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軍事要塞 現在蘭州的“營” 蘭州地名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翻開蘭州地圖冊, 我們能夠看到許多以“營”命名的地方, 那些散落在市區各個地方的“營”是蘭州地名中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

在市區繁華熱鬧地段有費家營、柳家營、陳官營;在市區邊上有清水營、太子營等;在皋蘭山上有頭營子、二營子、三營子等, 在榆中等地有范家營、袁家營、高營、徐家營……軍隊駐紮的地方或集體到野外活動的住地, 被人們稱之為營, 這些“營”給我們保留了過去的軍事資訊。

在榆中、永登、皋蘭等地方就能聽到營子的地名, 看到營子的遺址, 這些營子大部分位於軍事要衝。 這些“營子”修建的年代不同,

命名的原因各異, 背後的故事也是各不相同的。

源自美好風光的清水營

地圖上的營子給我們無數遐想。 大興營、詹家營、高墩營、太子營、夏官營、定遠營、小康營、柳家營、費家營、陳官營等等。

“營”是軍隊駐紮的地方。 凡是戰爭頻繁發生的地方,

以“營”命名的地方也就相對多一點。 但也有些地方, 雖然經常發生戰爭, 卻很少用“營”來做地名, 這與人們的習俗、文化水準有一定的關係。

蘭州的營子主要集中在榆中境內。 據記載, 在清代, 榆中境內有七十二營, 當地還流傳著一些關於七十二營的傳說。

從西漢開始, 人們就在榆中境內修築城池營堡, 用來守禦。 尤其在西夏和北宋爭奪此地時, 為防守軍事要地人們修築了不少城堡。 這些城堡在元代大部分傾廢, 現在能保留下來的營子絕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

營子的名稱非常有意思, 有些由當地風光而命名;有些則是軍屯轉為民屯的見證;還有些是戰爭結束後命名的。

蘭州市七裡河區有個地方叫清水營, 離花寨子不遠。

不用到實地去, 聽這個名字, 就知道命名時, 那裡風光秀麗, 清泉流淌。 清水營是明朝初年命名的, 人們之所以把這裡稱之為清水營, 是因為這個地方, 溝穀縱橫, 地勢險要, 戰略位置比較重要, 肅王才於此地設立了兵營, 派兵屯墾。 人們依據一條溝裡流淌的清泉, 將這裡命名為清水營。

渴望和平的定遠營

作為軍事重鎮的蘭州, 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漢代開始, 這裡就成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跳板和橋頭堡。 從漢朝控制絲綢之路要道和渡口的前哨, 到清代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後方基地, 蘭州同軍事密切相連。

無數次, 前往西域、青藏高原的大軍, 都是從蘭州渡河的, 蘭州不少營子就是遠征大軍曾經休息過的地方。

營是指軍隊用來長期駐紮的地方;堡是指土築的小城;寨則是指防衛所用的木柵, 後多指四面環圍的駐軍處。 所以, 軍隊的營壘被稱之為營, 而老百姓為防禦匪盜而修建的土圍子只能稱之為堡。

榆中縣有個定遠營, 這個地方位於蘭州到西安的交通要道上, 是一個繁華熱鬧的集鎮,

它的命名就和唐代的一次遠征有關係。 據記載, 唐開元元年, 朔方軍大總管郭元振率軍西征, 路過此地, 出於防守的需要, 士兵們在此修築了一座城堡。 郭元振所率的大軍名稱叫定遠軍, 其意是平定邊遠, 隱含著期望和平的意思, 人們將修築的城堡取名為定遠營。 大軍走後, 這裡就作為驛站長久地保存了下來。

扶蘇曾經駐守的太子營

並不是所有的“營子”都有歷史記載,歲月久遠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一些營子名字的真正來歷了。榆中縣有一個地名叫太子營,顯然與一個太子有關。這個地名引起了許多人的猜想,是哪位太子到過這裡呢?

太子營在榆中清水鄉西北部,這個地方還保留著一些城堡的遺跡。當地曾經流傳過一個民間傳說,它給人們說出了太子營的來歷。

長期研究榆中地方風物傳說的金吉泰說,民間傳說太子營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太子駐紮過的地方。西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征討匈奴,扶蘇太子監軍。他們在榆中境內設立了榆中縣,同時又沿著黃河修築了防禦工事———秦長城,今天太子營一帶就是扶蘇住過的地方。

關於太子營的來歷民間還有一種傳說。傳說三國時,董卓率兵東進,失敗後退守榆中屯田,同時在這個地方修築了城堡,民間傳說董卓軍中有一位太子,在此營中駐紮,所以就被人們命名為太子營。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權臣,東漢隴西臨洮人(今岷縣),曾經擔任過並州牧等職,後來響應何進號召帶兵進洛陽,剿滅宦官,結果等他進洛陽時,何進已經被殺,袁紹等人又殺了宦官,出現了權力真空。董卓順利把持了朝政,後來殘暴荒淫,被呂布和王允所殺。在東漢末期,董卓沒有到洛陽之前,主要活動在西北等地,掌握重兵。或許到過榆中,但不會有太子來此。

太子是專門用來稱呼王儲的,只能和首都或王國有關。實際上,距離太子營不遠就是榆中夏官營,曾經是西秦國都,可能是西秦太子來此駐紮。據記載,乞伏乾歸建立西秦以後,曾任命太子乞伏火只磐領尚書令,有可能就是這位太子的駐紮之地。

