線電的出現讓人們對內容的需求上漲了一倍, 而如今, 由於移動設備的快速普及急劇助長了內容消費需求。

17年前, 只依靠一台電腦生存72小時還是轟動全國的新聞, 根據艾瑞諮詢的調查報告顯示, 2016年10月, 中國活躍移動設備數量達到10.5億台, 每部設備每天使用時間達到163分鐘, 約2.7小時。 考慮到部分使用者所持有設備不止一台, 單個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還將高於2.7小時, 接近3小時。

現在, 資訊到處都是, 幾乎所有內容都能輕鬆找到免費的。 有些人想要利用社交網路上的稀缺資源或是優質內容直接變現, 但總有人其他人願意免費提供同樣的資源, 擊毀直接變現的美夢。

稀缺性在社交網路上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內容可能是免費的, 但我們稀缺的是時間、投入和影響。 那麼如何在內容爆炸的時代獲得人們的一絲關注,

讓自己投入在內容生產中的時間得到些許回饋呢?這個回饋可能是物質上的, 當然更長遠地看, 這個回饋一定是精神層面的。

1. 發覺未飽和的內容地帶

儘管全世界都面臨著內容供應過剩的情況, 但這並不代表大家都沒有出頭機會。 唯一可持續的內容策略就是找到未飽和的細分市場, 然後通過大量的內容佔領互聯網, 讓搜尋引擎為你服務。

找到未飽和的細分市場針對相關人群持續生產一定數量的高品質內容永遠不要停止生產內容

這是因為:

如果雨再不停的話, 大壩就會決堤。 ——鮑勃·狄倫

什麼樣的內容屬於“飽和內容”?

大家可以用穀歌搜索結果作為內容飽和度指數參照:

搜索結果<><><><><100萬, 僅僅靠內容創作幾乎沒有勝算,
你需要制定一系列突破重圍的策略搜索結果>100萬, 除非你的內容可以變成產品, 不然很容易徒勞。

2. 普通品牌靠廣告, 偉大品牌靠分享需要註冊才能獲得的內容, 三分之二的人們寧可不要;如果內容既不發人深省, 又不引人崇拜, 還不逗人開懷, 你會分享嗎?關注人們的回饋和評論, 如果有必要, 設個職位專門聯繫他們。 做一個標題黨, 但不要只做一個標題黨能用圖說清楚的就不要用文字抓住“人們總是害怕失去或錯過什麼”的心理

最後, 友情提醒:在副標題中提及關鍵字通常可以提升搜索優化結果。

3. 開發一個盡可能小的優質粉絲群

培養粉絲是內容行銷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光把1%的努力放在這上面是遠遠不夠的。

在進行內容創作時, 你的心理必須想著粉絲和你要做的事。

如何培養優質粉絲?

內容創作者集體患上了“粉絲假想失調症”, 都著了迷似的相信出色的內容能像磁鐵一般將粉絲吸引過來。 然而, 內容發佈不是出版發行, 沒有粉絲培養方案的內容行銷策略根本就不是什麼策略。

讓他們成為你內容和產品的主角人們真正關心的是他們自己, 以及你怎樣解決他們的問題給他們想要的一切永遠不要把粉絲當成理所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要有趣

在內容另一端的人不只是你的使用者或目標受眾, 他們是一群活生生的人, 可能正在經歷痛苦, 喜悅或剛剛結束一天的疲憊。 就在他們看到你的那一刻,

可能剛好你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大多數自媒體人很在意社會認同, 當閱讀量和分享量往下掉了就會抓狂, 如果一開始就將重心放在這些指標上, 是創作不出什麼好內容的。 所以首先應該學會“創作好的內容, 熱愛你的受眾, 結果必然是個HAPPY ENDING。 ”

本文由 @金剛福祿蛙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作者許可,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