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紀曉嵐一生富貴背後的心酸恥辱

清人紀曉嵐, 是孔子讚譽的那種“敏而好學”的文學家。 他生於清雍正二年, 出身書香門第, 少年時譽為“神童”, 21歲中秀才, 24歲考中解元, 31歲以二甲第四名進士入仕, 先在翰林院為庶起士, 後晉升為右庶子, 掌太子府事, 在乾隆時恩寵倍加, 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 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編書, 終於編成經、史、子、集四部, 紀曉嵐還親自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四庫全書》是一部研究中國文史的重要工具書。 紀曉嵐也由內閣學士升遷禮部尚書。 他一生中五次出掌都察院。 紀曉嵐80歲時, 還拜協辦大學士, 加太子少保銜,

兼國子監事。 紀曉嵐82歲卒于嘉慶十年, 嘉慶皇帝御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 授之以政無不達。 ”

網路配圖

“敏”而“達”, 也可以說是對紀曉嵐的評價。 所謂“敏”, 即指他刻苦好學, 博學強記, 年輕時喻為“河間才子”, 才名與袁枚同, 時有“北紀南袁”之稱。 但他一生只留下一部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和一部《紀文達公遺集》。

原因是紀曉嵐中年時把大量精力花在編纂《四庫全書》上, 自己著述少了。 《閱微草堂筆記》內容豐富, 知識性強, 文風質樸淡雅, 不少篇章揭示社會矛盾, 敢於抨擊時弊, 有很高的思想價值與學術價值。 魯迅譽之:“雋思妙語, 時足解頤;間雜考辨, 亦有灼見;敘述複雍容淡雅, 天趣盎然, 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 ”紀曉嵐生前被推為清代學界領袖、文壇泰斗, 此言非虛也。

明代才子解縉是《永樂大典》的總纂官, 論才情可與紀曉嵐匹敵, 但他43歲慘死於囹圄;而紀曉嵐卻因《四庫全書》而一生享盡榮華富貴。 此中原因當然與解、紀兩人面對的皇帝有關。 永樂帝朱棣能力強而生性多疑暴戾, 視文人性命如草芥;乾隆帝則是一位善於執政而又雅愛文學的天子,

他很賞識有才氣的文人, 對文人的言論也較寬容, 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 是與紀曉嵐的個人性格有關。 嘉慶皇帝讚譽紀曉嵐, 一是“敏”, 二是“達”, 解縉卻“敏”而不“達”, 古代許多有才氣的文人未能終善一生, 就是不“達”。

所謂“達”, 一為通曉, 即通情達理;二為達觀, 即隨遇而安, 對不如意的事能看得開。 綜觀紀曉嵐一生, 因他敢於直言, 也曾引起同僚嫉妒, 皇帝不快, 和珅曾幾次難為紀曉嵐, 幸虧紀曉嵐才思敏捷, 每次都以巧言化險為夷, 而與乾隆相處, 也“伴君如伴虎”。 一次, 紀曉嵐與同僚在書館中讀書, 因天奇熱無比, 他便脫掉上衣, 赤膊翻書, 不料乾隆突然駕到, 紀曉嵐來不及穿衣, 趕緊脖子一縮, 藏到書桌底下, 乾隆早已看到, 故意與他人談笑風生, 紀曉嵐在桌子下大汗淋漓, 實在熬不住, 他本來是高度近視, 便探頭問:“老頭子走了嗎?”

話音剛落, 才知乾隆正坐在他眼前, 乾隆怒而責問, 紀曉嵐從容答道:“老乃長壽之意, 頭乃萬物之首,

子乃聖人之稱, 孔子、孟子皆有子, 故萬歲乃‘老頭子’也。 ”儘管紀曉嵐以詼諧巧言周旋, 但畢竟“伴虎”於側, 他幾次直言, 也曾惹乾隆大發雷霆, 怒斥紀曉嵐:“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 才給你一個官做, 其實我不過把你們文人當作娼妓一樣豢養罷了, 你怎麼敢大膽議論國事?”可見, 紀曉嵐雖以通達處世, 也飽受人格污辱。

紀曉嵐在上世紀90年代曾走紅影壇,電視劇中的紀曉嵐由張國立飾演,和珅由王剛飾演,但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其貌不揚,高度近視,而和珅卻是一代美男子。據史記載,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兩人政見不同,也常常在詩文中互相譏諷,但在政壇,無有很多交鋒。紀曉嵐在處世中還時常提醒和珅,和珅則在工作中很關照紀曉嵐,這與今日電視劇情節大相迥異。

紀曉嵐在上世紀90年代曾走紅影壇,電視劇中的紀曉嵐由張國立飾演,和珅由王剛飾演,但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其貌不揚,高度近視,而和珅卻是一代美男子。據史記載,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兩人政見不同,也常常在詩文中互相譏諷,但在政壇,無有很多交鋒。紀曉嵐在處世中還時常提醒和珅,和珅則在工作中很關照紀曉嵐,這與今日電視劇情節大相迥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