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太宗親征高麗,諸軍以鼓角為號,一齊出擊,一戰大破高麗軍

唐朝初立, 當時朝鮮半島並存三個獨立國家, 北部為高句麗, 南部偏東為新羅, 南部偏西為百濟。 其中新羅一直與唐廷保持朝貢關係。 貞觀十七年九月, 新羅遣使入朝, 述說百濟攻佔其40餘城, 並與高句麗圖謀斷絕其唐朝的通路。 唐太宗李世民則以高句麗據有的“遼東”為“舊中國之有”, 而今“九瀛大定, 唯此一隅”, 決心將對高句麗的征伐作為中國統一戰爭的最後部分。


貞觀十九年, 唐太宗親率大軍征討高麗。 六月二十日, 唐軍進至安市城下, 縱兵攻城, 高麗北部耨薩(相當於唐的都督)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高麗、靺鞨兵前來救援。 唐太宗設計將高麗援軍誘至安市城東南8裡處, 依山為陣, 長40裡。 命太子詹事、左衛率李績率1.5萬名步騎兵在西嶺佈陣, 長孫無忌率牛進達等精兵1.1萬做為奇兵從山北穿越峽谷衝擊高麗軍陣後, 唐太宗親率4000步騎兵偃旗息鼓登上北山,

敕令諸軍以鼓角為號, 一齊出擊。

二十二日, 高延壽等人見李績佈陣, 便集合部隊, 準備迎戰。 擔任奇襲任務的長孫無忌、牛進達部率先與高麗軍交戰, 唐太宗在高處見塵煙驟起, 遂命擂鼓舉旗, 唐軍各路兵馬即鼓噪並進。 高延壽驚慌失色, 本欲分兵迎戰,

但高麗軍陣形已被沖亂, 士卒四散奔逃, 被斬2萬餘人。 高延壽率餘眾依山固守, 唐軍四面圍攻, 牛進達隨長孫無忌將所有橋樑撤掉, 以斷其歸路。 高延壽走投無路, 遂於二十三日率士卒3.68萬人歸降。 高麗舉國震驚。


此後, 由於已近深秋, 遼東一帶早寒, 草枯水凍,

軍糧將盡, 唐太宗于九月十八日下令班師還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