榆中七十二營傳說

人們曾經統計過,蘭州市所屬的三縣五區以“營”命名的地名大約有一百多個。這些地名,有些是根據民間傳說命名的,有些則是來自於一次具體的軍事行動。清代皋蘭有:費家營、柳家營、雙營子、清水營、崗家營、陳官營;頭營子、二營子、三營子。榆中縣及其周邊則有七十二營之說:袁家營、高營、徐家營、定遠營、夏官營等等。許多資料上都給我們列出了榆中七十二營的具體名稱。

有民間傳說七十二營是趙充國屯田時留下的,但是這些僅僅是傳說而已。榆中有個地方叫秦啟營,屬七十二營之一,則又是另外一種說法。秦啟營在榆中連搭一帶,那裡半山半川,屬於山地和川地的過渡地。民間傳說,唐代在此地駐紮著一支部隊,使用青旗為標誌,所以當地居民把這個地方稱之為青旗營,後來有個姓秦的人家居住在這個地方,所以就演變成了秦啟營。

早在漢代人們已經將在一定地區駐屯和在京城宿衛的軍隊編組為營;三國、晉、隋、唐的禁軍都編有營;明代京軍曾編有33個營;清末新軍設步兵、馬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等營;中華民國時期,營被保留,隸屬於團。蘭州榆中境內以營命名的地方,絕大部分是清代的。

其實,榆中的絕大部分營子是清朝修築的,究其原因,這裡是通往西安等地必經之路。在清末到民國的混亂局勢中,這裡有許多軍閥在此地混戰。人們為了防禦匪盜,保護生命財產,對以前的軍營進行了擴充修繕,並以當地的家族命名,也就出現了許多以姓氏為名的“營子”。

營子見證一個地方的故事,留下了許多的傳說。不管是真是假,我們只有把它們當做故事來聽,因為它們是來自古代的聲音。

並不是所有的“營子”都有歷史記載,歲月久遠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一些營子名字的真正來歷了。榆中縣有一個地名叫太子營,顯然與一個太子有關。這個地名引起了許多人的猜想,是哪位太子到過這裡呢?

太子營在榆中清水鄉西北部,這個地方還保留著一些城堡的遺跡。當地曾經流傳過一個民間傳說,它給人們說出了太子營的來歷。

長期研究榆中地方風物傳說的金吉泰說,民間傳說太子營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太子駐紮過的地方。西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征討匈奴,扶蘇太子監軍。他們在榆中境內設立了榆中縣,同時又沿著黃河修築了防禦工事———秦長城,今天太子營一帶就是扶蘇住過的地方。

關於太子營的來歷民間還有一種傳說。傳說三國時,董卓率兵東進,失敗後退守榆中屯田,同時在這個地方修築了城堡,民間傳說董卓軍中有一位太子,在此營中駐紮,所以就被人們命名為太子營。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權臣,東漢隴西臨洮人(今岷縣),曾經擔任過並州牧等職,後來響應何進號召帶兵進洛陽,剿滅宦官,結果等他進洛陽時,何進已經被殺,袁紹等人又殺了宦官,出現了權力真空。董卓順利把持了朝政,後來殘暴荒淫,被呂布和王允所殺。在東漢末期,董卓沒有到洛陽之前,主要活動在西北等地,掌握重兵。或許到過榆中,但不會有太子來此。

太子是專門用來稱呼王儲的,只能和首都或王國有關。實際上,距離太子營不遠就是榆中夏官營,曾經是西秦國都,可能是西秦太子來此駐紮。據記載,乞伏乾歸建立西秦以後,曾任命太子乞伏火只磐領尚書令,有可能就是這位太子的駐紮之地。

榆中七十二營傳說

人們曾經統計過,蘭州市所屬的三縣五區以“營”命名的地名大約有一百多個。這些地名,有些是根據民間傳說命名的,有些則是來自於一次具體的軍事行動。清代皋蘭有:費家營、柳家營、雙營子、清水營、崗家營、陳官營;頭營子、二營子、三營子。榆中縣及其周邊則有七十二營之說:袁家營、高營、徐家營、定遠營、夏官營等等。許多資料上都給我們列出了榆中七十二營的具體名稱。

有民間傳說七十二營是趙充國屯田時留下的,但是這些僅僅是傳說而已。榆中有個地方叫秦啟營,屬七十二營之一,則又是另外一種說法。秦啟營在榆中連搭一帶,那裡半山半川,屬於山地和川地的過渡地。民間傳說,唐代在此地駐紮著一支部隊,使用青旗為標誌,所以當地居民把這個地方稱之為青旗營,後來有個姓秦的人家居住在這個地方,所以就演變成了秦啟營。

早在漢代人們已經將在一定地區駐屯和在京城宿衛的軍隊編組為營;三國、晉、隋、唐的禁軍都編有營;明代京軍曾編有33個營;清末新軍設步兵、馬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等營;中華民國時期,營被保留,隸屬於團。蘭州榆中境內以營命名的地方,絕大部分是清代的。

其實,榆中的絕大部分營子是清朝修築的,究其原因,這裡是通往西安等地必經之路。在清末到民國的混亂局勢中,這裡有許多軍閥在此地混戰。人們為了防禦匪盜,保護生命財產,對以前的軍營進行了擴充修繕,並以當地的家族命名,也就出現了許多以姓氏為名的“營子”。

營子見證一個地方的故事,留下了許多的傳說。不管是真是假,我們只有把它們當做故事來聽,因為它們是來自古代的聲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