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拉育良書記下水的關鍵道具《萬曆十五年》,究竟是怎樣一本書?

《人民的名義》中, 高育良原來是一名正直的官員, 穩重老練, 錢財不收, 沒想到竟倒在美人裙下。 高育良很欣賞高小鳳, 這位漂亮的服務員滿腹詩書,

令高書記十分吃驚, 她竟能跟他討論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而且評價一語中的!這本書究竟寫了什麼?高小鳳說了什麼, 為什麼能一句話就打動高書記?

《萬曆十五年》是一本非常獨特的歷史著作, 相比學術書籍, 它更加流行化, 但對比《明朝的那些事而》這種通俗故事,

它又有些嚴肅。

在這本書裡, 作者黃仁宇選擇了歷史上一個十分平淡的年份, 介紹了明神宗萬曆, 首輔張居正, 申時行以及清官海瑞, 將軍戚繼光, 哲學家李贄等人的經歷, 通過挖掘這些看似風光的人物各自的經歷中隱含的悲劇, 影射出他們所處的大明帝國表面繁榮下的無奈。

很多歷史書籍, 邏輯四平八穩, 敘述理所當然, 只考慮歷史進程 , 不關心個人的自我奮鬥, 但《萬曆十五年》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細心觀察了處在歷史進程中每個人的橫剖面, 分析了他們的情感, 欲望以及糾結, 以及由此導致的後果。

以萬曆皇帝舉例, 與我們一般人認識中皇帝至高無上, 說一不二的形象不同, 萬曆的人生可以說是很糾結甚至是痛苦的, 萬曆家教很嚴, 從小被教導要聽張居正的話, 親政以後, 有過兩年勤勉治國的時光, 他在這兩年中意氣風發, 充滿激情, 想要在皇帝的位置上幹出一番事業, 甚至在京城遭遇大旱時親自步行到天壇祈雨。

但在立儲的問題,

讓萬曆和朝廷文官大臣完全對立, 他希望立自己最喜歡的貴妃的兒子當太子(他希望立其子做太子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只有太子的母親才能和皇帝同葬)。 這件事又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大臣們用盡各種辦法阻止他, 上奏, 辭職, 逼得他無可奈何。

至此, 萬曆皇帝終於明白了自己這個皇帝只不過是封建禮教的一面旗幟, 是文官集團所製造的符號象徵, 從而灰心意冷。 甚至更深一層地說, 他只不過是這家帝國馬車上最尊貴的乘客, 而並不是他最初所想像的馬車夫, 他根本無力控制這個龐大帝國的前途, 他所作的決定根本什麼都不能改變, 即便他是皇帝, 因為帝國這架馬車被一股強大到無法想像的兩千年來所積累古老的力量所挾持著向前。

因而, 這麼一個早已失去控制的腐朽的龐大的帝國機器, 一步步走向終點的時刻也毫不令人奇怪了。 ——這也是作者想說的, 在萬曆十五年, 這麼一個沒有大事發生的年份, 我們的古老帝國的命運已經通過這些人物的悲劇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萬曆十五年》裡的幾個關鍵人物—萬曆、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陰陽兩面,一方面他們盡可能在做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且有益於社會的事情,另一面卻是人性在個人利益前的艱難取捨。

在這些人中,有名臣,有皇帝,有和稀泥、玩平衡的高手,有廉潔奉公、潔身自好到變態程度的人,有卓越的軍事家,有深刻的思想家,可是,不管他們的能力、性格、人生經歷和教育背景如何,最後的結局都算得上悲劇人物。

萬曆皇帝日趨荒于正事,消極怠工,不再對國事勵精圖治;首輔申時行想要維護王朝的穩定卻力不從心,最終卸職歸田;張居正在大刀闊斧的改革關節眼卻去世,其身後卻被參劾,以致子孫發配邊疆;古怪的模範官僚海瑞,清正廉潔,行使嚴正卻遭排擠,被迫退休;軍事將領戚繼光“他從來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範圍內,他已經做到至矣盡矣”,一代將領卻在貧病交迫中死去;哲學家李贄在獄中自刎,卻在汙血之中掙扎了兩天才死去……

高書記讀《萬曆十五年》,當然對於官僚的狀態心有所感,他深知權力在手的高處不勝寒,以及權鬥與人性相矛盾時的痛苦,所以在高小鳳說出“明朝的皇帝太難當了”,他會覺得心有戚戚。對比髮妻吳老師,吳老師享受、利用他的權力,樂在其中,自然不會和他說什麼當官不易的話,而小高卻能點中他的心事,理解他的不容易,像高育良書記這種學者型官僚,不一定被財色腐蝕,卻唯獨容易被“知音”打動。

《萬曆十五年》裡的幾個關鍵人物—萬曆、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陰陽兩面,一方面他們盡可能在做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且有益於社會的事情,另一面卻是人性在個人利益前的艱難取捨。

在這些人中,有名臣,有皇帝,有和稀泥、玩平衡的高手,有廉潔奉公、潔身自好到變態程度的人,有卓越的軍事家,有深刻的思想家,可是,不管他們的能力、性格、人生經歷和教育背景如何,最後的結局都算得上悲劇人物。

萬曆皇帝日趨荒于正事,消極怠工,不再對國事勵精圖治;首輔申時行想要維護王朝的穩定卻力不從心,最終卸職歸田;張居正在大刀闊斧的改革關節眼卻去世,其身後卻被參劾,以致子孫發配邊疆;古怪的模範官僚海瑞,清正廉潔,行使嚴正卻遭排擠,被迫退休;軍事將領戚繼光“他從來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範圍內,他已經做到至矣盡矣”,一代將領卻在貧病交迫中死去;哲學家李贄在獄中自刎,卻在汙血之中掙扎了兩天才死去……

高書記讀《萬曆十五年》,當然對於官僚的狀態心有所感,他深知權力在手的高處不勝寒,以及權鬥與人性相矛盾時的痛苦,所以在高小鳳說出“明朝的皇帝太難當了”,他會覺得心有戚戚。對比髮妻吳老師,吳老師享受、利用他的權力,樂在其中,自然不會和他說什麼當官不易的話,而小高卻能點中他的心事,理解他的不容易,像高育良書記這種學者型官僚,不一定被財色腐蝕,卻唯獨容易被“知音”打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