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資治通鑒劄記354 忠烈千秋屬紀信

紀信乃乘王車, 黃屋, 左纛, 〔李斐曰:天子車以黃繪為蓋裡。 纛, 羽幢也, 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柱之。 蔡邕曰:以犛牛尾為之, 大如鬥, 或在騑頭, 或在衡。 應劭曰:雉尾為之, 在左驂, 當鑣上。 師古曰:應說非。 爾雅翼:犛, 西南夷長髦牛也, 似牛, 而四節、腹下及肘皆有赤毛長尺餘, 而尾尤佳, 其大如鬥。 天子之車左纛, 以此牛尾為之, 系之左騑馬軛上。 蓋馬在中曰服, 在外曰騑, 騑, 即驂也;安最外馬頭上, 以亂馬目, 不令相見也。 纛, 徒倒翻, 又音毒。 纛 dào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車輿上的飾物。 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 〕【按:這裡我們應該注意的是,

雖然劉邦是在滅了項羽之後才稱帝, 但是此時, 皇帝的那套東西他可是已經用上了。 出入是坐車, 而不是如項羽騎著馬叱詫風雲, 這讓我們看到在漢軍內部, 劉邦早就開始把自己按照皇帝裝扮了。 樹立帝王形象, 就是在凝聚人心。 這點, 我們很少注意到。 這個用犛牛毛做的左纛到了隋文帝時候制定的制度還再用。 犛牛, 羌人養之, 這樣, 在內地也可以用到本來屬於青藏高原的犛牛的尾巴。 這古老的帝王依仗的資訊中應該包含著我們先王和西部羌人的某種古老關係。 這個黃屋左纛用的是漢書裡的說法, 而史記中沒有。 王車, 怎麼能有帝的依仗?不知道司馬遷和班固誰說的對了。 但是這裡突出劉邦的帝王做派的意思是清楚的。
】曰:"食盡, 漢王降。 "楚皆呼萬歲, 之城東觀。 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去, 令韓王信與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 【按:樅, 拼音:樅<名> cong樅樹。 常綠喬木, 又叫冷杉。 樅zōng撞鐘用的木棒;地名, 樅陽。 這是聲東擊西之計。 可以說劉邦欠這個紀信的人情是最大的了。 】羽見紀信, 問:"漢王安在?"曰:"已出去矣。 "羽燒殺信。 周苛、樅公相謂曰:"反國之王, 難與守城!"因殺魏豹。 【按:最後幾句話史記和漢書都是一樣的。 但是讀著很彆扭。 如果將最後一句上挪到“之城東觀”四個字後就清楚了。 也就是將紀信的事情說完, 然後在說剩下的事情。 而目前這種互相穿插, 就讓人感到比較亂。 紀信應該被殺了, 怎麼又出來他們三人的事情, 不知道這滎陽到底是丟了還是沒有丟。
說沒用丟, 項羽已經殺了紀信, 說丟了把, 剩下的哥三個還鬧內訌。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