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爸爸1米8,媽媽1米7,兒子為啥只能長到1米6?

01

前幾天, 13歲的寧波男孩瑞瑞的媽媽來到醫院, 急切地求助醫生想辦法幫兒子“長高”。

然而醫生遺憾地告訴她:孩子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生長幹預期, 骨齡已達16周歲, 預測身高估計在1.60米左右。 真令人惋惜!

瑞瑞父母身高都很高, 爸爸身高1.82米, 媽媽身高1.69米, 所以對兒子將來的身高, 他們原本是一點都不擔心的。

開始時, 瑞瑞在同齡人中的身高也是算高的, 只是最近一兩年, 不見長高, 而且說話也開始變聲, 爸媽才警覺。

爸媽找到了當地中醫院生長發育專科, 他們想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當得知孩子的指骨多數已經融合, 掌骨骺幹已開始融合, 長高潛力很小。

他們怎麼也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於是他們去了上海等地檢查, 結果答案是一致的, 孩子的骨齡已達16周歲, 預測身高在1.6米左右。

事後, 在和家長溝通中, 醫生瞭解到, 因為男孩父母平時工作很忙, 到家常常很晚,

平時就是保姆負責照顧孩子, 飲食也很隨便, 孩子小時候不吃蔬菜, 喜歡吃洋速食, 而且睡得很晚, 常常要到晚上11點左右才睡。

此外, 父母還經常給孩子買補品, 使得孩子小時候就竄得很高。 可誰知道, 孩子後來就不長了呢?

現在孩子因為錯過最佳的生長發育幹預期, 而導致身高不理想的情況較多。

02

有一個女孩10周歲來了月經初潮, 半年後才正式來月經, 因為人很瘦小, 父母也沒在意女兒已經發育了。 後來, 女孩身高停留在1.46米就不怎麼長了。 這樣的情況下再干預, 效果就不明顯了。

從醫學上來說, 想要孩子長得高,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前, 三個年齡段很重要!

第一次, 4周歲時。 此時應排除孩子有無影響長高的先天性疾病, 以便儘早治療。 判定兒童矮小有一條黃金分界線, 那就是4歲。 4歲左右, 人體內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已基本形成, 飲食、睡眠習慣逐漸形成, 這些條件對今後的生長發育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二次, 男孩八九歲時, 女孩七八歲時, 也就是趕在性發育前, 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生理年齡與生活年齡是否相符, 有無性早熟跡象。

第三次, 十二三歲時, 主要目的是為了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也可以進行最終身高的預測。 孩子年齡越小, 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 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

家長千萬不要等到孩子發育後期如15——18歲時再治療, 此時骨骺接近閉合, 生長潛力很小。

03

兒童長高是一個綜合性的因素。 除了遺傳、環境等因素外, 飲食、睡眠以及運動都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出現一些性早熟的傾向, 最好能夠提前干預。 醫生建議:

父母不要盲目給孩子食用保健品和補品, 保證孩子三餐攝食均衡才是正確方法。

孩子飲食最好以蔬菜和魚類為主, 避免讓孩子吃雞、鴨、鵝的脖子, 不合時節的蔬菜和水果也應避免讓孩子食用。

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生長激素發揮作用, 使孩子長高。

多帶孩子參加跳躍類的運動, 促進骨骼生長。

小編這就給大家分享一份最新的我國男女兒童標準身高表, 來看看你家孩子的身高達標了沒?

(注:上述資料根據2016年9省/市兒童發育調查資料研究制定,參考《中華兒科雜誌》2016年第二期,上述標準數值可與孩子的實際身高上下浮動3釐米左右。)

當然孩子的身高還要參考爸爸媽媽的遺傳因素,下面的遺傳身高醫學計算公式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

兒子的身高=(父+母)÷2+6.5

女兒的身高=(父+母)÷2-6.5

除了查看“身高標準表”,父母還可以對自己的孩子的身高進行簡單的估算,孩子的身高增長一般先快後慢,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比如,2歲時如果孩子身高為84釐米,2歲以後身高大概每年會增長7釐米。2~12歲孩子身高粗略估計為:身高(釐米)=年齡×7+70(釐米)。

附錄補鈣菜譜,送給媽媽們

孩子在長個頭的年紀,都需要正確有營養的補鈣來幫助發育。那麼,補鈣最簡單又健康的方法是什麼呢?其實,一些家常菜才是真正的補鈣高手,這些菜正是因為搭配科學,才得以發揮很好的補鈣效果!

