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既觸“屏”又讀“紙”習慣養成市民共用讀書樂

區圖書館內, 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來借閱圖書。

數位化時代下, 閱讀方式變得碎片化, 這種閱讀方式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公交、馬路上的“低頭族”越來越多。 在我們汲取越來越多的碎片化資訊的同時, 似乎離書本越來越遠。

資訊碎片化時代, 璧山人還在堅持讀書嗎?大家鍾情的讀書方式是什麼?閱讀氛圍濃嗎?近日, 本報記者就此走上街頭調查、採訪尋找答案。

刷屏看書 受青年“寵愛”

記者隨即對40余名過往青年群體進行調查發現, 部分青年表示, 隨著移動互聯網及手機應用的多元化發展, 會選擇網路閱讀獲取所需資訊。

讀紙質書 仍受讀者追捧

電子書雖方便快捷, 但在記者調查中發現, 我區大多市民還是會選擇讀紙質書。

“每天下午都會來圖書館看兩三個小時的書。 ”65歲的市民楊光強是區圖書館的常客, 他告訴記者, 這與他從小就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紙質書看上去不傷眼睛, 而且更有感覺。 ”在成都讀大學的璧山人陳糧付說, 手機閱讀容易讓閱讀方式變得碎片化, 這樣不容易形成深度、系統的知識體系。 相較之下, 他更喜歡讀紙質書, 紙質書更具質感, 更能享受書香氣。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 區圖書館註冊借書卡用戶達3萬餘人, 平均每天接待量約300人, 僅去年一年借書量就達10萬餘冊次;新華書店每天購買新書的人也約在100人左右。 讀紙質書仍為主流。

習慣養成 閱讀氛圍濃

在採訪中, 不少市民表示, 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數位資訊化閱讀方式, 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身處喧嘩浮躁的環境, 我們需要用讀書來淨化心靈, 去掉身上的浮燥氣。

”市民孫樂強從小就養成了愛書、讀書的習慣。 除了紙質閱讀方式外, 孫樂強也會選擇數位資訊化閱讀方式, 以他的話說就是“左手圖書, 右手網路。 ”

“每天都會給孩子制訂讀書計畫, 讀完書才睡覺。 ”為了給讀小學四年級的孩子養成讀書習慣, 市民黃家新從上個月開始就為孩子制訂了《我愛讀書》計畫, 按照計畫, 孩子每天晚上睡前都會閱讀二十多頁, “堅持了20多天, 現在睡前都會自覺讀書, 還跟我分享讀書心得呢。 ”

據瞭解, 近年來, 我區積極推動全民閱讀, 從區圖書館每週免費開放時間達71小時到每年開展“你購書我買單”活動, 從邀請全國知名作家開展讀書專題講座到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如今, 璧山人讀書習慣漸漸養成,

閱讀氛圍也漸濃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