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一個外交官竟能夠單槍匹馬擊敗敵國!

“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句話吧!這句話有股魔力, 令人聽得就會血脈僨張, 豪氣萬丈。

這句話原來是起源于漢朝的:“犯我強漢者,

雖遠必誅”。 可是當時的漢朝並沒有如這句話一般渲染的那麼強大。 否則的話, 漢朝皇帝就不會把包括王昭君在內的宗族女子和大量財物送給匈奴人, 換取邊境的安寧與和平。 說起來, 歷代朝代以來最強的還是唐朝!

唐朝即便是一個外交官, 也有讓外國臣服的力量。

在公園642年, 唐朝的貞觀年間。 王玄策作為外交大使來到了印度。 本來這應該是一個極為愉快的旅行。 因為印度與唐朝之間有著極其的友好關係。 可是就在這次旅行中出了點差錯。

印度的老國王竟然駕崩了, 老國王去世後國內發生了政變。 纂位的新國王阿羅那順聽說來了一班唐朝使者, 腦袋一下子進了水, 竟然派2000兵將前去伏擊王玄策等人。 王玄策是前往印度作友好訪問的, 身邊自然沒有帶多少人馬, 全部人馬加起來也只有30多騎。 雖然他們拼命抵抗, 可是雙拳難敵四手, 最後王玄策被扣押起來了, 隨身攜帶的財物也被阿羅那順搶走。 由於阿羅那順的士兵貪財, 這才使得王玄策逃得一命。

要是換做其他人, 相信早已經逃之夭夭, 回國搬救兵了。 可是王玄策卻不一樣。

王玄策並沒有回國, 而是騎著馬自印度大陸北上, 先來到吐蕃(即今西藏), 修書借了1000士兵。 又來到尼泊爾王國, 借得七千騎兵。

之後王玄策便帶領這8000人馬, 直接殺回印度, 找阿羅那順報仇。 雙方在北印度的茶博和羅城外展開激戰。

儘管王玄策只有8000餘人馬, 敵眾我寡。 可是王玄策毫不畏懼。 他布下“火牛陣”, 一舉攻破阿羅那順的7萬戰象部隊, 殺得敵人丟盔棄甲, 死傷萬餘。

阿羅那順吃了敗仗後, 就龜縮在城裡, 死活不肯出來應戰。 王玄策呢, 索性把這當作練兵場, 一個月下來, 輪番練習使用唐軍的攻城戰術:雲梯、火攻、拋石車等等……最終, 將茶博和羅城攻克, 阿羅那順率部逃竄回中印度。

然而這並沒有完!

王玄策繼續率領軍隊, 一直追著阿羅那順窮追猛打。 他們一路追到東印度, 直至將阿羅那順活捉, 押回到長安。

或許到了這時候, 阿羅那順才後悔得不得了——當時幹什麼不好, 偏偏要去惹唐朝使者?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王玄策幹了這麼一件漂亮的事情, 很高興。 立即下令連升王玄策兩級, 封為朝散大夫。

相信這就是對“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的最好詮釋了吧

點關注, 不迷路!更多精彩就在先森講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