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吉思汗死之前留下一妙計,得以讓其子孫大破金國

蒙古“假道伐金”

鐵木真破西夏後, 意外身亡, 其對於金的世仇未報, 引為憾事, 留下破金遺策“金雄兵在潼關, 南據連山, 北限大河, 難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 宋、金世仇, 必能許我, 則下兵唐、鄧, 直搗大樑...”, 因為有天險關隘阻隔, 如果硬攻金廷, 頗為不易, 而且也會損失慘重, 可利用宋、金世仇, 借道宋四川地界, 迂回運動到金腹地, 和正面進攻部隊形成南北夾擊態勢, 予以出其不易之打擊;實現該策略, 需要至少滿足三個條件。

首先, 能夠說服宋願意借道, 否則孤軍深入極易陷入重重包圍被殲滅的風險;其次, 迂回幾千公里, 需要考慮補給問題, 否則人困馬乏, 即使進入腹地, 也形不成戰鬥力;再次, 迂回速度要快, 否則起不到意外打擊之效果, 但同時又必須要保證側翼和背後之安全;

為實施該戰略構想, 由窩闊台正面佯攻, 托雷假道于宋, 率三萬軍馬, 度過渭水, 進入大散關,

出武休關, 進入宋境, 圍興元府, 屠洋洲, 宋軍民無人抵抗, 然後托雷率軍東進, 趨金鄧、唐, 直逼金都, 後和窩闊台南北夾攻, 破金, 這次大迂回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給與金以致命打擊, 為了保證這次大迂回的戰略的實施, 窩闊台和托雷聯手解決上述三個難題,

托雷借道伐宋

首先, 在托雷出發的同時, 窩闊台已經派人聯絡宋朝, 指出托雷戰略意圖, 同時托雷通過迅速的攻城拔寨, 以示軍威, 連拔宋興元、大安, 屠洋洲, 再加上南宋偏安於江南, 和金世仇, 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對於托雷的迂回未做太多部署, 讓托雷能夠迅速運動迂回, 如入無人之境;其次, 對於補給, 蒙古名族向來是馬上民族, 其征戰多以馬奶為食, 再加上沿途攻城拔寨補充補給, 再次其民族因平時生活環境惡劣, 極能吃苦耐勞, 其也是蒙古能夠大範圍運動之根本所在;最後, 托雷在迂回運動的同時, 還能夠考慮其側翼背後安排, 在“洋洲”實行屠城, 同時派出另外一路掃蕩鈣洲、大安等洲, 鞏固其側翼和背後, 保證其迂回前進的安全,

可見托雷不僅能真善戰, 而且思慮極密, 不虧為名將;最終僅僅靠3萬騎兵實現了鐵木真的“假道伐金”的遺策;

評析

蒙古方面:蒙古為一個冉冉上升國家, 能征善戰, 其民眾生存環境多惡劣, 極能忍耐, 民風彪悍, 故能經常完成如此險惡的大迂回戰略,

托雷後來也說到“自鳳祥進兵南下, 經歷種種險阻, 士卒饑困, 至以草及人肉為食”, 另外蒙古作為馬上民族, 其補給有法, 也著實解決了幾萬大軍的後勤保障問題;

宋、金方面:

宋、金本是唇亡齒寒之依賴關係, 但是因為南宋羸弱, 金從朝廷到民眾瞧不起宋人, 更加上宋、金世仇, 給蒙古以分化各個擊破的機會, 才有蒙古托雷“假道伐宋”的壯舉, 如若宋、金聯合抗蒙, 金國也不至於如此快滅國, 南宋也不至於很快步金後塵, 但是該三國關係有似於今中國、日本、美國的關係, 如中國和日本如果能夠化干戈為玉帛, 美國在東亞幾無立錐之力了, 但是中國、日本之間的世仇確是很難化解, 可見仇恨對於大國理性外交確實有很大阻礙作用, 不得不思之;

不得不思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