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必殺技」急性心肌梗死or應激性心肌病?是時候測試你的火眼金睛了!

上一期《【必殺技】發熱-酮症酸中毒-澱粉酶升高-ST段抬高, “蝴蝶效應”謎底是什麼?》中, 相信讀者們已經清楚瞭解了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識, 但是病例中還有一些未解之謎, 本期我們將答疑解惑。

首先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病例

患者女性, 26歲, 主因“發熱10天, 噁心、嘔吐7天”入院。 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胃腸型感冒”, 給予抗感染、止吐、補液等治療, 效果不佳, 遂來我院就診。 既往體健。 入院診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鉀血症。 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圖1)。

圖1

給予補液、胰島素降糖等治療後, 血糖下降、酸中毒糾正、尿酮體轉陰。 複查動脈血氣分析:pH 7.41, 血鉀4.05 mmol/L。

診療過程中, 患者略感氣短, 複查心電圖:I、II、III、aVL、aVF、V3~V6導聯ST段抬高(圖2);心肌酶升高:CK-MB 297.5 ng/mL, cTnI 16.34 ng/mL。

圖2

心電圖及心肌酶變化該如何解釋,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心包炎?酮症酸中毒心臟損害?

根據該病例心電圖的特徵性改變, 即II導聯ST段抬高程度大於III導聯, 與之前提到過的應激性心肌病秒殺技巧中典型心電圖改變一致, 故疑診為應激性心肌病。 為進一步確診,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分析:

1.急性心肌梗死?

心電圖存在ST段抬高, 需要考慮急性心肌梗死, 但心電圖中前壁、前側壁、高側壁、下壁導聯均有ST段抬高,

難以用缺血來解釋。 雖不考慮急性心肌梗死, 但為與冠心病徹底鑒別, 擇期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結果顯示未見狹窄及阻塞性病變(圖3)。

圖3

2.急性心肌心包炎?

患者有發熱、白細胞升高的症狀, 需與感染導致的急性心肌心包炎相鑒別。 但無胸痛, 聽診無心包摩擦音,

柯薩奇病毒-IgM、CMV-IgM、EBV-IgM等病毒抗體均為陰性, 且超聲心動圖未見心包積液。 因此, 不支持心肌心包炎的診斷。

3.酮症酸中毒心臟損害?

患者酮症酸中毒的診斷明確, 推測心肌可能因酸中毒而缺氧, 導致類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現。 仔細回顧患者整個發病過程, 首診時診斷酮症酸中毒、高鉀血症時心電圖正常, 給予治療後酸中毒糾正;血鉀正常時, 心電圖反而出現廣泛導聯ST段抬高。 因此, 用酮症酸中毒難以解釋。

那麼,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來看一下患者前後兩次超聲心動圖檢查(圖4), A圖:為心電圖ST段抬高時, 超聲心動圖結果, 顯示左室壁中段運動減弱, 左室射血分數50%;B圖:為2周後心電圖前壁T波倒置時, 複查超聲心動圖結果, 顯示左室射血分數為65%,

心肌運動較前增強。

圖4

根據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結果, 考慮診斷為應激性心肌病。 但是由於超聲心動圖未採集到左心室球囊樣改變的經典改變, 且左室造影時左室功能已經恢復正常, 我們僅僅根據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M型超聲結果, 發現左室收縮功能障礙,導致這個病例診斷不完美。

看到這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平時我們也會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現心電圖改變及心肌酶升高,那麼酮症酸中毒究竟是如何導致的心肌損害呢?

