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洵第一眼見王安石就說此人是大奸臣,原因是王安石身上異味難聞

王安石, 字介甫, 號半山,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毛澤東說商鞅和王安石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改革家。 列寧說王安石是11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雖然王安石主持的那一場名垂青史的改革——熙寧變法失敗了, 但他能主持如此巨大全國性、綜合性的改革, 足見其能力和才華。

所以, 後人對他無比的稱讚。 不過當時有一個人就看不起王安石, 他認為王安石是一個大奸臣, 為此還專門撰寫了一篇《辨奸論》。 這個人就是蘇軾的老爸蘇洵。 蘇洵、蘇東坡、蘇澈父子三人合起來號稱“三蘇”, 父子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

蘇軾的老爸蘇洵第一眼見到王安石就對王安石不以為然, 這位蘇洵老先生對王安石嗤之以鼻、深惡痛絕, 雖然此時的王安石如日中天、炙手可熱。

我們從《辨奸論》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先生對王安石的厭惡態度。 蘇洵老先生在《辨奸論》中以山巨源預見王衍、郭子儀預見盧杞為例證, 類比王安石“衣臣虜之衣, 食犬彘之食, 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的行為不近人情。

翻譯過來就是身穿髒兮兮的衣服, 吃豬狗的食物, 蓬頭垢面得像囚犯, 身上異味難聞像討飯, 卻在那大談詩書禮樂。 洗臉換衣服、注重個人衛生是人之常情,

凡是辦事不近人情的, 很少不成為大奸大惡之輩。

所以, 蘇洵老先生認為王安石得志必為奸臣、為害國家。

蘇洵老先生從“見微知著”的觀點出發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要輕視小事情, 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積累而成的。 “防微杜漸”早就是古人奉為圭臬的名言。

正如清人吳楚材所說:“見微知著, 可為千古觀人之法。 ”

問題是, 王安石是這樣一個不修邊幅的人嗎?

是。 王安石是個宅男, 他一生中就兩件事:看書和工作。

王安石下班後從不搞娛樂活動, 宅在家裡看書, 嗜書如命、廢寢忘食的看,

站著看、坐著看、睡著看, 吃飯看、上廁看、走路看, 跟低頭族一樣抱著手機不放, 而且一看就是半夜兩三點, 以至於第二天上班經常遲到。

而王安石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活上極其的不修邊幅, 很邋遢, 不注意個人衛生。 據說他一個月不換衣服, 衣服上沾滿了油漬污漬。 王安石經常不洗澡、不洗臉、不刷牙、不漱口、不梳頭,身上異味難聞,口臭嚴重,我猜想應該沒人願意跟他說話,即便說話估計也要捂著鼻子。

所以,當時他在揚州市政府上班的時候,他的上司揚州市長韓琦就對他意見很大,有一次實在看不下去,就說:“年輕人不要老熬夜,聚會喝酒逛KTV找小姐,趁年輕要多學習。”他不以為然,也沒有解釋,管你怎麼說。

還有一次朝會上,大家正在商議國家大事時,突然有個蝨子在王安石的鬍子上爬來爬去,此時王安石已經是宰相了。不巧這一幕正好被宋神宗皇帝看見了,宋神宗很想笑,但他是皇上,不能笑出來,只好偷偷地笑。

另一個宰相王珪也看見了,但他沒說,估計也不好意思說。可王安石看見宋神宗在笑,有點莫名其妙,也不好問。於是下朝以後,他就問王珪,皇上笑什麼。王珪說他鬍子上有個蝨子。王安石當場臉紅,我雖然不太注意個人衛生,但也不能這樣。可見,他邋遢到了什麼程度,簡直無與倫比。

當然,這種以人的生活習慣和個別缺點來判斷其政治品質的邏輯,是值得商榷的。不過《辨奸論》僅就立意謀篇上來說,確屬古文中的名篇。文采更是斐然,將“今有人”的種種表現盡情地加以刻畫,一氣呵成,有如飛瀑狂泄,其筆鋒之犀利,論證之嚴謹,不能不令人歎為觀止。

其實,《辨奸論》一文的主題在於詆毀王安石,反對“新黨”,就是王安石的那場熙寧變法。我們知道熙寧變法遭到眾多人的反對的,包括蘇軾和司馬光。

當然,這是後話。

事實上,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像王安石這樣不修邊幅的人很多。尤其是古希臘的那些哲學家們,比如蘇格拉底就是,而且蘇格拉底比王安石有過之而無不及。蘇格拉底也不注重個人儀錶,整日沒事就去跟人喝酒辯論。

那些思想家、哲學家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行為動作。或許,這就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朋友,歡迎關注!

王安石經常不洗澡、不洗臉、不刷牙、不漱口、不梳頭,身上異味難聞,口臭嚴重,我猜想應該沒人願意跟他說話,即便說話估計也要捂著鼻子。

所以,當時他在揚州市政府上班的時候,他的上司揚州市長韓琦就對他意見很大,有一次實在看不下去,就說:“年輕人不要老熬夜,聚會喝酒逛KTV找小姐,趁年輕要多學習。”他不以為然,也沒有解釋,管你怎麼說。

還有一次朝會上,大家正在商議國家大事時,突然有個蝨子在王安石的鬍子上爬來爬去,此時王安石已經是宰相了。不巧這一幕正好被宋神宗皇帝看見了,宋神宗很想笑,但他是皇上,不能笑出來,只好偷偷地笑。

另一個宰相王珪也看見了,但他沒說,估計也不好意思說。可王安石看見宋神宗在笑,有點莫名其妙,也不好問。於是下朝以後,他就問王珪,皇上笑什麼。王珪說他鬍子上有個蝨子。王安石當場臉紅,我雖然不太注意個人衛生,但也不能這樣。可見,他邋遢到了什麼程度,簡直無與倫比。

當然,這種以人的生活習慣和個別缺點來判斷其政治品質的邏輯,是值得商榷的。不過《辨奸論》僅就立意謀篇上來說,確屬古文中的名篇。文采更是斐然,將“今有人”的種種表現盡情地加以刻畫,一氣呵成,有如飛瀑狂泄,其筆鋒之犀利,論證之嚴謹,不能不令人歎為觀止。

其實,《辨奸論》一文的主題在於詆毀王安石,反對“新黨”,就是王安石的那場熙寧變法。我們知道熙寧變法遭到眾多人的反對的,包括蘇軾和司馬光。

當然,這是後話。

事實上,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像王安石這樣不修邊幅的人很多。尤其是古希臘的那些哲學家們,比如蘇格拉底就是,而且蘇格拉底比王安石有過之而無不及。蘇格拉底也不注重個人儀錶,整日沒事就去跟人喝酒辯論。

那些思想家、哲學家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行為動作。或許,這就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朋友,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