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巴黎人嫌棄做彌撒就像擠地鐵,就搞了件大事,拿破崙是推銷員!

說起法國巴黎, 雖然近些年有點走下坡路了, 仍不失為全球文青之人心所向。 在盧浮宮逛上三天三夜, 去塞納河邊漫個步, 在花神咖啡館隨便點一杯發呆整個下午, 那是即便伍迪·艾倫也無法抵抗的誘惑。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法國何以成為法國, 巴黎何以成為巴黎?

對一般巴黎市民來講, 聖母院也許只是個做彌撒的教堂,

對中國人來講, 巴黎聖母院也許只是鐘樓怪人凱西莫多敲鐘的地方,

然而它遠不止是凱西莫多敲鐘的地方。

(圖說:這年頭大家都喜歡敲鐘, 不過不在巴黎聖母院, 而在納斯達克。 )

還有凱西莫多的夢中情人艾斯梅拉達被處死的地方……

(圖說:Esmeralda艾斯梅拉達, 意譯為祖母綠的寶石, 是雨果筆下一位活色生香的吉普賽)

而對我來說, 它首先不是教堂。 除了鐘樓怪人, 這裡也是聖女貞德的平反昭雪的地方,

(圖說:劇照來自電影《聖女貞德的審判》。 )

這裡是拿破崙加冕的地方,

(圖說:是的, 就是他把王冠從教皇手裡搶過來, 給自己戴頭上的地方。 他就站在主祭壇那兒。 )

當然, 對我而言, 巴黎聖母院還有別樣的意味——它是我見到的第一座歐洲教堂。 再加個定語:第一座哥特式教堂。

以前看哥特式, 都是在電視雜誌裡。 記得有人說, 只要一看到有尖塔, 長得跟刺蝟似的, 就是哥特式。 其實巴黎聖母院正面長這樣,

(圖說:敦厚老實,不紮人。)

而典型的哥特式是這樣,

(圖說:躺槍路過……)

更嚴格地說來,是這樣,

但正因為巴黎聖母院的興建,法國人發明了飛扶壁。它成為哥特式教堂的樣板間,引領哥特式建築風靡全歐洲。

還有它家最著名的玫瑰花窗,直徑十幾米,每塊都不一樣。現在做玻璃的工藝發達了,幾百年前那可是價值連城。

傳說二戰時,在德軍入侵之前,巴黎市民自發地把玻璃一塊塊卸下來藏地下室裡。等德國人走了之後,又重新裝上,一塊都沒少。

但巴黎聖母院最牛的地方,遠遠不在這些皮囊。

它就是法國的開始。大概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會豐盛如此。

因為,無論在地理、政治還是精神上,這裡都是巴黎的子宮。

巴黎聖母院位於西岱島。羅馬人統治法國的時候,就在這裡做過神廟,後來法國成為天主教國家,開始在這裡建教堂。

等到12世紀中的時候,巴黎已經是國際大都市了,本地人和外地人都信天主教,宗教對大家來說跟吃飯睡覺沒區別,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原有教堂太小,做個彌撒跟擠地鐵差不多,這簡直有失國際大都市的臉面。

巴黎人就決定,搞個大的!

1163年,巴黎人開始重建巴黎聖母院。一種說法是,這甚至成了巴黎拉丁區的起源。

因為要建大教堂,就得有人才。但當時巴黎最有學問的人都在研究神學,都很務虛。稍微世俗點的,也是研究怎麼用宗教騙錢,哪懂腳踏實地修教堂啊,只能從外面請人。

從哪裡請?我看到一篇記錄說,從天主教大本營義大利請,請來的人就都講拉丁語,加上教堂一修就修到1345年,這些講拉丁語的人越聚越多,慢慢形成了拉丁區。

(圖說:在西方,會不會拉丁文,是檢驗一個人體面與否的標準。)

有了聖母院大教堂,就要有各種配套設施。神學院、修道院就發展起來了。藝術、法律、神學、醫學……各種高精尖人才越來越多,就又生出大學。

所以,我們會發現巴黎最好的大學都在拉丁區,比如索邦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相當於一個飛升版的北京海澱區。有了大學,人文也更發達,之後就有了舉世聞名的巴黎左岸。

(圖說:紅色區域為巴黎左岸,位於塞納河以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叫左岸而不是南岸……)

後來左岸又吸引了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等,他們帶著周身才華在這裡紮根,成長,巔峰,死去……單看在巴黎三大公墓裡,埋了多少大師!

