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亂世佳人陳圓圓:明朝“滅國”的紅顏禍水

在中國歷史上, 我們知道有一代名妓陳圓圓, 但卻扮演了一個改朝換代的“禍水”角色——因為她, 吳三桂“衝冠一怒”引清兵入關, 把偌大的大明江山送給了清人, 這一給就是幾百年。 一個歌伎, 在歷史風雲巨變的時刻, 給天下英雄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秦淮八豔, 萬眾側目, 但真正具有傳奇色彩, 身系一代興亡, 游走於帝王將相之間的, 只有陳圓圓。 不過, 國丈爺買下陳圓圓, 不是為了自己享用, 而是奇貨可居, 亂世前夕的一種政治投資。 起初, 他想把陳圓圓獻給崇禎皇帝, 但國難當頭, 大廈將傾, 焦頭爛額的崇禎早已沒有精力和心情顧及美色了。

沮喪之際, 田弘遇只好先把陳圓圓領回自己府第, 將其收為養女, 好好供養, 再尋找“交易”良機。

此時, 明廷內憂外患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李自成越過甯武關、居庸關, 直逼京師;清軍也在東北一線蠢蠢欲動。 危急關頭, 朝廷下詔吳三桂以總兵身份統領大軍鎮守山海關。 亂世之際, 誰都想得到軍隊的庇護, 所以吳三桂離京前, 滿城的達官顯貴紛紛設宴為他餞行, 想為自己找個靠山。

網路配圖

田弘遇自然也不落後, 在府中擺下珍肴美酒款待吳總兵, 同他府不同的是, 有絕色的陳圓圓在席前奉歌獻舞。 這舞這歌, 把上座的吳三桂迷得欲醉欲仙, 宴散前, 吳三桂終於按捺不住, 悄悄對田弘遇說:“倘以圓圓送我, 戰亂之時, 我會先保貴府, 再保大明江山!”田弘遇會心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 吳三桂派人帶了千兩黃金做聘禮, 到田府求婚。 田弘遇也備辦了豐盛的嫁妝, 當天就親自把陳圓圓送到了吳家。 此時戰事已急, 吳三桂王命在身, 沒過幾天便趕往邊關。

當時有女眷不能隨軍的規定, 吳三桂只得割愛。

陳圓圓有《轉運曲》, 大略是描述的此時心境:堤柳堤柳, 不系東行馬首, 空餘千縷秋霜, 凝淚思君斷 腸。 腸斷腸斷, 又聽催歸聲喚。 不久, 闖王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 建立了大順王朝。 城中舊臣遺老全都遭到了搜捕,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全家也在其列, 陳圓圓的美貌被闖王的心腹大將劉宗敏看中, 於是奪為侍妾。 而後, 劉宗敏又把她獻給了闖王。

據說, “大順帝”李自成曾逼迫吳襄寫信給吳三桂, 勸他來京受降;據說, 吳三桂也打算歸順李自成政權。 但是, 有關史料記載了他與父親吳襄派來勸降僕人的一段對話, 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格局。 吳三桂問父親, 僕人說:“已被逮捕。 ”吳三桂並不在乎地回答:“我到北京後,

就會釋放的。 ”吳三桂問其財產, 僕人說:“已被沒收。 ”吳三桂仍是滿不在乎:“我到北京後, 就會發還的。 ”吳三桂問愛妾陳圓圓, 僕人說:“已被宰相劉宗敏搶走。 ”聽到這句話, 吳三桂頓時火冒三丈, 怒吼 道:“豈有此理!”隨即抽出佩劍, 一劍把面前的茶几砍斷。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使得李自成大敗, 李自成一怒之下, 陣前斬了吳襄, 並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竿上示眾。 回師京城後, 又殺了吳家老少共三十八口。 眼看大勢已去, 李自成只好帶上京城的金銀財寶撤回陝西老巢。

臨走時本想帶著陳圓圓, 據說, 陳圓圓卻告誡闖王: “妾身若隨大王西行, 只怕吳將軍為了妾身而窮追不捨;不如將妾身留在京師, 還可作緩兵之計!”李自成覺得有理,

危急關頭, 索性丟下陳圓圓跑了。

吳三桂並不知道陳圓圓留在京城, 揮師緊追, 一心要奪回心愛的女人。 追到山西絳州, 才得到京師來報, 陳圓圓就在京城。 吳三桂喜不自勝, 立刻停兵, 派人接陳圓圓 來絳州相會, 任李自成殘部渡過黃河, 回了陝西。

