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平定朝鮮的兩位將軍,為何剛凱旋便被漢武帝處死?

西元前108年, 西漢平定朝鮮, 在朝鮮設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隸屬幽州。 但令人意外的是, 平定朝鮮的功臣左將軍荀彘和樓船將軍楊僕剛剛回朝, 漢武帝就下令把他們處死。 這中間,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朝鮮與中國的關係, 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 西漢史學家班固曾說:“玄菟、樂浪, 本箕子所封。 ”箕子就是商紂王的叔父胥余。 在商周政權交替與歷史大動盪的時代中, 胥餘因其道不得行, 其志不得遂, "違衰殷之運, 走之朝鮮", 建立東方君子國(朝鮮)。

戰國時期, 朝鮮隸屬燕國。 後來秦國滅掉燕國, 朝鮮這才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

漢朝建國後, 燕王盧綰造反, 跑到匈奴。 燕國人衛滿也流亡於外, 聚集真番、朝鮮及原燕、齊的逃亡者, 梳椎形髮髻, 穿蠻夷服裝, 在王險城建都, 自稱朝鮮王, 並利用西漢無力征討之機, 侵略、招降周圍小國, 逐步擴大勢力範圍, 統轄的區域達數千里。

到漢武帝時期, 衛滿的孫子衛右渠繼位朝鮮王。 此時, 投奔朝鮮的漢朝人越來越多, 真番周圍的許多小國想上書要求拜見漢天子, 也被衛右渠阻止。 因此, 元封二年(前109), 漢武帝派涉何前往朝鮮責備衛右渠, 但衛右渠不肯接受漢朝詔命。

於是, 漢武帝下令招募被赦免的罪人, 由樓船將軍楊僕與左將軍荀彘統領, 一路從齊地乘船渡過渤海, 一路從遼東郡出發, 攻打朝鮮, 征討衛右渠。

但衛右渠調兵據守險要, 所以漢軍出師不利, 兩路軍隊都吃了敗戰。 漢武帝對此十分不滿, 另派衛山出使朝鮮, 憑兵威明告衛右渠。

衛右渠雖然取得了兩場勝利, 但其實力終究無法與大漢朝相抗衡, 所以只好會見了衛山, 叩頭謝罪, 表示願意投降, 並獻上五千匹馬, 又向在朝鮮的漢軍贈送軍糧, 派自己的兒子隨衛山去漢朝謝罪。

不過, 衛右渠給負責前去漢朝請罪的兒子派了一萬多全副武裝的隨從。 這令衛山和荀彘都十分擔心, 懷疑朝鮮人會叛變, 於是便對衛右渠的兒子說, 既然已投降歸順,

應當命令隨從不要攜帶兵器。 此話一出, 衛右渠的兒子也開始心生疑慮, 懷疑衛山和荀彘想要欺騙並殺害自己, 於是又率領自己的隨從回到朝鮮。

衛山無功而返, 漢武帝認為衛山無能, 殺了他, 然後又令荀彘和楊僕重新攻打朝鮮。

荀彘率軍從西北方向直逼王險城下,

楊僕也前去會師, 駐軍于王險城南。 但荀彘與楊僕攻打王險城, 打了幾個月也未能攻下。 之所以如此, 除了衛右渠堅守王險城外, 還與荀彘與楊僕在對待朝鮮的策略上出現了分歧有個。

他們的分歧是:荀彘想要強攻, 而楊僕想要招降。 荀彘竭力攻城, 楊僕卻暗中與朝鮮大臣取得聯繫, 商量投降的事, 雙方往來會談, 還沒有作出最終決定。 因此, 荀彘屢次與楊僕商定同時進擊的日期, 而楊僕只想儘快與朝鮮達成降約, 不派兵與荀彘會合。 兩位將軍不能相互協調, 無法共同對敵。

漢武帝獲知前線情況, 惱怒地說, 將帥無能啊!然後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督責荀彘與楊僕, 並授予公孫遂有臨機處置之權。 不料公孫遂到達朝鮮,卻只聽了荀彘的一面之詞,便把楊僕逮捕起來,並把他的軍隊合併到荀彘手下,然後便屁顛屁顛地回去向漢武帝報告。漢武帝這個氣啊,直接一刀就把公孫遂當場斬殺了。

不過公孫遂錯有錯著,至少他這麼做,前線的作戰思想終於統一了。荀彘在合併了楊僕的軍隊後,加緊攻打王險城,朝鮮路人、韓陰等大臣終於受不了了,相約向漢軍投降。

元封三年(前108),尼溪相參派人殺了朝鮮王衛右渠,向漢朝投降。至此,漢朝終於平定了朝鮮。

在平定朝鮮中,左將軍荀彘可謂居功至偉,但他剛回到京城,便被漢武帝下令斬首棄市,理由是荀彘犯了爭功而相互嫉妒,違背作戰計畫之罪。而楊僕也因犯了擅自搶先攻擊敵人,致使傷亡很多之罪,被判處死刑,但他用錢贖了罪,免除死刑,成為平民百姓。

不料公孫遂到達朝鮮,卻只聽了荀彘的一面之詞,便把楊僕逮捕起來,並把他的軍隊合併到荀彘手下,然後便屁顛屁顛地回去向漢武帝報告。漢武帝這個氣啊,直接一刀就把公孫遂當場斬殺了。

不過公孫遂錯有錯著,至少他這麼做,前線的作戰思想終於統一了。荀彘在合併了楊僕的軍隊後,加緊攻打王險城,朝鮮路人、韓陰等大臣終於受不了了,相約向漢軍投降。

元封三年(前108),尼溪相參派人殺了朝鮮王衛右渠,向漢朝投降。至此,漢朝終於平定了朝鮮。

在平定朝鮮中,左將軍荀彘可謂居功至偉,但他剛回到京城,便被漢武帝下令斬首棄市,理由是荀彘犯了爭功而相互嫉妒,違背作戰計畫之罪。而楊僕也因犯了擅自搶先攻擊敵人,致使傷亡很多之罪,被判處死刑,但他用錢贖了罪,免除死刑,成為平民百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