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太極健身功之樁攻

文/劉健魯東大學體育學院

“樁攻”是太極功夫的開門功, 是根基。 練習樁攻不僅可以提高下肢力量, 改善人們的平衡功能, 還可以疏通全身經絡、溫陽化陰、調節身心, 對於一些慢性病的康復也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一, 預防感冒:通過樁攻練習可使身體發熱, 血液迴圈加速, 熱能通達全身, 暢及四肢, 周身毛孔開, 可治療傷風感冒, 長期練習可以有效預防感冒的發生。

二, 健全脾胃:站樁放鬆入靜, 鍛煉肝脾胃, 可使腸胃蠕動功能加快產生腸鳴, 發動胃氣, 強固整個消化系統機能, 長期練習可以用絕腸胃病。

三, 降低血壓:緩和呼吸, 降低血壓, 柔和血管, 鬆弛神經。 腦下垂體內分泌均衡活動, 使淋巴腺、甲狀腺、腎上腺恢復健康, 調和氣血, 旺盛血液, 防止血管硬化, 使血壓恢復正常。

四, 強健心臟:松靜減輕心臟負擔, 增強心力, 心臟跳動緩慢, 增加休息, 心機能得以休息, 保證血液迴圈正常。

五, 補腎益精:精為命寶, 精衰則神衰則萬病生, 站樁能補精補腎、益陽壯陽、添髓活髓、恢復元神、增強體魄。

六, 補腦安神:站樁可以使大腦安靜下來, 讓大腦皮質神經得到特殊的休息, 使其運動轉向機能的恢復, 能量的消耗轉向能量的儲存和補充, 故能補腦安神, 對失眠神經衰弱的改善有著積極地作用。

下面我就介紹幾種常用樁攻及其訓練方法。

樁攻練習形式分為靜力樁和動力樁,

靜力樁屬於靜態練習形式, 動力樁為動態的鍛煉方式, 動靜結合對消業、增陽滌陰威力無窮。

(一)練習內容:

1.靜力樁包括太極樁、三體樁、弓步樁、五行樁, 動力樁(詳見圖解1-17);

2.動力樁包括開合樁、升降樁、弓步動力樁和馬步動力樁(詳見圖解2-18)。

(二)練習方法:

訓練時間可以靈活掌握, 早上、中午、晚間均可以練習。 但是對於初練者來講可以由高到低(重心), 由短到長(時間), 循序漸進的練習。 通常每週至少練習3天, 每天練習2次(早和晚), 8種功法交互練習控制在30分鐘左右為宜。

一、靜力樁

(一)太極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 身體直立, 頭正頂懸, 下頜微收, 兩臂自然向下松垂, 手指自然伸展, 指尖輕貼大腿外側, , 松腰斂臀, 兩腿微屈, 兩腳趾抓地, 呼吸自然平和, 精神集中, 意守丹田, 目視前方(圖1-1)。

2.身體保持中正不變。 左腳緩緩提起, 向左平行開步, 與肩同寬, 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中間。 雙手內旋, 向前平舉, 與肩同高同寬, 掌心向下, 掌指斜向前下方, 沉肩墜肘, 目視前方(圖1-2)。

3.兩腿屈膝下蹲成半馬步,

同時兩手臂外旋屈肘向胸前環抱呈抱球狀, 掌心向內, 掌指相對, 兩指相聚越10釐米, 兩臂環抱成弧形, 目視正前方(圖1-3)。

【目的】太極樁一是練氣, 調整呼吸, 使呼吸自然暢通;二是練習下盤的支撐力;三是端正身體姿勢;四是增強兩手掤勁的意識。

【要求】練習時用心領悟兩掌掌指間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力, 初練者身體重心可以略高一些, 時間每次3-5分鐘為宜, 隨著時間的推移, 身體重心可加大下蹲幅度, 時間亦可逐漸延長。

(二)三體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 身體自然直立, 肩臂松垂, 兩手輕貼兩腿外側, 頭頸正直, 下頜微內收, 含胸拔背, 斂臀收腹, 呼吸自然, 目視前方(圖1-4)。