豆腐燉魚

豆腐是大家熟知的高鈣食物,只要吃200克北豆腐,就可以滿足一日鈣需要量的1/3,比喝半斤奶還要多。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豆腐燉魚,不僅味道鮮美,更是補鈣健骨的絕配。

芝麻醬拌菠菜

芝麻醬是鈣的“寶庫”,每100克含鈣870毫克,高於豆類和蔬菜。而菠菜中富含的維生素K是骨鈣的形成要素,如果在補充鈣的同時增加維生素K,可以大大提高補鈣的效果,促進鈣沉積在骨骼當中。芝麻醬拌菠菜,香而不膩,是完美的補鈣涼菜。

紫菜腐竹湯

鈣與鎂就像一對雙胞胎,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當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腐竹是富含鈣的豆製品之一,而紫菜被稱為“鎂元素的寶庫”,兩者一起煲湯,可謂補鈣健骨的完美搭配。

醋溜小油菜

不少綠葉菜在補鈣效果上並不遜色,其中小油菜的鈣含量超過同樣重量的牛奶。而醋有利於鈣從不溶狀態變成可溶狀態,促進鈣的吸收利用。此外,小油菜中還含有大量有助於鈣吸收的礦物質和維生素K。

青椒炒雞蛋

雞蛋含有優質蛋白,其鈣含量也較高,而青椒中富含維生素C,兩者一塊炒,不但色澤美觀,還能提高鈣的吸收率。

黃豆燉豬蹄

黃豆鈣含量豐富,豬蹄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以作為鈣沉積的骨架,從而更有利於黃豆中鈣的吸收。需要提醒的是,豬蹄中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不宜常吃

各位爸媽一定要看清楚了,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莫及!趕緊收藏吧!

(注:上述資料根據2016年9省/市兒童發育調查資料研究制定,參考《中華兒科雜誌》2016年第二期,上述標準數值可與孩子的實際身高上下浮動3釐米左右。)

當然孩子的身高還要參考爸爸媽媽的遺傳因素,下面的遺傳身高醫學計算公式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

兒子的身高=(父+母)÷2+6.5

女兒的身高=(父+母)÷2-6.5

除了查看“身高標準表”,父母還可以對自己的孩子的身高進行簡單的估算,孩子的身高增長一般先快後慢,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比如,2歲時如果孩子身高為84釐米,2歲以後身高大概每年會增長7釐米。2~12歲孩子身高粗略估計為:身高(釐米)=年齡×7+70(釐米)。

附錄補鈣菜譜,送給媽媽們

孩子在長個頭的年紀,都需要正確有營養的補鈣來幫助發育。那麼,補鈣最簡單又健康的方法是什麼呢?其實,一些家常菜才是真正的補鈣高手,這些菜正是因為搭配科學,才得以發揮很好的補鈣效果!

豆腐燉魚

豆腐是大家熟知的高鈣食物,只要吃200克北豆腐,就可以滿足一日鈣需要量的1/3,比喝半斤奶還要多。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豆腐燉魚,不僅味道鮮美,更是補鈣健骨的絕配。

芝麻醬拌菠菜

芝麻醬是鈣的“寶庫”,每100克含鈣870毫克,高於豆類和蔬菜。而菠菜中富含的維生素K是骨鈣的形成要素,如果在補充鈣的同時增加維生素K,可以大大提高補鈣的效果,促進鈣沉積在骨骼當中。芝麻醬拌菠菜,香而不膩,是完美的補鈣涼菜。

紫菜腐竹湯

鈣與鎂就像一對雙胞胎,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當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腐竹是富含鈣的豆製品之一,而紫菜被稱為“鎂元素的寶庫”,兩者一起煲湯,可謂補鈣健骨的完美搭配。

醋溜小油菜

不少綠葉菜在補鈣效果上並不遜色,其中小油菜的鈣含量超過同樣重量的牛奶。而醋有利於鈣從不溶狀態變成可溶狀態,促進鈣的吸收利用。此外,小油菜中還含有大量有助於鈣吸收的礦物質和維生素K。

青椒炒雞蛋

雞蛋含有優質蛋白,其鈣含量也較高,而青椒中富含維生素C,兩者一塊炒,不但色澤美觀,還能提高鈣的吸收率。

黃豆燉豬蹄

黃豆鈣含量豐富,豬蹄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以作為鈣沉積的骨架,從而更有利於黃豆中鈣的吸收。需要提醒的是,豬蹄中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不宜常吃

各位爸媽一定要看清楚了,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莫及!趕緊收藏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