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多彩貴州更懂綠,生態文明走新路

記者:陳毓釗

4月25日,《貴州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總體工作方案》出臺,將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推行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構建五級河長體系,實現河道、湖泊、水庫等各類水域河長制全覆蓋。

這是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和重要成果。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貴州深入推進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亮點紛呈,在全國創造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全國出臺了首部省級層面的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率先在全國設置環保法庭並成立了省級層面公檢法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專門機構,率先在全國開展了第一例由檢察機關起訴行政執法機關的環境保護行政公益訴訟。

率先在全國出臺了《貴州省生態環境損害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和《貴州省林業生態紅線保護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出臺了《貴州省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暫行)》。

貴州在全省八大流域推進環境保護河長制,實行“河長”計畫、專案、資金和責任“四落實”,將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實績作為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未完成河流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流域考核斷面水質超標較重或水環境品質嚴重下滑的地區,實行新建專案環評“區域限批”,並將按照有關規定對“河長”進行問責。

貴州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是因“河”而異制定補償辦法。 赤水河流域的生態補償為雙向補償,即上游畢節市出境斷面水質優於二類水質標準,下游受益的遵義市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上游畢節市出境斷面水質劣於二類水質標準,畢節市則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

烏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採取“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 在協力廠商治理中,除火電廠外,監控設施全面推行了協力廠商營運。

由貴州省政府聯合多個國家部委共同主辦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自2009年開始舉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8次年會。 目前,論壇年會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高端峰會。

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明確貴州為全國首批三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

按照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貴州省決定自2017年起,將每年的6月18日設立為“貴州生態日”。 活動將著力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全省大力弘揚“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人文精神,以實際行動參與到貴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來,共同建設多彩貴州美麗家園。

多年來,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不僅是貴州各級黨委政府對全省人民的承諾,更成為貴州人民自覺的全民行動。

2009年3月,烏江渡電廠大壩下游河段,沉寂了32年的岩溶泉突然湧出大量總磷、氟化物重度超標污染泉水,烏江告急!就在污染源無法確認的時候,開磷集團站出來,“找不到污染的源頭,這事我認!我是國企,我來幹!”從此,開磷集團每年投入1億元,用於34號泉眼治汙,扼住了污染源頭,“母親河”得到了有效保護。

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村民們在老支書文朝榮的帶領下奮戰三個冬天植樹造林,使全村一萬多畝荒山從風沙四起的“和尚坡”變成了萬畝林海,將一個生態惡化、苦甲天下的極貧村變成一個生態優美、殷實富足的美麗新農村。 海雀村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5%上升到2015年的70.4%,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海雀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從33元增加到6810元,人均佔有糧食從107公斤增加到395公斤。

貴陽市區,77歲的退休老人雷月琴,30多年如一日,勸誡污染水源的人,撿拾水源地的垃圾,手繪南明河污染地圖,環保志願者“雷阿姨”成為遠近聞名的“護水阿婆”。她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點滴行動保護生態環境,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過去五年,全省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2%,9個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成率穩定在100%,空氣品質繼續保持優良。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在成為多彩貴州的主旋律。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剛剛召開的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未來五年,貴州將更加自覺地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生態建設環境治理。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力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

海雀村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5%上升到2015年的70.4%,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海雀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從33元增加到6810元,人均佔有糧食從107公斤增加到395公斤。

貴陽市區,77歲的退休老人雷月琴,30多年如一日,勸誡污染水源的人,撿拾水源地的垃圾,手繪南明河污染地圖,環保志願者“雷阿姨”成為遠近聞名的“護水阿婆”。她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點滴行動保護生態環境,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過去五年,全省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2%,9個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成率穩定在100%,空氣品質繼續保持優良。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在成為多彩貴州的主旋律。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剛剛召開的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未來五年,貴州將更加自覺地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生態建設環境治理。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力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