2.左腳尖稍外擺。 兩手外旋, 沿身體兩側向上舉至頭前上方, 兩掌心相對, 指尖朝上。 目視前方(圖1-5)。

3.兩腿屈膝下蹲, 隨之右腳跟提起, 同時兩臂屈肘, 兩掌向內、向下按至腹前, 掌心向下, 掌指向前, 目視前方(圖1-6)。

4.右手上掤至胸前, 左手收在左腰側, 兩掌心向下, 掌指向前, 目視前方(圖1-7)。

5.左腳提起, 向前上步, 落地踏實, 屈膝前弓。 右腿屈膝, 重心落於兩腿中間偏後。同時左手向前上方按出,坐腕立掌,臂微屈,肘下垂,掌心斜向前下方,掌指斜向前上方。左手向下采按至腹前,掌跟貼在腹部,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上方。此為三體樁“左勢”(圖1-8)。此樁可左右交替練習,在靜站一定時間後,可換“右勢”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一是兩臂用意內合,用心體會兩掌的開、合之力。二是提高單腿支撐的運動能力。久練之後,對周身內勁及腰腿功夫的增長,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要求】要做到前掌、前腳尖、鼻尖三尖相照,肩、肘、手與胯、膝、足一一相合。氣貼背斂入脊骨,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每次練習不論時間的長短,都要持之以恆。

(三)弓步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兩腿外側,頭頸正直,下頜微內收,含胸拔背,斂臀收腹,呼吸自然,目視前方(圖1-9)。

2.左腳尖稍外擺。兩手外旋,沿身體兩側向上舉至頭前上方,兩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目視前方(圖1-10)。

3.兩腿屈膝下蹲,隨之右腳跟提起,同時兩臂屈肘,兩掌向內、向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1-11)。

4.右腳向前邁步,腳跟先著地,隨之腳掌落地踏實屈膝前弓。同時兩掌向前上方按出,臂微屈,肘下垂,兩掌與胸同高,沉腕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成弓步樁“右勢”(圖1-12)。此樁可左右交替練習,在靜站一定時間後,可換“左勢”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推掌時要用意微微前推,並體會空氣對掌的阻力,久練之後會產生推按的整體內勁。

【要求】弓步樁時重心落於兩腿之間,身體保持中正,頭上頂,沉肩墜肘,松腰斂臀,後退微屈,呼吸自然。

(四)五行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兩腿外側,頭頸正直,下頜微內收,含胸拔背,斂臀收腹,呼吸自然,目視前方(圖1-13)。

2.左腳尖稍外擺。兩手外旋,沿身體兩側向上舉至頭前上方,兩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目視前方(圖1-14)。

3.兩腿屈膝下蹲,隨之右腳跟提起,同時兩臂屈肘,兩掌向內、向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1-15)。

4.右腳提起,向前邁步,前腳掌落地,腳尖微內扣。同時雙手內旋上提至胸前,兩掌心相對(圖1-16)。

5.重心前移落於兩腿之間,後腳腳跟抬起,兩腳前腳尖著地,兩腿半屈半蹲,兩膝稍內扣。同時雙手前伸,右掌在前,左掌在右肘內側方。目視前方(圖1-17)。此樁在靜站一定時間後,可左右交替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此樁的練習意在提高兩足十趾的抓地能力以及兩腿的橫撐勁,使下肢步子更加牢固。

【要求】上體前傾時身體重心落於兩腳的前腳尖,成為不弓不馬的太極五行步,斂臀提襠,收腹弓腰,背脊上拔,頭頂上領,下頜微收,沉肩墜肘,全身放鬆,精力集中。

二、動力樁

(一)開合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直立,頭正頂懸,下頜微收,兩臂自然向下松垂,手指自然伸展,指尖輕貼大腿外側,,松腰斂臀,兩腿微屈,兩腳趾抓地,呼吸自然平和,精神集中,意守丹田,目視前方(圖2-1)。

2.身體保持中正不變。左腳緩緩提起,向左平行開步,與肩同寬,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中間。雙手內旋,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沉肩墜肘,目視前方(圖2-2)。

3.兩腿屈膝下蹲成半馬步,同時兩手臂外旋屈肘向胸前環抱呈抱球狀,掌心向內,掌指相對,兩指相聚約10釐米,兩臂環抱成弧形,目視正前方(圖2-3)。

4.在太極樁的基礎上,兩手臂做向外掤開與向內收合的練習(圖2-4、5)。

【目的】兩手臂外掤與內合培養“開中寓合、合中寓開”,逐漸形成意到、氣到、力到,內外合一,內勁渾厚圓滿的意識。

【要求】練習時呼吸要力求自然、平緩、通暢,不能憋氣。動作開時為吸氣,合時為呼氣。

(二)升降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直立,頭正頂懸,下頜微收,兩臂自然向下松垂,手指自然伸展,指尖輕貼大腿外側,,松腰斂臀,兩腿微屈,兩腳趾抓地,呼吸自然平和,精神集中,意守丹田,目視前方(圖2-6)。