1.酮症酸中毒生化的基礎知識

在肝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為乙醯乙酸、β-羥基丁酸和丙酮酸,三者統稱為酮體。正常情況下,人體產生少量酮體,並隨著血液運送至心臟、腎臟和骨骼肌等組織,作為能量來源被利用。

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葡萄糖不能被利用,導致脂肪酸分解,產生大量的酮體(應特別注意,此處酮體是脂肪分解的產物,而非高血糖的產物)。過多的酮體,會通過多重途徑影響葡萄糖的利用。例如,肝外組織可利用酮體生成大量乙醯CoA。當產生大量乙醯CoA時,將抑制丙酮酸脫氫酶系的活性,從而限制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圖5)。

圖5:酮體抑制葡萄糖代謝的途徑(虛線代表抑制)

2.酮症酸中毒損害心肌原理

在心肌細胞代謝途徑中,葡萄糖代謝途徑屬於高效能代謝途徑,故當酮體過度堆積後,會影響心肌對葡萄糖的有氧代謝,導致心肌無足夠能量來源,從而使其收縮能力下降。

除此之外,酸中毒導致氧離曲線右移,進而導致血紅蛋白與氧氣的親和力降低,攜氧能力下降又導致組織缺氧,於是心肌細胞缺氧進一步加重。

以上,就是酮症酸中毒導致心肌細胞收縮能力下降、心肌損害的原因。

現在問題又出現了,酮症酸中毒導致心肌收縮能力下降,是否就是應激性心肌病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

應激性心肌病基本知識

1.定義

又稱TakoTsubo綜合征、心尖球囊綜合征、心碎綜合征等,是1990年日本人發現的,主要特徵為一過性心尖部室壁運動異常,呈氣球樣變,心室擴大及異常室壁運動,但具有可逆性,預後良好。大部分患者發病前均遭受嚴重的精神或軀體應激,故又稱為應激性心肌病。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推薦使用TakoTsubo綜合征作為疾病正式名稱。

2.發病機制

迄今為止,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包括兒茶酚胺學說、冠狀動脈痙攣學說、微血管病變學說和心肌炎症學說等。

3.診斷標準

臨床上診斷應激性心肌病有一定困難,推薦使用Mayo clinic的診斷標準:

(1)新發現的心電圖異常:ST段抬高或者T波倒置

(2)冠狀動脈造影未見冠狀動脈閉塞性病變

(3)可逆性左心室不運動或者運動減弱

(4)排除嗜鉻細胞瘤、心肌炎、顱腦外傷

以上4點必須同時滿足,才可診斷為應激性心肌病。

本例患者符合上述4點診斷標準,因此,可以判斷本例為酮症酸中毒這個特殊病因導致的應激性心肌病。

由此可見,應激性心肌病的發病誘因不僅僅是精神因素,疾病本身即為一種應激因素

本例患者的應激因素就是暴發性1型糖尿病導致的酮症酸中毒。“福爾摩斯醫生”重要提示,“應激無處不在,應激性心肌病也無處不在”,切勿因為不夠重視和認識不足而漏診、誤診。同時,應激性心肌病易誤診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接受溶栓等處理措施,可能導致嚴重出血,甚至死亡,且還可能接受多種冠心病藥物的治療,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因此,早期識別應激性心肌病十分重要。

最後,通過這個先是酮症酸中毒,隨後診斷暴發性1型糖尿病,最後診斷應激性心肌病的曲折病例,希望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再為應激性心肌病敲一次警鐘!

相關連接:

參考文獻:

1. Prasad A, Lerman A, Rihal CS.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Tako-Tsubo or stress cardiomyopathy): a mimic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Heart J 2008; 155(3): 408-17.

2. Frangieh AH, Obeid S, Ghadri JR, et al. ECG Criteria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akotsubo (Stress) Cardiomyopathy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Heart Assoc 2016; 5(6): e003418.

3. Templin C, Ghadri JR, Diekmann J,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Takotsubo (Stress) Cardiomyopathy. N Engl J Med 2015; 373(10): 929-38.

4. Migliore F, Zorzi A, Perazzolo Marra M, Iliceto S, Corrado D. Myocardial edema as a substrate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and life-threatening arrhythmias in reversible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o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maging evidence, presumed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Heart Rhythm 2015; 12(8): 1867-77.

5. Duran-Cambra A, Sutil-Vega M, Fiol M,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in the takotsubo syndrome. 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 2015; 20(1): 1-6.

