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金融現4大新騙局 防範非法集資從我做起

一直以來, 非法金融騙局就像瘟疫一般, 伴隨著經濟發展, 不斷地翻著花樣屢屢冒頭, 讓人防不勝防。 近日, 省處置和打擊非法集資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警示, 隨著全社會防範的提高, 目前非法金融騙局已經從城市侵入農村的田間地頭, 利用農村群眾對金融資訊的不對等, 製造騙局, 部分農村地區非法集資案件高發頻發, 涉案金額大、涉及人數眾多, 風險積聚, 嚴重損害農民群眾切身利益。

具體來看, 農村金融騙局呈現出4類新的方式:

1. 個別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打著合作金融旗號, 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

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 用於轉貸賺取利差;

2. 個別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櫃檯, 欺騙誤導農村群眾;

3. 有的投資諮詢公司、擔保公司在農村廣布“熟人業務員”, 虛構高額回報理財產品吸收資金, 捐款跑路;

4.出現了“消費返利”等新型非法集資, 迷惑性強, 傳播蔓延速度快。

農村地區非法集資蔓延態勢, 已經對我省的農民群眾造成了實際的財產損失, 更對我省農村金融環境和社會環境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維護穩定農村的金融環境勢在必行。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我省相關部門已經高度關注此類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 並展開打擊行動:一是對於農民合作社、投資諮詢類公司、擔保公司等風險高發領域,

加強日常監管, 對超範圍吸收資金、設立銀行式營業網點的農民合作社等, 及時清理, 穩妥處置涉嫌非法集資的機構。 二是加強日常廣告資訊資訊監測和清理, 對於發現的涉嫌非法集資廣告宣傳一律禁止。 發動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積極關注“熟人業務員”等廣告宣傳模式, 將發現的涉非線索及時分析並上報。 三是通過縣鄉政府、基層黨組織、金融機構農村網點等各個管道, 深入基層, “上田頭”、“進農戶”, 開展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教育。

防範和打擊農村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 不但需要政府部門的雷霆行動, 更需要農民群眾自身豎起非法集資的隔離欄, 提高警惕看緊錢袋, 加強防範意識, 樹立起正確的金融理財觀。

同時也希望廣大農民群眾對身邊發現的非法金融可疑線索及時舉報, 防止更多的群眾受到欺詐。 華商報記者 李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