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吹不黑,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嘉慶比他爹乾隆高多了

嘉慶皇帝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曾提到, 乾隆後期, 吏治腐敗, 社會動盪, 財政危機, 偏偏乾隆皇帝越到晚年越好大喜功, 聽不得一丁點不同意見,

甚至還大搞文字獄, 捕風捉影, 將那些有隻言片語對朝廷“不敬”的人抓的抓, 殺的殺。 所謂“康乾盛世”徒有其表, 其實不過是一個爛攤子。 這一切, 身為太子的顒琰, 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內心裡是非常焦慮的, 也憋足了一股勁, 希望自己上臺後能夠挽救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命運。

因此, 當嘉慶四年乾隆病逝, 嘉慶終於成為了有名有實的皇帝後, 馬上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施政, 第一個大動作, 就是拿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 令無數人拍手稱快。

嘉慶認為, 想要使時局好轉, 首先得讓人講真話, 把問題說出來, “求治之道, 必期明目達聰, 廣為諮誣, 庶民隱得以周知”。

因此, 他向各級官員指示:“凡九卿科道, 有奏事之責者,

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 皆得封章密奏, 稗民隱得以上聞, 庶事不致失理"諸臣務須宅心虛公, 將用人行政!興利除弊, 有裨實政者, 各抒誠捆, 據實敷陳, 佐聯不逮, 用副集思廣益至意”, 意思就是說, 大家都趕緊來說真心話, 不會讓你因此大冒險的!

為了打消官員們講真話的顧慮, 嘉慶還給一些有標誌性的冤案平了反, 比如尹壯圖案。 乾隆末年, 一個叫尹壯圖的官員因為幾次上書, 直言反對乾隆皇帝用以斂財的“議罪銀”制服, 觸怒了乾隆, 被交刑部議處。 嘉慶帝上臺後, 認為尹壯圖敢於直言朝政弊端, 應當重用, 於是為其平反。

在嘉慶的帶頭激勵下, 一時間, 清王朝頗有氣象一新的勢頭, “下至末吏平民, 皆得封章上達, 言路大開”。

但是, 嘉慶畢竟不是聖人, 對於那些直接攻擊到他本人的言論, 還是會火冒三丈的。 嘉慶四年八月, 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洪亮吉案。

洪亮吉是當時的翰林院編修, 但是敢於直言進諫, 他寫了一封奏章, 力陳時弊, 稱整個官僚系統都是“以模棱為曉事, 以軟弱為良圖, 以鑽營為取進之階, 以苟且為服官之計”, 國家充斥著“模棱、軟弱、鑽營、苟且”之人。 要說光這麼罵兩句也就算了, 洪亮吉膽大包天連皇帝也罵了, 他說“自三四月以來, 視朝稍晏, 竊恐退朝之後, 俳優近習之人, 熒惑聖聽者不少。 ”意思就是說你皇帝疏于政務, 光想著玩去了。

還說, “風俗則日趨卑下, 賞罰則仍不嚴明, 言路則似通而未通, 吏治則欲肅而未肅”, 直接否定了嘉慶皇帝改革的大好成果,

皇帝能幹麼?

嘉慶簡直氣炸了。 盛怒之下, 嘉慶皇帝將洪亮吉革職議罪。

但是嘉慶皇帝畢竟不是乾隆, 怒氣過了再一想, 覺得洪亮吉的話雖然難聽, 但也有道理。 因此, 當刑部準備對洪亮吉大刑伺候的時候, 嘉慶讓太監送來諭旨, “對讀書人不可動刑”, 後來改斬首為流放伊犁。

當時正好伊犁將軍進京, 便向嘉慶皇帝進言, 可以在半路上弄個意外事故, 弄死洪亮吉, 嘉慶勃然大怒, 把他一頓臭批。 後來, 嘉慶索性下了一道詔書, 稱自己反省了一下, 把洪亮吉的奏章看了又看, 並不是什麼大逆不道之言, “實無違礙之句, 仍有愛君之誠。 ”於是, 下令將其釋放回籍。 洪亮吉因此成為了整個清代流放到伊犁時間最短的一個犯人,

只有百餘天。

不吹不黑, 嘉慶這份胸懷, 實在是比他爸爸乾隆高得太多了, 如果洪亮吉犯在乾隆手裡, 別說釋放, 估計千刀萬剮也不為過。 而嘉慶雖然一時沒有把持住情緒, 終究能夠大方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作為一個在乾隆朝耳濡目染出來的皇帝, 已經很難得了。

縱觀嘉慶一朝, 求言納諫風氣儘管在後期沒有初期那樣盛行, 但也始終存在, 這不能不說是嘉慶朝進步的地方。 當然, 嘉慶更多地也只是一個守成的皇帝, 不可能做出多大開創性的事業, 他也是挽救不了清朝的命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