6. Akashi YJ, Nef HM, Lyon AR.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Takotsubo syndrome. Nat Rev Cardiol 2015; 12(7): 387-97.

7. Bellazzini, M. A., and T. Meyer. "Pseudo-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diabetic ketoacidosis with hyperkalemia."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39.4(2010):e139-e141.

8. Kozinski, Lukasz, M. Lica-Gorzynska, and Z. Orzalkiewicz. "Misleading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tern in ketoacidosis." Rev Port Cardiol: 35.1(2016):65-66.

9. Fuller, P. J., et al. "Transient anterior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simulating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diabetic ketoacidosis." Diabetes Care. 5.2(1982):118-121.

10. Sudip Nanda, Santo Longo, Surya Prakash Bhatt, et al:Stress cardiomyopathy-a unique presentation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9,46: 257-260.

作者授權“心線上”獨家刊登,歡迎轉發,謝絕轉載,保護版權,違者必究

專家簡介

王蕾,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畢業課題研究方向為老年危重症,通過北京市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規範化培訓,一直從事於心血管疾病診療工作,擅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多種疾病。2015年創辦航太科工集團二院首屆青年創新工作室,研究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問題。參與首發基金課題一項,已發表核心期刊及SCI文章10篇。

趙運濤,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醫學博士,現任職於北京大學航太中心醫院心內科。現任中國心電學會無創心臟電生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心電圖雜誌(電子版)》常務編委。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8篇,分別發表於《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BMJ》(case review)及《circulation》(cases and traces)等國際著名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Heart》及《Plos One》審稿人。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潘歡┆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

發現左室收縮功能障礙,導致這個病例診斷不完美。

看到這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平時我們也會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現心電圖改變及心肌酶升高,那麼酮症酸中毒究竟是如何導致的心肌損害呢?

1.酮症酸中毒生化的基礎知識

在肝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為乙醯乙酸、β-羥基丁酸和丙酮酸,三者統稱為酮體。正常情況下,人體產生少量酮體,並隨著血液運送至心臟、腎臟和骨骼肌等組織,作為能量來源被利用。

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葡萄糖不能被利用,導致脂肪酸分解,產生大量的酮體(應特別注意,此處酮體是脂肪分解的產物,而非高血糖的產物)。過多的酮體,會通過多重途徑影響葡萄糖的利用。例如,肝外組織可利用酮體生成大量乙醯CoA。當產生大量乙醯CoA時,將抑制丙酮酸脫氫酶系的活性,從而限制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圖5)。

圖5:酮體抑制葡萄糖代謝的途徑(虛線代表抑制)

2.酮症酸中毒損害心肌原理

在心肌細胞代謝途徑中,葡萄糖代謝途徑屬於高效能代謝途徑,故當酮體過度堆積後,會影響心肌對葡萄糖的有氧代謝,導致心肌無足夠能量來源,從而使其收縮能力下降。

除此之外,酸中毒導致氧離曲線右移,進而導致血紅蛋白與氧氣的親和力降低,攜氧能力下降又導致組織缺氧,於是心肌細胞缺氧進一步加重。

以上,就是酮症酸中毒導致心肌細胞收縮能力下降、心肌損害的原因。

現在問題又出現了,酮症酸中毒導致心肌收縮能力下降,是否就是應激性心肌病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

應激性心肌病基本知識

1.定義

又稱TakoTsubo綜合征、心尖球囊綜合征、心碎綜合征等,是1990年日本人發現的,主要特徵為一過性心尖部室壁運動異常,呈氣球樣變,心室擴大及異常室壁運動,但具有可逆性,預後良好。大部分患者發病前均遭受嚴重的精神或軀體應激,故又稱為應激性心肌病。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推薦使用TakoTsubo綜合征作為疾病正式名稱。

2.發病機制

迄今為止,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包括兒茶酚胺學說、冠狀動脈痙攣學說、微血管病變學說和心肌炎症學說等。

