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騎共用單車,先解鎖正確騎車姿勢

●指導專家:查振剛(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醫師, 廣東省骨科醫師協會主任委員)

共用單車都長得差不多, 人卻有高矮胖瘦,

騎車姿勢不正確, 會傷膝蓋。

騎單車的潮流又回來了。 城市路邊突然多了好多共用單車, 只要拿手機掃一掃二維碼, 就可以解鎖單車, 騎1小時1塊錢, 又便宜又方便, 是很多上班族的出行新選擇。 還有不少人, 選擇騎單車來鍛煉身體。

騎車傷膝蓋?那是你騎太猛了

騎車是一項非常好的有氧運動, 不僅能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 鍛煉下肢肌肉力量及柔韌性, 還能緩解精神壓力。

根據文獻報導, 日常運動對膝關節的損傷, 從小到大有個排序:游泳最小, 其次騎車、走路、跑步、上下樓梯, 再次是籃球及其他劇烈運動。

然而, 總有人來就醫時說, 騎車後膝蓋疼或膝關節周圍酸痛不適。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事得這麼看, 騎車能增強腿部肌肉的柔韌性和強度,

這對穩定膝關節至關重要。 但是如果運動過度就會給膝蓋帶來損傷。 比如重複的騎車動作導致膝關節過度使用而磨損, “一口吃一個大胖子”, 過於心急的超負荷運動, 膝關節承受不住了, 太疲勞也會使肌肉力量不均衡、膝關節運動方向偏離力線, 加速軟骨磨損。

車座太低, 很傷膝蓋

騎車時, 人的雙膝關節在反復做屈伸運動, 這時膝蓋軟骨承受著來自肌肉和韌帶的壓力, 如果時間太久, 這反復疊加的壓力, 會“水滴石穿”, 導致軟骨磨損, 進而引起膝關節疼痛。

並且, 膝關節屈曲角度越大, 膝蓋處所承受的壓力也越大, 對軟骨的磨損也越厲害, 因此, 騎車時就要避免人為地增大膝關節的屈曲角度。

如果車座太低, 人在騎車時, 就會人為增大膝關節屈曲角度。

還有, 騎車時不正確的姿勢, 比如膝關節向內或外翻, 這樣也會使膝關節出現磨損。 這些情況並不少見, 在中青年中居多, 尤其是剛入門的騎行愛好者。

騎行有“四要素”

1)充分熱身, 對號入座

目前騎行共用單車的大部分為上班族, 一天的伏案工作使得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了肌肉伸展功能, 且久坐減低了肌肉的柔韌性。 因而, 充分的熱身(拉伸關節和肌肉)可以提升肌肉的協調性, 減少肌力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 已經有膝關節炎、髕骨軟化等疾病的患者最好縮短騎行距離, 尤其要避開過多的爬坡路段。

2)選單車, 車座很關鍵

車座過低使得膝關節屈曲角度變大, 膝關節處的壓力增加,

加重每一圈騎行對軟骨的磨損。 而車座過高可引起膝關節後方大腿肌肉疼痛, 或者膝關節外側肌肉疼痛。

車座高度以腳跟踩踏到踏板上, 腿仍保持一定的屈曲度(25~35°)為宜, 這樣可保證騎車時不會過分屈膝或踮腳, 且有利於發力(如下圖示)。

3)保證正確的騎車姿勢

正確的騎行姿勢是防止膝關節受傷的關鍵, 騎車姿勢不對, 就會讓膝關節受力不平衡, 引起軟骨磨損。 正確姿勢為:保持膝關節、足掌垂直向前。

4)騎車最好別超過1小時

有統計表明, 騎1小時的車, 踏板大約要踩5000圈, 等於膝關節在一小時內彎屈伸直5000次。 因此,我們要控制好騎車速度及運動強度。車速可根據自身情況調節,一般15千米/小時以下的速度屬於中等強度運動,適合心肺功能一般者。運動量最好循序漸進,控制在1小時以內。(感謝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燦城對本文的幫助)(家庭醫生雜誌編輯:郭瑋婷)

本文首刊于《家庭醫生》雜誌

因此,我們要控制好騎車速度及運動強度。車速可根據自身情況調節,一般15千米/小時以下的速度屬於中等強度運動,適合心肺功能一般者。運動量最好循序漸進,控制在1小時以內。(感謝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燦城對本文的幫助)(家庭醫生雜誌編輯:郭瑋婷)

本文首刊于《家庭醫生》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