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權臣霍光:一直被誤解 從未被理解,漢武帝贊其堪比周公!

他, 執掌西漢王朝最高權力近二十年, 是西漢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突然駕崩, 一眾野史傳聞中, 這位年輕的皇帝死于他之手;他, 一生輔佐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 武帝稱其堪比周公, 宣帝在其死後以皇帝禮儀葬之。

因受眾多影視劇與野史影響, 他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莫過於一代權臣、權傾朝野、權勢滔天, 但他護衛武帝、輔佐昭帝、助宣帝實現"孝宣中興", 居功至偉、功不可沒。 他, 就是---- 霍光!

霍光

生年不詳-西元前68年, 字子孟, 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 西漢權臣、政治家, 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 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 漢宣帝地節二年(西元前68年), 霍光去世, 諡號"宣成"。

武帝時期

1:護衛武帝

霍光, 是驃騎將軍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 西元前121年, 驃騎將軍霍去病將霍光帶至長安, 任職郎官, 後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 西元前117年, 霍去病去世。 霍光就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 護衛武帝安全, 後升任光祿大夫等職位, 侍奉漢武帝左右, 前後出入宮禁多年,

未曾犯過一次錯誤, 深得武帝信任。

2:武帝托孤

西元前91年, 衛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而被逼自殺後, 漢武帝最終決定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儲君, 武帝令宮中畫師繪製《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賜予霍光, 漢武帝之意十分明顯, 有意將帝位傳至於劉弗陵,

暗示霍光準備輔政。 西元前87年, 漢武帝臨終之際, 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 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年僅八歲的漢昭帝。

昭帝時期

1:輔佐幼帝

隨著劉弗陵登基為帝, 霍光幫漢昭帝採取一系列的休養生息政策, 在君臣共同的努力下, 西漢王朝自武帝末年衰退的趨勢得以扭轉,

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才開始得到恢復。 漢昭帝在位十三年期間, 內外措施得當, 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控制, 百姓充實, 四夷賓服。

2:平定叛亂

四大輔臣之中, 金日磾, 在劉弗陵繼位的第二年便去世, 輔臣之間的權利之爭愈演愈烈。霍光因反對上官桀之子上官安提議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為後,此後霍家與上官家漸行漸遠。上官桀遂與鄂邑蓋長公主結盟,其孫女順利入宮為後。

自恃曾立下汗馬功勞的桑弘羊,希望掌握更多權力,又因霍光反對桑弘羊為自己的親信謀取官職,因而記恨霍光。於是桑弘羊、長公主、上官桀達成政治默契,意圖扳倒霍光。同時,劉弗陵的兄長燕王劉旦蠢蠢欲動,勾結上官桀集團,欲取代劉弗陵而代之。

西元前80年,劉旦彈劾霍光,請求入京護衛皇帝,進而伺機除掉霍光。年僅十四歲的昭帝識破其陰謀,下令如有人詆毀霍光必追究。上官桀等人於是決定發動政變除掉霍光,廢黜昭帝,立燕王為帝。但計畫洩漏,霍光誅殺上官桀父子與桑弘羊一族,蓋長公主和燕王劉旦見情勢不妙而自殺。此時的霍光成為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無人可約束他。在漢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獨攬大權。

宣帝時期

1:廢除昌邑王劉賀

西元前74年,漢昭帝突然駕崩,死後無嗣,霍光緊急召集群臣商議繼承帝位的人選。最終,決定人選為昌邑王-劉賀,此人為漢武帝之孫,繼承帝位名正言順。於是,霍光迎其入京立其位帝。不料,劉賀繼位後,整日飲酒作樂不思朝政,在位僅二十七天竟做下千餘起荒唐事。霍光無奈,廢除劉賀,史稱廢帝。

2:助劉詢登基為帝

廢除劉賀後,霍光等大臣從民間迎接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入宮,先封為陽武侯,隨後即帝位,時年十八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後人合稱為“伊霍”。正因為以霍光為首的眾臣努力之下,順利登基為帝的劉詢後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這才拉開西漢"孝宣中興"的盛世。

3:死後極為殊榮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漢宣帝劉詢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忌憚霍光的權勢。西元前68年,霍光因病去世,漢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將之與蕭何相比,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其葬禮上,有玉衣、黃腸題湊等葬具,以縕輬車,黃屋送葬,諡號“宣成”。