2.身體保持中正不變。左腳緩緩提起,向左平行開步,與肩同寬,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中間。雙手內旋,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沉肩墜肘,目視前方(圖2-7)。

3.身法不變。兩腿屈膝下蹲成半馬步,同時兩臂屈肘,雙手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此為降樁(圖2-8)。

4.雙手慢慢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同時兩腿緩緩上升至直立,目視前方,此為升樁,一升一降反復練習(圖2-9)。

【目的】達到使勁力起於腳、通于背、達於手的協調練習,理解升練“掤”,降練“采”的目的。

【要求】上升時吸氣,下降時呼氣,呼吸要自然、平緩、通暢,不要憋氣。

(三)弓步動力樁

1.預備式:與弓步樁相同,從弓步雙按掌開始(圖2-10)。

2.身法不變。左腿屈膝,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左腿受壓後蹬地發力,使力通過膝胯上傳,將上體重心再移至右腿,隨之弓膝踏勁(圖2-11、12)。如此反復練習,可左右交替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提高下盤前後支撐力,也是練習前後腰、襠、胯、膝勁力的協調配合。

【要求】前後移動時,身體重心要保持平穩,不可上下起伏。

(四)馬步動力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站立,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兩腿外側,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圖2-13)。

2.左腳慢慢提起,向左平行開步,兩腳相聚與肩同寬,左腳落實。兩手內旋前平舉,與肩同寬同高,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目視前方(圖2-14)。

3.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臂屈肘,兩手下按至兩胯側,兩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2-15)。

4.下肢步法不變。兩手向兩側向上平舉,臂微屈,坐腕立掌,沉肩墜肘,兩掌心斜向前,掌指斜向上,目視前方(圖2-16)。

5.身體保持中正不變。右腳蹬地,使力上傳至胯後催動上體左移,重心移至左腿,左實右虛。左腿受壓後蹬地,使力上傳至胯後催動上體右移,隨之虛實開始轉換,接著身體重心再移至右腿(圖2-17、18)。如此反復練習。

【目的】通過重心的移動轉換提高下盤左右的支撐力。

【要求】注意松胯松膝,重心移動轉換要平穩。

重心落於兩腿中間偏後。同時左手向前上方按出,坐腕立掌,臂微屈,肘下垂,掌心斜向前下方,掌指斜向前上方。左手向下采按至腹前,掌跟貼在腹部,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上方。此為三體樁“左勢”(圖1-8)。此樁可左右交替練習,在靜站一定時間後,可換“右勢”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一是兩臂用意內合,用心體會兩掌的開、合之力。二是提高單腿支撐的運動能力。久練之後,對周身內勁及腰腿功夫的增長,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要求】要做到前掌、前腳尖、鼻尖三尖相照,肩、肘、手與胯、膝、足一一相合。氣貼背斂入脊骨,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每次練習不論時間的長短,都要持之以恆。

(三)弓步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兩腿外側,頭頸正直,下頜微內收,含胸拔背,斂臀收腹,呼吸自然,目視前方(圖1-9)。

2.左腳尖稍外擺。兩手外旋,沿身體兩側向上舉至頭前上方,兩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目視前方(圖1-10)。

3.兩腿屈膝下蹲,隨之右腳跟提起,同時兩臂屈肘,兩掌向內、向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1-11)。

4.右腳向前邁步,腳跟先著地,隨之腳掌落地踏實屈膝前弓。同時兩掌向前上方按出,臂微屈,肘下垂,兩掌與胸同高,沉腕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成弓步樁“右勢”(圖1-12)。此樁可左右交替練習,在靜站一定時間後,可換“左勢”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推掌時要用意微微前推,並體會空氣對掌的阻力,久練之後會產生推按的整體內勁。

【要求】弓步樁時重心落於兩腿之間,身體保持中正,頭上頂,沉肩墜肘,松腰斂臀,後退微屈,呼吸自然。

(四)五行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兩腿外側,頭頸正直,下頜微內收,含胸拔背,斂臀收腹,呼吸自然,目視前方(圖1-13)。

2.左腳尖稍外擺。兩手外旋,沿身體兩側向上舉至頭前上方,兩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目視前方(圖1-14)。

3.兩腿屈膝下蹲,隨之右腳跟提起,同時兩臂屈肘,兩掌向內、向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1-15)。

