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實現歸隱的諾言

劉關張桃園結義後, 經歷了很多波折, 依附於各大集團, 而且常常被人打的四處逃竄, 在這惡劣的形勢下, 劉關張形成了情同手足患難與共的政治集團。 老哥劉備是三個人中最有頭腦和抱負的人, 混跡江湖多年, 他深知江湖險惡, 在這動亂不堪的年代要想混出個人樣, 必須有自己的基業。 想要得到回報必先資本投入, 現在三弟張飛把多年“賣酒屠狗”的積蓄拿來作了啟動資金, 二弟關羽用自己的武功和忠義作為原始股, 但是開發什麼專案卻要另請高明的專業人才。 徐庶推薦了孔明, 劉備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請,

沒有遇見孔明, 其實孔明就在家裡, 他之所以不急於出來相見, 主要出於三點考慮。

網路配圖

第一、劉備當時是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 只是自稱漢室宗親, 此人是不是可以依賴之人, 是不是明主, 跟著他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因為,

曾有人向孫權推薦過孔明, 孔明說, 孫權可以待我如上賓, 但不能讓我充分施展才能, 這樣的單位, 我不去。 劉備如何, 孔明要加以瞭解和研究, 用人實行雙向選擇, 可能孔明是鼻祖。 第二、劉關張已經形成集團小圈子, 孔明能否進入這個圈子成為圈子的核心人物, 劉關張能否聽從孔明的調遣, 他深有顧慮。

網路配圖

因為關羽、張飛對三顧茅廬已經很有意見, 如果孔明在他們集團中再插一杠子, 不知關張能否容忍。 第三、劉備既無地位又無地盤, 輔佐這樣的白皮困難很大, 要付出畢生心血, 而一旦大功告成, 難保劉備不像他祖宗劉邦一樣坑殺大臣, 到時自己還能否全身而退, 還是未知數X。 所以, 孔明出山前故意說出了歸隱的話, 那是諸葛亮用心良苦。

網路配圖

《三國志》說, 劉備在荊州訪賢的時候經常聽人說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 如果孔明是真隱士, 何必自比管仲、樂毅呢?又何必出山追求功名利祿呢?所以, 孔明臨出山時表示以後歸隱的意願, 實際上是一句別有用心的話。 他委婉地告訴劉關張, 自己沒有野心, 只是你們重金聘請的專業人才, 日後絕不會參與你們的利益分紅, 也不會顛覆你們的政權。 這既消除了劉關張的戒備之心, 又給自己留足了進退自如的餘地, 諸葛亮真是高明之致。 當然, 白帝城托孤也是孔明無法歸隱的另一條重要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