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能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庸

■朋友圈截圖

培訓機構集贊送優惠屏霸朋友圈,是教育資源被捆綁還是家長心態不淡定?

紅紅火火的集贊背後,各種吐槽、反思也隨之而來。 為何集贊受歡迎?吸引家長參與的原因是什麼?

■新快報記者 黃婷

半個朋友圈都出動了

“拜託各位動動手 ”“500塊能不能到手就看各位親了”“ 跟風求贊”…… 這些不是商家廣告,是4月25日晚開始在朋友圈刷屏的“集贊活動”。

短時間內,集贊活動吸引了大批家長加入,其中不乏高級知識份子,公務員、教師,甚至有學校校長也加入集贊大軍,一些平時“潛水不發動態”的家長也來趕熱鬧。

“不管能不能用上,先轉發再說。 ”官小姐是集贊人群中的一員,為了集贊,她給朋友群發了私信,很快168個贊到手。

新快報記者初步統計,圈內集贊家長多為目標明確群體,他們的孩子多半已經在該機構上課,此次參與活動,更多為享受到手而得的優惠。

一個“贊”頂3塊錢

有人跟風轉,有人認真吆喝,吐槽的、感慨的、拒絕的,事實上沒有參與集贊的家長在你朋友圈同樣很忙。

邢女士的兒子今年才上一年級,集贊活動她並沒有參加,但她也在幫著刷屏,令她感慨的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式父母。 她在朋友全發文說,“如果說一年前我還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心態,此刻卻是心有戚戚。 要不要補課早已是毋庸置疑的,我焦慮的是孩子所剩不多的課外時間該如何分配。 ”

有人直言“開啟了第一個點贊,後面根本停不下來”,“給這個朋友點了,沒有給那個朋友點,這樣也不好,心累 ”。

有家長感慨被集贊廣告“霸屏”了,“懷疑全宇宙被該機構統治,沒有去上補習的孩子還能不能活”?也有家長自嘲“一定是一個假小學生家長”,還有家長算了一筆賬,168個贊抵500元,“一個贊3塊錢”。

探討

校外培訓機構為什麼這麼熱

集贊活動被叫停,在梁女士看來,能被叫停的也只能是活動,叫不停的卻是家長的選擇,是蜂擁集贊的現象。 昨日,新快報記者對話多位元小升初家長,事實上家長對校外補習機構趨之若鶩的背後,除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外,更有現實的考慮。

以“小升初”來說,在廣州趕考民辦初中已經常態化,2015年以前各學校自主招生考試選拔學生,2015年開始廣州市教育部門全面叫停了小升初選拔性考試,民校也只能通過面談招生,如何面談?成為一個問題。

梁女士的兒子今年六年級,而在小學五年級以前,她沒有給孩子上任何的補習班。 升入五年級後,她發現孩子班上的學生基本都上課外班了,“我以為我能堅持,但最後發現還是不行,從五年級下半年開始給孩子報班了,我也開始進入家長群和家長溝通。 ”梁女士直言“入群深似海”,群內家長會相互分享各種學校開放日、機構摸底考等最新消息,在群內各民校均用代碼稱呼,諸如TS、GY、MD等。

一邊是焦慮的家長,另一邊是風生水起的培訓機構,為了儘快入門,家長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班,參加培訓機構組織的各種明考暗考,為的是“提前下車”。 有意思的,針對外界傳言與機構組織密考,今年有民校直接在其官網上發佈通告傳言不實。

“信息對不對稱?招生政策執行有沒有到位?學校有沒有違規?只有經歷了小升初,才會真切明白校外機構為什麼會這麼火。”梁女士感歎。

補習路上家長心態舉棋不定

集贊刷屏惹來不少吐槽之聲,但也引發了大家更多思考,有人在朋友圈一語道破——一邊罵應試教育,一邊在集贊。

集贊真的因為500元的優惠?有家長事後表示,自己集贊純屬參與,集齊了以後需要的時候也許能用上了,“現在來看,應該是自己心理有壓力,把握不准方向。”事實上,新快報記者對話多位元集贊家長後發現,很多學生在此活動之前,已經上了很長時間的課外輔導班,有家長表達了“集贊沒有犯錯,不應受到抨擊”觀點。