於是就有了精神意義上的巴黎。

而政治意義上的法國,也從這裡開始。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據說曾有20多個國王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加冕儀式上,國王要跪到主教面前,主教把王冠帶到國王的頭上,像這樣,

(圖說;拿破崙的加冕禮不標準,請向虔誠的查理七世學習如何被)

如此,國王的權力才有合法性,這叫君權神授。

可以說,法國的人文、政治、信仰,都是巴黎聖母院孕育出來的。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子宮。通過一個教堂孕育出一個國家這種現象,全世界範圍都少有。

即便英國西敏寺、聖保羅教堂、梵蒂岡聖彼得教堂,哪裡都不像巴黎聖母院。中國也沒有,你說少林寺孕育出什麼了?

(圖說:少林CEO釋永信。算了……當我什麼都沒說。)

聖母院甚至是巴黎乃至法國的原點。在離聖母院正門20米的地上,有一塊銅牌,

可別認為這是個井蓋,這是巴黎“零公里”標誌。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說離巴黎有多少公里,都指的是離這個銅牌的距離。

看地圖,你會覺得巴黎圍著凱旋門向外輻射,似乎凱旋門才是中心。其實在法國人心目中,聖母院才是他們的中心。

(圖說:敦厚老實,不紮人。)

而典型的哥特式是這樣,

(圖說:躺槍路過……)

更嚴格地說來,是這樣,

但正因為巴黎聖母院的興建,法國人發明了飛扶壁。它成為哥特式教堂的樣板間,引領哥特式建築風靡全歐洲。

還有它家最著名的玫瑰花窗,直徑十幾米,每塊都不一樣。現在做玻璃的工藝發達了,幾百年前那可是價值連城。

傳說二戰時,在德軍入侵之前,巴黎市民自發地把玻璃一塊塊卸下來藏地下室裡。等德國人走了之後,又重新裝上,一塊都沒少。

但巴黎聖母院最牛的地方,遠遠不在這些皮囊。

它就是法國的開始。大概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會豐盛如此。

因為,無論在地理、政治還是精神上,這裡都是巴黎的子宮。

巴黎聖母院位於西岱島。羅馬人統治法國的時候,就在這裡做過神廟,後來法國成為天主教國家,開始在這裡建教堂。

等到12世紀中的時候,巴黎已經是國際大都市了,本地人和外地人都信天主教,宗教對大家來說跟吃飯睡覺沒區別,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原有教堂太小,做個彌撒跟擠地鐵差不多,這簡直有失國際大都市的臉面。

巴黎人就決定,搞個大的!

1163年,巴黎人開始重建巴黎聖母院。一種說法是,這甚至成了巴黎拉丁區的起源。

因為要建大教堂,就得有人才。但當時巴黎最有學問的人都在研究神學,都很務虛。稍微世俗點的,也是研究怎麼用宗教騙錢,哪懂腳踏實地修教堂啊,只能從外面請人。

從哪裡請?我看到一篇記錄說,從天主教大本營義大利請,請來的人就都講拉丁語,加上教堂一修就修到1345年,這些講拉丁語的人越聚越多,慢慢形成了拉丁區。

(圖說:在西方,會不會拉丁文,是檢驗一個人體面與否的標準。)

有了聖母院大教堂,就要有各種配套設施。神學院、修道院就發展起來了。藝術、法律、神學、醫學……各種高精尖人才越來越多,就又生出大學。

所以,我們會發現巴黎最好的大學都在拉丁區,比如索邦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相當於一個飛升版的北京海澱區。有了大學,人文也更發達,之後就有了舉世聞名的巴黎左岸。

(圖說:紅色區域為巴黎左岸,位於塞納河以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叫左岸而不是南岸……)

後來左岸又吸引了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等,他們帶著周身才華在這裡紮根,成長,巔峰,死去……單看在巴黎三大公墓裡,埋了多少大師!

於是就有了精神意義上的巴黎。

而政治意義上的法國,也從這裡開始。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據說曾有20多個國王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加冕儀式上,國王要跪到主教面前,主教把王冠帶到國王的頭上,像這樣,

(圖說;拿破崙的加冕禮不標準,請向虔誠的查理七世學習如何被)

如此,國王的權力才有合法性,這叫君權神授。

可以說,法國的人文、政治、信仰,都是巴黎聖母院孕育出來的。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子宮。通過一個教堂孕育出一個國家這種現象,全世界範圍都少有。

即便英國西敏寺、聖保羅教堂、梵蒂岡聖彼得教堂,哪裡都不像巴黎聖母院。中國也沒有,你說少林寺孕育出什麼了?

(圖說:少林CEO釋永信。算了……當我什麼都沒說。)

聖母院甚至是巴黎乃至法國的原點。在離聖母院正門20米的地上,有一塊銅牌,

可別認為這是個井蓋,這是巴黎“零公里”標誌。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說離巴黎有多少公里,都指的是離這個銅牌的距離。

看地圖,你會覺得巴黎圍著凱旋門向外輻射,似乎凱旋門才是中心。其實在法國人心目中,聖母院才是他們的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