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融合資訊技術 重構教育生態(前沿訪談)——訪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教授

人類已邁入資訊化社會,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 傳統教育面臨哪些前所未有的挑戰?怎樣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融合?資訊技術的持續導入將如何影響教育生態的重構?記者日前就此專訪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教授, 他同時擔任教育部教育資訊化戰略研究基地(華中)主任, 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記者:資訊化社會的人才理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如何應用資訊技術引領教育變革, 從而應對人才培養的挑戰?

楊宗凱:傳統上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的班課制、規模化教學模式有其歷史性貢獻,

但其很大程度上忽略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 資訊化社會, 知識生產和流動速度加快、知識更新更加頻繁;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養的要求更加豐富, 更需要具有創新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的個性化人才。

將資訊技術融入教育教學過程, 是適應新時代學習者特徵的必然要求。 資訊化社會的新一代學習者是數位原生代, 他們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智慧設備的環繞中成長, 在數位化科技的薰陶下生活, 他們十分依賴通過互聯網獲取資訊和開展人際交流。 體現在學習上, 他們的知識獲取管道極為豐富, 閱讀習慣呈現出非線性特點, 學習方式高度個性化, 對課程品質要求很高, 使用數位化學習設備和資源對他們來說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本領。

導入資訊技術引領教育變革, 是應對新時期人才培養挑戰的必然選擇。 資訊化是實現教育多樣性、個性化的最有效手段, 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 使我們能夠精細刻畫每一個學習者的個體特徵, 從而在提供大規模教育的同時, 針對每個學習者的特定需求實現差異化的教育供給, 以此解決長期困擾教育界的規模化與個性化的矛盾, 實現高品質的教育均衡和高水準的終身教育。

記者:資訊技術與教育的有效融合, 能夠解決教育所面臨的哪些主要問題?

楊宗凱: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融合, 是解決我國教育現實問題的必由之路。 當前, 我國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三個方面:教育不公、創新不足、終身教育體系缺失。

教育資源分佈上的城鄉、區域、校際差異長期存在, 由於大規模安排優勢學校老師到弱勢學校任教並不現實, 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讓資源跑路、資料跑路, 發揮資訊技術優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這也是各國普遍做法。 利用資訊技術優勢可以實現教育供給的差異化、多樣化, 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助力解決教育品質不高的問題。 依託互聯網建立支撐學分認定、轉換的學分銀行系統, 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銜接, 從而構建真正意義上的終身教育體系。

記者:資訊技術的持續導入將如何影響教育生態的重構?

楊宗凱:在資訊技術導入教育的初期階段,

技術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工具為教與學的改進提供有限支援, 但隨著資訊技術教育應用的不斷深入, 教師逐漸形成資訊化教學的習慣, 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心理行為潛移默化發生改變, 技術逐步從影響教育發展的外生變數蛻變為引發教育深層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數, 開始深入影響到教育的核心要素和整體結構。

資訊技術導入引發教育生態重構是由淺入深的, 主要體現在兩個階段:一是淺層次的變革, 即教學環境、內容、方法層面的重構。 資訊技術的導入將使今後課堂的邊界逐漸模糊, 物理學習空間和網路虛擬學習空間將全面銜接。 數位化教學資源所占比例日趨擴大, 逐步從教學內容的輔助部分變為主體,

具有富媒體、強交互、小細微性特徵的智慧數位化教材將廣泛應用。 教學方法將更加多樣化, 以資訊化為支撐的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和混合式學習等新型教與學方法逐步普及。 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絕對中心, 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必然向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轉變, 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而且要有良好的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學生的知識獲取管道將更加寬闊, 新型師生關係將會形成。 未來學校的內部組織管理體系和主要業務流程將全面優化和再造。 二是在教育模式、理念、文化層面的深層次重構。 隨著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 評價體系必須發生根本性變化, 知識傳授型教育將向能力培養型教育轉變, 被動識記型學習將向主動探究型學習轉變;強調主體性、個性化,注重以人為本、開放多元、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將進一步得到彰顯;以科技與教育雙向融合為支撐,打造開放性學習環境、加速學校變革、推進教育系統重構成為必然趨勢。資訊化時代全新的教育文化和教育生態將逐步建立,教育系統的內在品質將得到全面提升。

世界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在這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比如PISA成績領先全球的芬蘭,去年決定全國中小學打破分科制教學,不再區分數學、地理等科目,轉而推廣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現象教學法”;錄取率比哈佛大學還低的美國密涅瓦大學高調開張,全面採用小班化教學和線上協同學習,禁止講授式教學,是世界唯一沒有固定校園的“網上”大學。

(責編:周恬、張雋)

被動識記型學習將向主動探究型學習轉變;強調主體性、個性化,注重以人為本、開放多元、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將進一步得到彰顯;以科技與教育雙向融合為支撐,打造開放性學習環境、加速學校變革、推進教育系統重構成為必然趨勢。資訊化時代全新的教育文化和教育生態將逐步建立,教育系統的內在品質將得到全面提升。

世界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在這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比如PISA成績領先全球的芬蘭,去年決定全國中小學打破分科制教學,不再區分數學、地理等科目,轉而推廣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現象教學法”;錄取率比哈佛大學還低的美國密涅瓦大學高調開張,全面採用小班化教學和線上協同學習,禁止講授式教學,是世界唯一沒有固定校園的“網上”大學。

(責編:周恬、張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