3.診斷標準

臨床上診斷應激性心肌病有一定困難,推薦使用Mayo clinic的診斷標準:

(1)新發現的心電圖異常:ST段抬高或者T波倒置

(2)冠狀動脈造影未見冠狀動脈閉塞性病變

(3)可逆性左心室不運動或者運動減弱

(4)排除嗜鉻細胞瘤、心肌炎、顱腦外傷

以上4點必須同時滿足,才可診斷為應激性心肌病。

本例患者符合上述4點診斷標準,因此,可以判斷本例為酮症酸中毒這個特殊病因導致的應激性心肌病。

由此可見,應激性心肌病的發病誘因不僅僅是精神因素,疾病本身即為一種應激因素

本例患者的應激因素就是暴發性1型糖尿病導致的酮症酸中毒。“福爾摩斯醫生”重要提示,“應激無處不在,應激性心肌病也無處不在”,切勿因為不夠重視和認識不足而漏診、誤診。同時,應激性心肌病易誤診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接受溶栓等處理措施,可能導致嚴重出血,甚至死亡,且還可能接受多種冠心病藥物的治療,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因此,早期識別應激性心肌病十分重要。

最後,通過這個先是酮症酸中毒,隨後診斷暴發性1型糖尿病,最後診斷應激性心肌病的曲折病例,希望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再為應激性心肌病敲一次警鐘!

相關連接:

參考文獻:

1. Prasad A, Lerman A, Rihal CS.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Tako-Tsubo or stress cardiomyopathy): a mimic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Heart J 2008; 155(3): 408-17.

2. Frangieh AH, Obeid S, Ghadri JR, et al. ECG Criteria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akotsubo (Stress) Cardiomyopathy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Heart Assoc 2016; 5(6): e003418.

3. Templin C, Ghadri JR, Diekmann J,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Takotsubo (Stress) Cardiomyopathy. N Engl J Med 2015; 373(10): 929-38.

4. Migliore F, Zorzi A, Perazzolo Marra M, Iliceto S, Corrado D. Myocardial edema as a substrate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and life-threatening arrhythmias in reversible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o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maging evidence, presumed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Heart Rhythm 2015; 12(8): 1867-77.

5. Duran-Cambra A, Sutil-Vega M, Fiol M,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in the takotsubo syndrome. 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 2015; 20(1): 1-6.

6. Akashi YJ, Nef HM, Lyon AR.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Takotsubo syndrome. Nat Rev Cardiol 2015; 12(7): 387-97.

7. Bellazzini, M. A., and T. Meyer. "Pseudo-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diabetic ketoacidosis with hyperkalemia."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39.4(2010):e139-e141.

8. Kozinski, Lukasz, M. Lica-Gorzynska, and Z. Orzalkiewicz. "Misleading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tern in ketoacidosis." Rev Port Cardiol: 35.1(2016):65-66.

9. Fuller, P. J., et al. "Transient anterior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simulating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diabetic ketoacidosis." Diabetes Care. 5.2(1982):118-121.

10. Sudip Nanda, Santo Longo, Surya Prakash Bhatt, et al:Stress cardiomyopathy-a unique presentation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9,46: 257-260.

作者授權“心線上”獨家刊登,歡迎轉發,謝絕轉載,保護版權,違者必究

專家簡介

王蕾,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畢業課題研究方向為老年危重症,通過北京市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規範化培訓,一直從事於心血管疾病診療工作,擅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多種疾病。2015年創辦航太科工集團二院首屆青年創新工作室,研究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問題。參與首發基金課題一項,已發表核心期刊及SCI文章10篇。

趙運濤,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醫學博士,現任職於北京大學航太中心醫院心內科。現任中國心電學會無創心臟電生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心電圖雜誌(電子版)》常務編委。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8篇,分別發表於《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BMJ》(case review)及《circulation》(cases and traces)等國際著名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Heart》及《Plos One》審稿人。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潘歡┆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