西元前66年,霍氏謀反敗露,霍氏一族滅族。但霍光之墓未被株連,依舊陪葬茂陵。漢宣帝劉詢在霍光死後及霍氏一族被滅後,並沒有廢除霍光的一貫政策與理念,反而繼續沿用。

西元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此後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漢成帝年間,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戶;漢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以千戶封霍光堂弟的曾孫霍陽為博陸侯,奉祀霍光。

漢宣帝劉詢: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複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功如蕭相國。宣成侯光宿衛忠正,勤勞國家。

班固:霍光受繈褓之托,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獨孤及:漢興,蕭何、張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漢致太平,一名不盡其善,乃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諡。

小史個人愚見:

都道霍光及霍氏一族權傾朝野,但人家為什麼能做到權傾朝野?而上官桀、桑弘羊等輔政大臣卻謀反失敗被誅殺。客觀來說,正是因為有霍光及霍光的努力,西漢才一度又出現"昭宣中興"的治世。他雖大權獨攬,但不可否認,他對西漢劉氏王朝的忠貞之心。他的一生,可謂盡心盡力地輔佐三代君王治理漢室江山,功不可沒,不能被人隨意詬病!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輔臣之間的權利之爭愈演愈烈。霍光因反對上官桀之子上官安提議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為後,此後霍家與上官家漸行漸遠。上官桀遂與鄂邑蓋長公主結盟,其孫女順利入宮為後。

自恃曾立下汗馬功勞的桑弘羊,希望掌握更多權力,又因霍光反對桑弘羊為自己的親信謀取官職,因而記恨霍光。於是桑弘羊、長公主、上官桀達成政治默契,意圖扳倒霍光。同時,劉弗陵的兄長燕王劉旦蠢蠢欲動,勾結上官桀集團,欲取代劉弗陵而代之。

西元前80年,劉旦彈劾霍光,請求入京護衛皇帝,進而伺機除掉霍光。年僅十四歲的昭帝識破其陰謀,下令如有人詆毀霍光必追究。上官桀等人於是決定發動政變除掉霍光,廢黜昭帝,立燕王為帝。但計畫洩漏,霍光誅殺上官桀父子與桑弘羊一族,蓋長公主和燕王劉旦見情勢不妙而自殺。此時的霍光成為王朝實際上的統治者,無人可約束他。在漢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獨攬大權。

宣帝時期

1:廢除昌邑王劉賀

西元前74年,漢昭帝突然駕崩,死後無嗣,霍光緊急召集群臣商議繼承帝位的人選。最終,決定人選為昌邑王-劉賀,此人為漢武帝之孫,繼承帝位名正言順。於是,霍光迎其入京立其位帝。不料,劉賀繼位後,整日飲酒作樂不思朝政,在位僅二十七天竟做下千餘起荒唐事。霍光無奈,廢除劉賀,史稱廢帝。

2:助劉詢登基為帝

廢除劉賀後,霍光等大臣從民間迎接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入宮,先封為陽武侯,隨後即帝位,時年十八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後人合稱為“伊霍”。正因為以霍光為首的眾臣努力之下,順利登基為帝的劉詢後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這才拉開西漢"孝宣中興"的盛世。

3:死後極為殊榮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漢宣帝劉詢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忌憚霍光的權勢。西元前68年,霍光因病去世,漢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將之與蕭何相比,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其葬禮上,有玉衣、黃腸題湊等葬具,以縕輬車,黃屋送葬,諡號“宣成”。

西元前66年,霍氏謀反敗露,霍氏一族滅族。但霍光之墓未被株連,依舊陪葬茂陵。漢宣帝劉詢在霍光死後及霍氏一族被滅後,並沒有廢除霍光的一貫政策與理念,反而繼續沿用。

西元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列霍光為第一,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此後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漢成帝年間,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戶;漢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以千戶封霍光堂弟的曾孫霍陽為博陸侯,奉祀霍光。

漢宣帝劉詢: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孝武皇帝三十有餘年,輔孝昭皇帝十有餘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複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功如蕭相國。宣成侯光宿衛忠正,勤勞國家。

班固:霍光受繈褓之托,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獨孤及:漢興,蕭何、張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漢致太平,一名不盡其善,乃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諡。

小史個人愚見:

都道霍光及霍氏一族權傾朝野,但人家為什麼能做到權傾朝野?而上官桀、桑弘羊等輔政大臣卻謀反失敗被誅殺。客觀來說,正是因為有霍光及霍光的努力,西漢才一度又出現"昭宣中興"的治世。他雖大權獨攬,但不可否認,他對西漢劉氏王朝的忠貞之心。他的一生,可謂盡心盡力地輔佐三代君王治理漢室江山,功不可沒,不能被人隨意詬病!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