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崇煥慘遭淩遲的始末 70年後才沉冤得雪

古代那些軍事大家之所以能立功疆場, 最終拜相封侯, 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遇到了明君, 如果遇到昏君, 不要說立功了, 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已屬萬幸。

明朝思宗朱由儉就是一個昏君, 史書上記載他:“有志振社稷, 又素自用, 生性多疑。 ”不信任人有自負, 喜歡臣子們對他阿諛奉承, 這樣的君主很容易被騙上當的。 因此, 像袁崇煥這樣率直又忠耿的大將是很難與朱由儉同在一條船上的, 悲劇發生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努爾哈赤死前對皇太極說過:“袁崇煥乃吾之勁敵, 爾當謹慎之。 ”因此, 袁崇煥對皇太極來說是一顆卡在喉嚨裡的硬核。

高官厚祿誘降被拒

皇太極見攻不下袁崇煥的防線, 首先想到的計策就是誘降, 派使者去見袁崇煥, 許給他高官厚祿。 但是袁崇煥卻大怒殺了使者, 還把砍下的人頭掛在城牆上示威。 皇太極知道後, 懷恨在心。

皇太極正面攻不破明軍防線,

只好採取迂回戰略。 崇禎二年, 後金數十萬大軍繞道古北口襲入長城內, 進而圍攻了北京。 此時的明朝已經是一個空殼, 主力部隊被調去打李自成或調去遼東。 崇禎皇帝任命在遼東的袁崇煥火速回京護駕。 袁崇煥星夜趕回, 與皇太極大戰十幾場, 皇太極不支, 只好撤回蒙古。

崇禎中離間之計

這一次的交鋒, 皇太極心裡更是對袁崇煥恨上加恨, 軍師範文程在此時獻上了離間計。 皇太極抓到明朝兩個宦官, 各自關押在房間, 並有意放鬆警惕。 讓手下故意議論袁崇煥很快要投降。 一個叫楊春的宦官聽到後不知是計, 以為自己得到重大秘密消息會立大功。 楊春連夜逃跑向崇禎皇帝報告了這個重大情報。

要說皇太極的這個離間計, 真的是很蹩腳的, 稍微有頭腦的人一下就能看穿。 可這個蹩腳的全套卻在明朝內部掀起軒然大波。 魏忠賢的餘黨王永傑等乘機向崇禎皇帝告袁崇煥兩大罪狀:裡通外國和擅殺大將。 他們為了加重告狀的說服力和可信程度, 還把袁崇煥向皇帝的上疏和工作上的一些失誤也拿來作為證據。

裡通外國罪的由來:明熹宗時, 袁崇煥剛接手遼東防務。 針對敵我情況, 金軍沒有大舉進攻, 而明軍也需要時間調整戰略加強防務。 如果金軍想議和的話, 明軍可以談判來爭取時間, 為大戰做好準備。 所以袁崇煥上書給熹宗不主動出擊, 此奏疏一出, 朝中譁然。 尤其是魏忠賢的閹党攻擊袁崇煥裡通外國想投敵。

可是頭腦清醒的熹宗保住了袁崇煥。

擅殺大將罪的由來:崇禎皇帝上位後, 為了鼓勵袁崇煥放手去幹, 就賜尚方寶劍給他, 遇事可先斬後奏。 其實尚方寶劍只不過是一種榮譽, 並不是權利。 但是袁崇煥不這麼想, 他認為既然是皇帝賜給的特權, 為了國家就應該大膽使用。 總兵毛文龍貪污軍餉、販賣鴉片、強佔民女, 致使部隊戰鬥力下降, 屢次敗給金軍, 民憤很大。 袁崇煥為了整肅軍紀, 就把毛文龍抓起來, 宣佈十二條罪狀後, 當即抽出尚方寶劍砍了他的腦袋。 袁崇煥上報朝廷後, 崇禎皇帝心裡犯嘀咕了:“袁崇煥這小子真敢幹啊!說讓他先斬後奏, 他還真的是有恃無恐了。 ” 無奈人已經被砍了, 崇禎也沒辦法, 表面安慰袁崇煥幾句,

但心裡是對他很不滿意的。 因為崇禎認為袁崇煥逆君。

這一次, 崇禎聽了宦官楊春的彙報, 又看了魏黨的告狀, 就真的認為此事不簡單。 崇禎把袁崇煥前後的所作所為連貫起來分析, 認為他叛國投降的可能不是沒有, 而且當時的明朝多難, 金軍勢力大,人人都想求富貴的。因此,崇禎打定主意,要把袁崇煥調回北京打如大牢。

按《大明律》通敵和逆君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袁崇煥在閹黨的彈劾和皇帝的猜忌下,渾身是嘴也說不清白了。

臨刑前,袁崇煥痛呼冤枉。劊子手見他不住的呼喊,竟先用刀割掉了他的舌頭,頓時袁崇煥滿口鮮血噴灑而出。然後劊子手照皇命對袁崇煥實施了淩遲,不明真相的吃瓜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塊兒。一代名將就這樣含冤死去。

袁崇煥死後,遼東再也沒有人能抵擋皇太極的進攻。直到康熙四十一年,由清王朝內務府公佈的皇太極反間計真相,天下人才知道了袁崇煥的冤枉,這一不白之冤,70多年後才沉冤得雪。

金軍勢力大,人人都想求富貴的。因此,崇禎打定主意,要把袁崇煥調回北京打如大牢。

按《大明律》通敵和逆君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袁崇煥在閹黨的彈劾和皇帝的猜忌下,渾身是嘴也說不清白了。

臨刑前,袁崇煥痛呼冤枉。劊子手見他不住的呼喊,竟先用刀割掉了他的舌頭,頓時袁崇煥滿口鮮血噴灑而出。然後劊子手照皇命對袁崇煥實施了淩遲,不明真相的吃瓜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塊兒。一代名將就這樣含冤死去。

袁崇煥死後,遼東再也沒有人能抵擋皇太極的進攻。直到康熙四十一年,由清王朝內務府公佈的皇太極反間計真相,天下人才知道了袁崇煥的冤枉,這一不白之冤,70多年後才沉冤得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