4.右腳提起,向前邁步,前腳掌落地,腳尖微內扣。同時雙手內旋上提至胸前,兩掌心相對(圖1-16)。

5.重心前移落於兩腿之間,後腳腳跟抬起,兩腳前腳尖著地,兩腿半屈半蹲,兩膝稍內扣。同時雙手前伸,右掌在前,左掌在右肘內側方。目視前方(圖1-17)。此樁在靜站一定時間後,可左右交替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此樁的練習意在提高兩足十趾的抓地能力以及兩腿的橫撐勁,使下肢步子更加牢固。

【要求】上體前傾時身體重心落於兩腳的前腳尖,成為不弓不馬的太極五行步,斂臀提襠,收腹弓腰,背脊上拔,頭頂上領,下頜微收,沉肩墜肘,全身放鬆,精力集中。

二、動力樁

(一)開合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直立,頭正頂懸,下頜微收,兩臂自然向下松垂,手指自然伸展,指尖輕貼大腿外側,,松腰斂臀,兩腿微屈,兩腳趾抓地,呼吸自然平和,精神集中,意守丹田,目視前方(圖2-1)。

2.身體保持中正不變。左腳緩緩提起,向左平行開步,與肩同寬,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中間。雙手內旋,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沉肩墜肘,目視前方(圖2-2)。

3.兩腿屈膝下蹲成半馬步,同時兩手臂外旋屈肘向胸前環抱呈抱球狀,掌心向內,掌指相對,兩指相聚約10釐米,兩臂環抱成弧形,目視正前方(圖2-3)。

4.在太極樁的基礎上,兩手臂做向外掤開與向內收合的練習(圖2-4、5)。

【目的】兩手臂外掤與內合培養“開中寓合、合中寓開”,逐漸形成意到、氣到、力到,內外合一,內勁渾厚圓滿的意識。

【要求】練習時呼吸要力求自然、平緩、通暢,不能憋氣。動作開時為吸氣,合時為呼氣。

(二)升降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直立,頭正頂懸,下頜微收,兩臂自然向下松垂,手指自然伸展,指尖輕貼大腿外側,,松腰斂臀,兩腿微屈,兩腳趾抓地,呼吸自然平和,精神集中,意守丹田,目視前方(圖2-6)。

2.身體保持中正不變。左腳緩緩提起,向左平行開步,與肩同寬,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中間。雙手內旋,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沉肩墜肘,目視前方(圖2-7)。

3.身法不變。兩腿屈膝下蹲成半馬步,同時兩臂屈肘,雙手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此為降樁(圖2-8)。

4.雙手慢慢向前平舉與肩同高同寬,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同時兩腿緩緩上升至直立,目視前方,此為升樁,一升一降反復練習(圖2-9)。

【目的】達到使勁力起於腳、通于背、達於手的協調練習,理解升練“掤”,降練“采”的目的。

【要求】上升時吸氣,下降時呼氣,呼吸要自然、平緩、通暢,不要憋氣。

(三)弓步動力樁

1.預備式:與弓步樁相同,從弓步雙按掌開始(圖2-10)。

2.身法不變。左腿屈膝,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左腿受壓後蹬地發力,使力通過膝胯上傳,將上體重心再移至右腿,隨之弓膝踏勁(圖2-11、12)。如此反復練習,可左右交替練習,姿勢相同,惟左右方向不同。

【目的】提高下盤前後支撐力,也是練習前後腰、襠、胯、膝勁力的協調配合。

【要求】前後移動時,身體重心要保持平穩,不可上下起伏。

(四)馬步動力樁

1.預備式: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站立,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兩腿外側,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圖2-13)。

2.左腳慢慢提起,向左平行開步,兩腳相聚與肩同寬,左腳落實。兩手內旋前平舉,與肩同寬同高,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下方,目視前方(圖2-14)。

3.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臂屈肘,兩手下按至兩胯側,兩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圖2-15)。

4.下肢步法不變。兩手向兩側向上平舉,臂微屈,坐腕立掌,沉肩墜肘,兩掌心斜向前,掌指斜向上,目視前方(圖2-16)。

5.身體保持中正不變。右腳蹬地,使力上傳至胯後催動上體左移,重心移至左腿,左實右虛。左腿受壓後蹬地,使力上傳至胯後催動上體右移,隨之虛實開始轉換,接著身體重心再移至右腿(圖2-17、18)。如此反復練習。

【目的】通過重心的移動轉換提高下盤左右的支撐力。

【要求】注意松胯松膝,重心移動轉換要平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