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讓大臣去宣旨,大臣一出宮門就忘記了

我是一個馬大哈, 父母妻子交代的事情, 當面應承的好, 出門一走神, 就常把正事忘了。

隋朝有一位叫牛弘的大官, 也和我一樣有這個毛病,

有一次隋文帝交代他出去傳一道聖旨, 他出門下臺階打了個趔趄, 就忘記聖旨的內容了, 不得不拐回來, 紅著臉又問隋文帝聖旨內容。

還好, 隋文帝一代英主, 寬厚大度, 沒追究他“大不敬”, 只是覺得牛弘這麼馬大哈, 不是做宰相的材料。 另一方面, 隋文帝還因為這個細節, 覺得牛弘是個老實人, 值得信任。

這個馬大哈牛弘, 其實是一個滿肚子學問的老夫子, 不然在人才濟濟的開皇一朝, 如何能混的下去?隋朝之前幾百年, 中華大地戰亂不止, 生靈塗炭, 典籍損毀流失不少。 以至於剛剛建國之時, 全國能讀的書都沒有多少。 是牛弘上奏隋文帝, 請求開民間獻書之路。 隋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 於是下詔, 獻書一卷, 賞縑一匹。 一匹縑相當於當時普通百姓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這買賣對百姓有利, 而且所獻的書由專人抄寫, 抄完還還給百姓, 國家和百姓雙贏。

牛弘這一筆買賣, 奠定了隋唐文化燦爛的基礎, 善莫大焉。

馬背上得天下的隋朝, 最缺的是禮儀教化, 而牛弘正是這方面的權威人士。 讓牛弘幹別的事情, 他的馬大哈毛病馬上發作, 但在自己的研究課題內, 牛弘是隋朝第一。 遇到婚喪嫁娶, 賞罰刑名, 外交內政, 牛弘都能插上話, 而且引經據典, 說的頭頭是道, 令聽者無不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樣的專業人才, 禮樂活字典,

令隋文帝, 隋煬帝兩代君王都十分敬重。

眼高於頂的楊素, 平日裡除了隋文帝, 連隋煬帝楊廣都不放在眼裡, 唯獨見到這位牛老夫子, 那是客客氣氣, 唯恐禮數不周被牛夫子笑話。 楊素感歎道:“士族的禮樂制度都在牛公這裡了, 這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

牛弘雖然沒有當上宰相, 卻當了只比宰相小一點的吏部尚書。 吏部是六部之首, 主管全國官員的人事任免, 這等於是把牛弘放在了一個他並不擅長的位置上, 大家都等著看這位著名的馬大哈出洋相。 沒想到牛弘抓大放小, 重人品才學, 雖然效率不高, 但選拔出來的人才都素質過硬。 許多初唐時期的名臣, 都是在牛弘主持隋朝吏部時期, 選拔出來的。

隋文帝去世以後, 隋煬帝在各種國家禮儀上, 仍然離不開牛弘, 對這位老臣更加倚重。 牛弘有感于兩代皇帝的恩寵, 對他的兒子們說:“我受到了非常的待遇, 承受大恩。 你們這些子孫, 應以誠實、敬職自立, 以報答朝廷的大恩。 ”

大業六年,牛弘去世,隋煬帝楊廣傷悼痛惜不已,贈予甚多。歸葬安定,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可是後來,牛弘的次子牛方裕竟然不聽乃父教誨,不顧朝廷恩寵,追隨宇文化及弑殺隋煬帝,後被唐太宗處置流放。

《隋書》評價牛弘說:牛弘篤好墳籍,學優而仕,有淡雅之風,懷曠遠之度,采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漢之叔孫,不能尚也。綢繆省闥,三十餘年,夷險不渝,始終無際。雖開物成務,非其所長,然澄之不清,混之不濁,可謂大雅君子矣。

大業六年,牛弘去世,隋煬帝楊廣傷悼痛惜不已,贈予甚多。歸葬安定,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可是後來,牛弘的次子牛方裕竟然不聽乃父教誨,不顧朝廷恩寵,追隨宇文化及弑殺隋煬帝,後被唐太宗處置流放。

《隋書》評價牛弘說:牛弘篤好墳籍,學優而仕,有淡雅之風,懷曠遠之度,采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漢之叔孫,不能尚也。綢繆省闥,三十餘年,夷險不渝,始終無際。雖開物成務,非其所長,然澄之不清,混之不濁,可謂大雅君子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