面對滿屏點贊,林女士在朋友圈留言,“全民焦慮,為什麼就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之輩。”她的觀點也得到家長黃先生的認可,他認為集贊的背後,並不是真的就有那麼多的需求,有那麼的小孩在這個培訓機構補習,但反映了家長在把孩子往補習路上推又舉棋不定的心態,“是不是所有小孩都要上補習班?家長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

對於補習的態度,也有家長霸氣回應:孩子沒有上過補習,沒有去過學而思,一樣入讀重點高中。

■觀點

廣東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

上不上補習班

應該從個人需求出發

要不要上補習班,這個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選不選擇去要由自己來定。

如果說你覺得你在學校裡面得不到你想要的,或者說學校老師給你的教育和指導你不滿意,而在學校的時間裡面,你又得不到老師更多的指導,你又希望能學得更好,那你可以去選擇外面的補習班。同學之間互相説明,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去補習班應該以你自己是否有這種需要,去補習之後是否有收穫為準則。

某公辦小學校長

教育的“輸”

不能僅用成績衡量

集贊刷屏引發很多教育一線工作者的思考,昨日天河區某小學校長也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思考:“現在大家都搶跑,如果不加入這個大隊伍就會落伍,落伍或者自卑隱藏,或者徹底放棄,總之不好。我覺得老師講得很對,現在家長們就是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誰也不敢個人突破。一些教育機構就是認准了大家的這個心理,我跟幾個人講:要有定力。”

“教育我們的確不能輸,但不一定都要比拼成績,我們可以錯位、多元發展,你上學某思,我可以鍛煉思維;你刷題,我可以閱讀與實踐;你追考試分數,我可以發展體育與藝術特長。”

“信息對不對稱?招生政策執行有沒有到位?學校有沒有違規?只有經歷了小升初,才會真切明白校外機構為什麼會這麼火。”梁女士感歎。

補習路上家長心態舉棋不定

集贊刷屏惹來不少吐槽之聲,但也引發了大家更多思考,有人在朋友圈一語道破——一邊罵應試教育,一邊在集贊。

集贊真的因為500元的優惠?有家長事後表示,自己集贊純屬參與,集齊了以後需要的時候也許能用上了,“現在來看,應該是自己心理有壓力,把握不准方向。”事實上,新快報記者對話多位元集贊家長後發現,很多學生在此活動之前,已經上了很長時間的課外輔導班,有家長表達了“集贊沒有犯錯,不應受到抨擊”觀點。

面對滿屏點贊,林女士在朋友圈留言,“全民焦慮,為什麼就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平庸之輩。”她的觀點也得到家長黃先生的認可,他認為集贊的背後,並不是真的就有那麼多的需求,有那麼的小孩在這個培訓機構補習,但反映了家長在把孩子往補習路上推又舉棋不定的心態,“是不是所有小孩都要上補習班?家長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

對於補習的態度,也有家長霸氣回應:孩子沒有上過補習,沒有去過學而思,一樣入讀重點高中。

■觀點

廣東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

上不上補習班

應該從個人需求出發

要不要上補習班,這個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選不選擇去要由自己來定。

如果說你覺得你在學校裡面得不到你想要的,或者說學校老師給你的教育和指導你不滿意,而在學校的時間裡面,你又得不到老師更多的指導,你又希望能學得更好,那你可以去選擇外面的補習班。同學之間互相説明,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去補習班應該以你自己是否有這種需要,去補習之後是否有收穫為準則。

某公辦小學校長

教育的“輸”

不能僅用成績衡量

集贊刷屏引發很多教育一線工作者的思考,昨日天河區某小學校長也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思考:“現在大家都搶跑,如果不加入這個大隊伍就會落伍,落伍或者自卑隱藏,或者徹底放棄,總之不好。我覺得老師講得很對,現在家長們就是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誰也不敢個人突破。一些教育機構就是認准了大家的這個心理,我跟幾個人講:要有定力。”

“教育我們的確不能輸,但不一定都要比拼成績,我們可以錯位、多元發展,你上學某思,我可以鍛煉思維;你刷題,我可以閱讀與實踐;你追考試分數,我可以發展體育與藝術特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