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白把李隆基比作殷紂王,把自己比作比干,為啥還能被賜金放還

李太白有一首古風是這麼寫的:殷後亂天紀, 楚懷亦已昏。 夷羊滿中野, 菉葹盈高門。 比干諫而死, 屈原竄湘源。 虎口何婉孌, 女媭空嬋娟。 彭鹹久淪沒, 此意與誰論。

殷後指殷紂王, 天紀指天道紀綱。 後是國君的意思, 不是國君的老婆。 當然這裡理解成紂王的妃子妲己也行, 都是禍國殃民之徒。 詩經有句話, 殷鑒不遠, 在夏後之世。 夏後就是指夏朝的末代皇帝夏桀。 殷紂王破壞了天道綱常, 得罪了玉帝和女媧, 玉帝就召集了一眾大佬著手封神, 並讓道教和截教的人下去火拼, 看看究竟是殷商氣數已盡還是姬周火氣正旺,

最後周武王終於在一眾大神的幫助下把商紂王滅了。 封神演義開篇就寫紂王昏亂, 其次才有玉帝封神, 所以紂王是全書的罪魁禍首。 我就奇怪李白是咋知道封神這個故事的。 估計在唐朝就有封神的傳說, 後世才編成小說。

楚懷就是楚懷王。

楚懷王的故事大家可以說是耳朵磨出老繭了。 楚懷王受鄭袖和一些奸臣的迷惑, 疏遠了屈原等正直愛國的大臣, 結果被秦人張儀忽悠了一次又一次, 最後還被軟禁在秦國至死, 可以說悲催到家了。 所以李白說他是個昏聵之徒。 其實就是昏庸而已, 本領不強, 其他的毛病也沒有, 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 只能說幹錯工作了。 金庸說過,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一半以上都是幹錯了行, 其實他們本性並不壞, 只是勝任不了自己的工作。 比如宋徽宗, 比如明天啟, 等等。

夷羊, 神獸。 據說殷商滅亡的時候, 該神獸出現在牧野上, 後來武王的軍隊就在牧野將殷商軍隊打垮。 夷羊在牧, 就是說有本領的人沒有得到重用。 菉, 很像竹子的一種植物, 但是不是竹子。 葹, 也就是現在的蒼耳, 有刺。 菉葹在古代被認為是兩種惡草。 就是說一些偽裝的和兇惡的壞人充斥在朝堂之上。

比干因為強諫紂王被挖了心, 屈原因為強諫懷王最後投了江。 婉孌, 愛慕難舍的樣子。 女媭, 屈原的姐姐, 曾經勸過屈原不要那麼死心眼強諫一個睡不醒的人。 彭咸, 傳說中的殷大夫, 強諫紂王不聽, 投水而死。 這幾句話是說, 像比干屈原彭鹹這樣的仁人志士都不得善終, 還是早點虎口脫險為好。

那麼這首詩是在說什麼, 我想不難理解吧。 李白在長安當翰林的三年,

正是李隆基最為昏聵的時期, 楊國忠等奸賊掌控國家大權,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搞得一團糟, 安祿山養精蓄銳招兵買馬蠢蠢欲動圖謀造反, 李隆基卻寵倖楊貴妃終日沉迷聲色不解朝政, 整個大唐帝國危機四伏雲煙滿樓, 好多忠君愛國之士卻被貶斥陷害。

李白最後歎息,我已經沒啥可留戀的了。我可不想當比干屈原彭鹹,他們被挖了心投了河,可我還沒活夠呢。我要虎口脫險,得道成仙去了。這首詩應該寫在李白將要離開長安時期。這首詩把李隆基楊國忠楊貴妃高力士等等文武百官全罵了,該得罪的全部得罪光了,也是沒誰了。

其實這首詩就是李白自比。李白為啥被賜金放還,我在前文分析過,主要是他融入不了楊國忠高力士等人聯手構建的惡性政治生態環境,是個異類,是幽蘭而非荊棘,是香花而非毒草,並非李白沒有才學和從政能力。但他是個憂國憂民的理想主義者,所以屢次跟李隆基進諫,由於他是待詔翰林,整日跟隨李隆基身邊,參與詔書的起草,因此有機會也有能力向李隆基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我們現在看李白後期的詩作,簡直就是屈原重生,孤憤和牢騷佔據了很大篇幅。人們看不懂李白,主要是不知道他在長安三年到底經歷了什麼。但是李白也沒有明言自己究竟遭遇了什麼,所以他是詩仙。要是遇到白居易,早就把自己那點爛事寫的七零八碎了。

如果說李白是詩歌的貴族,白居易就是詩歌的平民。其他充斥滿街的所謂詩人,只能說是詩歌的乞丐。

李白自比屈原和比干,可見當時他的處境是相當不妙的,但是李隆基畢竟不是楚懷王和殷紂王,李隆基一直到死都很清醒,之所以後期出現了昏聵行為只是惰政導致的。懶得管,並非看不穿。所以李白才能全身而退,拿錢走人。要不是李隆基保他,憑他的性格,能在楊國忠手裡活下來真是奇跡。看看後來他參與永王起兵之後唐肅宗怎麼對他就一目了然了。

估計李白到死都會感激李隆基吧。

李白最後歎息,我已經沒啥可留戀的了。我可不想當比干屈原彭鹹,他們被挖了心投了河,可我還沒活夠呢。我要虎口脫險,得道成仙去了。這首詩應該寫在李白將要離開長安時期。這首詩把李隆基楊國忠楊貴妃高力士等等文武百官全罵了,該得罪的全部得罪光了,也是沒誰了。

其實這首詩就是李白自比。李白為啥被賜金放還,我在前文分析過,主要是他融入不了楊國忠高力士等人聯手構建的惡性政治生態環境,是個異類,是幽蘭而非荊棘,是香花而非毒草,並非李白沒有才學和從政能力。但他是個憂國憂民的理想主義者,所以屢次跟李隆基進諫,由於他是待詔翰林,整日跟隨李隆基身邊,參與詔書的起草,因此有機會也有能力向李隆基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我們現在看李白後期的詩作,簡直就是屈原重生,孤憤和牢騷佔據了很大篇幅。人們看不懂李白,主要是不知道他在長安三年到底經歷了什麼。但是李白也沒有明言自己究竟遭遇了什麼,所以他是詩仙。要是遇到白居易,早就把自己那點爛事寫的七零八碎了。

如果說李白是詩歌的貴族,白居易就是詩歌的平民。其他充斥滿街的所謂詩人,只能說是詩歌的乞丐。

李白自比屈原和比干,可見當時他的處境是相當不妙的,但是李隆基畢竟不是楚懷王和殷紂王,李隆基一直到死都很清醒,之所以後期出現了昏聵行為只是惰政導致的。懶得管,並非看不穿。所以李白才能全身而退,拿錢走人。要不是李隆基保他,憑他的性格,能在楊國忠手裡活下來真是奇跡。看看後來他參與永王起兵之後唐肅宗怎麼對他就一目了然了。

估計李白到死都會感激李隆基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