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國比日本更厲害,元朝曾率兵攻打三次,均以失敗收場

十三世紀, 歐亞大陸之上處處都有蒙古鐵騎的身影。 這些草原勇士們在向世界證明這支民族實力的同時, 也用這百年征途給歷史上演了生動的一課, 教與後人一個重要的道理。

這個道理便是:沒有弱小的民族, 只有懦弱的民族。 這句話並非只在元朝身上得到了體現, 十三世紀時, 還有一個國家將這個道理印證得淋漓盡致。 它就是越南。

此話怎講呢?說起來要與元朝有關。 正是元朝的變相“協助”, 越南才得以“成就金身”, 給這個國家有限的歷史增添不平凡的一筆, 也讓越南在世界舞臺上第一次嶄露頭角。

我們都知道, 元朝曾兩次攻打日本, 戰爭分別發動於1274年和1281年。 第一次發動戰爭時, 南宋朝廷仍然存在, 元朝為了讓當時統治日本的鐮倉幕府與南宋切割, 幾次派人前往勸誡, 但皆無收穫, 在這種大局勢之下, 元朝不得不發動大軍征剿日本, 不過是以失敗告終。

1281年, 心有不甘的元朝再一次兵臨日本, 而戰爭結果與第一次相同, 元軍再度落敗。 向來是所向披靡、無人能阻的蒙古鐵騎仿佛遇到了冤家, 兩次均以大敗收場, 這樣的戰績似乎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在日本, 這兩場戰勝的勝利被視為最高的榮耀,

到了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的地步。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能戰勝十三世紀的蒙古是多麼崇高的一件事。

而作為本文敘述的主角——越南, 竟然在十三世紀曾不哼不哈的三次戰敗蒙古, 牛的令人髮指, 簡直沒有“人性”可言!

如果說元朝攻打埃及失利, 是因為戰線拉的太長;攻打日本失利, 是因蒙古人不擅水戰;那三次攻打越南均以失敗收場, 就沒有什麼好的藉口可以搪塞了。 這場對決徹徹底底是一次血與肉、冰與火的較量, 並沒有太多的外因干擾。

最終的勝利者竟是越南, 這件事就算放在現在, 都有人不敢相信。 事實上在開戰之初, 越南國君陳煚太宗連戰鬥的勇氣都沒有, 他曾跟眾臣多次商量, 在無果之下, 曾寫下“入宋”二字,

表示不如趁機投靠南宋。 這件事被太師陳守度極力阻攔, 才有了後面的三次大敗蒙古鐵騎的輝煌戰事。

說來說去, 其實還是應了開篇的那句話, 沒有弱小的民族, 只有懦弱的民族。

1254年, 元朝大軍在滅了大理之後, 有意繼續向東南進發, 趁勢吞併大越(即越南),

從而完成對南宋的包圍。 第一次入侵大越的準確時間是在翌年後的八月份, 前期攻城掠地都很順利, 只是後來供給不足, 加上又遭遇幾場失敗, 元軍不得不退出大越, 重整旗鼓。

元軍的這場失敗讓大越有了三十年的安寧。 直到1282年, 元朝把南宋消化乾淨之後, 忽必烈又起滅越之心。 這次的戰爭打了一年左右, 曾一度將大越逼到絕境, 但這也激起了大越子民的團結之心, 他們一同抗敵致使蒙古大軍受到重創, 元軍不得不再次北退。

元朝下令第三入侵大越是在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調兵五十萬,又造船三百艘,分水路兩軍攻打。對忽必烈來說,這次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戰爭還未開始多久,蒙古軍營裡就出現了瘟疫蔓延這一狀況。部隊不得不找地方休整,就在休整之餘,又遭越北各民族以及越軍的偷襲,損失慘重。

因此,元軍被迫第三次北退。此役之後,忽必烈絕了消滅大越的念頭,在也不管不顧,任其發展。越南這塊土地,在十世紀中葉好不容易才擺脫中原的控制,獲得了獨立權,因三退蒙軍的赫赫功績,算是在世界站穩了腳跟。

其實有時趣味地想想,若是十三世紀大越就被元軍征服,不知道今天的世界又是什麼樣的格局?還有沒有越南這個國家呢?

元朝下令第三入侵大越是在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調兵五十萬,又造船三百艘,分水路兩軍攻打。對忽必烈來說,這次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戰爭還未開始多久,蒙古軍營裡就出現了瘟疫蔓延這一狀況。部隊不得不找地方休整,就在休整之餘,又遭越北各民族以及越軍的偷襲,損失慘重。

因此,元軍被迫第三次北退。此役之後,忽必烈絕了消滅大越的念頭,在也不管不顧,任其發展。越南這塊土地,在十世紀中葉好不容易才擺脫中原的控制,獲得了獨立權,因三退蒙軍的赫赫功績,算是在世界站穩了腳跟。

其實有時趣味地想想,若是十三世紀大越就被元軍征服,不知道今天的世界又是什麼樣的格局?還有沒有越南這個國家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