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孕媽媽後期胎位不正,怎麼糾正胎位不正?這幾種方法很重要!

大多數孕媽媽在得知胎位不正後都特別擔心, 事實上, 當懷孕之8個月時, 有九成胎兒因頭部較重會自然轉正, 准媽媽無須太過於慌張, 只要定期產檢、和婦產科醫生配合良好, 是可以平安順利的生產的

什麼是胎位不正

“胎位”是指胎兒在母體子宮最接近宮頸的部位。 在懷孕初期, 因為羊水很多, 胎兒在子宮內動來動去, 姿勢和位置都會改變, 此時並沒有固定胎位。 到了准媽媽懷孕約7個月時, 子宮漸漸成長為 橢圓形, 這時候胎兒的位置才慢慢固定下來, 通常是胎頭較重, 朝下接近子宮頸的位置, 而腳部向上在活動空間較大的子宮底部, 這種頭下腳上的姿勢是正常“頭先露”的胎位

胎位是最接近子宮頸的部位, 因此也是胎兒出生時最先露出的部位。 除了頭骨先露的頭位是正常的胎位外, 其他如先露部是胎兒的臀部、是肩膀或手的橫位以及顏色面位和額位,

都屬於胎位不正的情形。 根據統計, 正常的頭位約占95、7%, 臀位約3、5%, 橫位約0、4%, 顏面位和額位各約0.2%

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的原因, 除了可能是孕媽媽盆骨太小, 胎頭無法進入外, 胎盤著床太低或臍帶太短都可能讓胎頭不易下降, 有些生過孩子的經產婦腹肌鬆弛,

到了9個月時, 胎位都可能還無法固定下來, 此外, 如果孕媽媽患有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 子宮畸形等情況, 胎位不正的概率也會增加

如何避免胎位不正

1、膝胸臥式

在懷孕7個月時, 可以做“膝胸臥式”的姿勢來讓胎位轉正, 但這種姿勢對孕媽媽來說其實不太舒服, 加上在這個時期胎位不正的比例約達.4分之一, 因此到了懷孕32周時, 如果仍有胎位不正的情形, 再來做膝胸臥式的姿勢矯正也不遲。 不過對這種方法, 也有許多醫生保留態度。 一是大腹便便的孕媽媽做起來很不舒服, 二是效果並不顯著, 若不幸發生雖然胎位轉正但臍帶卻繞到頸部而早產或併發症的情形, 實在是得不償失

膝胸臥式的做法:雙膝跪在軟墊上,

臉和肩膀貼在墊上, 胸部漸漸向膝部靠近, 然後將臀部抬高, 起初先維持這樣的姿勢約2分鐘, 待習慣後漸漸增加到10分鐘

2、胎位外轉術

在某些臀部或橫位元的情況下, 如果孕媽媽子宮未曾動過手術, 有人會考慮第一胎懷孕32周, 第二胎懷孕34周時施行“胎位外轉術”, 不過, 這種手術也可能引起胎盤早期剝離, 臍帶繞頸、子宮收縮或破裂的危險, 除非孕媽媽堅持 , 否則並不建議如此做

齊麗娟溫馨提示:懷孕26周前發現胎位不正別緊張, 只要規則產檢, 若無異議狀就可安心靜待胎兒自然轉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