據《觚剩》記載:陳圓圓到絳州時,吳三桂在軍營前搭起了五彩樓牌,列旌旗簫鼓三十裡地,吳三桂穿著整齊的戎裝親自騎馬出迎,其儀式之隆重絕不亞於迎接聖駕降臨。吳偉業的《圓圓曲》寫道: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取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鬢不整驚魂定,蠟炬迎 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寫的就是這段失而復得的情景。

魂歸何處?陳圓圓最後的結局,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是,她跟隨吳三桂出鎮雲南,在吳三桂起兵反清兵敗時死於戰亂。康熙時陸次雲的《圓圓傳》所述:吳三桂在雲南被封為平西王后,建蘇台,營郿塢,華貴無比,陳圓圓常歌“大風之章”,向他獻媚,吹捧他“神武不可一世”,因而受到 吳三桂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房之寵。

據明末遺民李介立《天香閣筆記》及《武進縣誌》記載:吳三桂曾向江南各省發文,責令地方官員代為尋找陳圓圓的父母和大哥。 找到後,“以禮款”,可見吳三桂對圓圓的情義。後來吳三桂的叛亂,本是出於陳圓圓的“同夢之謀”。陳圓圓的結局,也和吳三桂一起“同歸殲滅”。但對被“殲 滅”的細節未具體言明,大概是死于戰亂或者作為罪囚被處死了。

二是,吳三桂兵敗後,城破,陳圓圓自盡。

陳圓圓隨吳三桂至滇時,已是三十五歲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美人容顏凋謝,加上吳的大老婆“悍妒絕倫”,所以圓圓“屏謝鉛華,獨居別院”,潛心修佛,遠離紅塵是非恩怨。滿溪綠漲春將去,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風透碧紗。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街,懶賦梅花,簾裡人兒學喚茶。此時陳圓圓所賦之《醜奴兒令》,看似閒雅,實在是有點淒涼索落的味道。後來吳三桂舉兵反清,從而招來滅門之禍。城破之日,也便是陳圓圓的生命終了之時。劉健《庭聞錄》說:“辛酉城破,圓圓先死。”

據《觚剩》記載:陳圓圓到絳州時,吳三桂在軍營前搭起了五彩樓牌,列旌旗簫鼓三十裡地,吳三桂穿著整齊的戎裝親自騎馬出迎,其儀式之隆重絕不亞於迎接聖駕降臨。吳偉業的《圓圓曲》寫道: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取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鬢不整驚魂定,蠟炬迎 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寫的就是這段失而復得的情景。

魂歸何處?陳圓圓最後的結局,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是,她跟隨吳三桂出鎮雲南,在吳三桂起兵反清兵敗時死於戰亂。康熙時陸次雲的《圓圓傳》所述:吳三桂在雲南被封為平西王后,建蘇台,營郿塢,華貴無比,陳圓圓常歌“大風之章”,向他獻媚,吹捧他“神武不可一世”,因而受到 吳三桂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房之寵。

據明末遺民李介立《天香閣筆記》及《武進縣誌》記載:吳三桂曾向江南各省發文,責令地方官員代為尋找陳圓圓的父母和大哥。 找到後,“以禮款”,可見吳三桂對圓圓的情義。後來吳三桂的叛亂,本是出於陳圓圓的“同夢之謀”。陳圓圓的結局,也和吳三桂一起“同歸殲滅”。但對被“殲 滅”的細節未具體言明,大概是死于戰亂或者作為罪囚被處死了。

二是,吳三桂兵敗後,城破,陳圓圓自盡。

陳圓圓隨吳三桂至滇時,已是三十五歲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美人容顏凋謝,加上吳的大老婆“悍妒絕倫”,所以圓圓“屏謝鉛華,獨居別院”,潛心修佛,遠離紅塵是非恩怨。滿溪綠漲春將去,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風透碧紗。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街,懶賦梅花,簾裡人兒學喚茶。此時陳圓圓所賦之《醜奴兒令》,看似閒雅,實在是有點淒涼索落的味道。後來吳三桂舉兵反清,從而招來滅門之禍。城破之日,也便是陳圓圓的生命終了之時。劉健《庭聞錄》說:“辛酉城破,圓圓先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