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兵家聖者法家巨擘,居然還是儒家棄徒?(中)

文侯拜將

吳起離開魯國以後, 聽說魏文侯很賢明, 就想要在魏國出仕。 文侯問李克(一說李悝):“吳起這人如何?”李克回答說:“吳起這人貪財好色,

但是論用兵那就是司馬穰苴也比不過啊。 ”於是魏文侯起用吳起為將, 攻秦, 下五城。 魏文侯拜儒門大家子夏為師, 同時還能起用法家吳起、李悝等人, 這就是雄主的手段。 兼收並蓄, 唯才是舉。 這讓我想起一代明君漢宣帝, 所謂“漢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雜之, 奈何純任德教, 用周政乎?”。 這就是說為政者應該儒家法家並舉, 純好人能幹成事?吳起殺妻求將, 陳平盜嫂昧金, 有沒有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有才能。 劉邦用陳平, 六出奇計, 終成帝業;文侯用吳起, 天下莫當, 稱霸一時。

吳起用兵

吳起為將, 與最下等士卒同衣同食。 睡覺不鋪褥子, 行軍不乘車騎馬, 親自背著糧食, 與士卒同甘共苦。 士兵有起病疽, 吳起給他吮吸。 士兵的母親知道以後就哭了。 人們問:“你兒子就一小兵, 將軍給你兒子吮吸病疽, 你有什麼可哭的?”母親說道:“不是這樣的, 以前吳起將軍給他父親吮吸, 他父親戰鬥到死都不後退。 現在吳起又給我兒子吮吸, 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麼地方。 所以哭了。 ”文侯因為吳起善於用兵,

又廉潔公平, 能得士卒的心, 就任命他為西河守, 來抵抗秦國、韓國。

可見吳起貪而好色, 未必可信。 吳起能與士卒同甘共苦, 為的就是戰必勝, 攻必取。 殺妻求將, 也是為了個人抱負, 而不是金錢美人。 吳起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為了實現個人價值, 不擇手段。 求名勝於求利。

在德不在險

魏文侯過世, 吳起繼續侍奉文侯之子武侯。 武侯乘船順著西河而下, 到了水中央, 回頭問吳起:“美麗險要的魏國山河啊, 真是國家的財富。 ”吳起回答說:“國家的穩固, 在德行不在地利。 昔日三苗氏左臨洞庭湖, 右瀕彭蠡澤, 因為它不修德行, 不講信義, 所以夏禹能滅掉它。 夏桀的領土, 左臨黃河、濟水, 右靠泰山、華山, 伊闕山在它的南邊, 羊腸阪在它的北面。 因為他不施仁政, 所以商湯放逐了他。 殷紂的領土, 左邊有孟門山, 右邊有太行山, 常山在它的北邊, 黃河流經它的南面, 因為他不施仁德, 武王把他殺了。 由此看來, 政權穩固在於給修德政講仁義, 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 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啊!”武侯回答說:“講的好。

””

殺妻求將、母喪不歸的人大談在德不在險, 可笑嗎?一點也不可笑。 這就是實用主義者, 儒家有利用儒家, 法家有效嚴法度, 即便是農家有益, 我看吳起也會去學以致用, 這就是吳起的能力。 所謂知識無限, 人心有限。 一個人只要抱著開明的心態, 不恥下問, 學而不倦, 哪怕七老八十他也能進步。 一個人固步自封, 抱殘守缺, 那怕剛二三十, 這一輩子水準也就到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