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趙括與東漢馬援、三國馬超,他們會有血緣關係?真實情況如何

戰國時期, 秦趙兩國在長平對峙。 後來, 趙國派趙括代替原來的主帥廉頗, 主動出擊中了秦軍白起設下的埋伏。 斷絕糧道, 沒有援軍, 突圍不成, 以致45萬趙軍在此戰役中全軍覆沒, 只有少數年紀幼小的被放回去報信。 因為此戰的失利, 後世人們把趙軍主帥趙括冠以“紙上談兵”的典型代表。 此標籤就成了趙括的人生標誌。

趙括和馬姓有什麼關係?趙括之父趙奢, 因戰功而被趙王封為“馬服君”之爵位, 趙括在父親去世後承襲此爵位, 世人也稱其為“馬服子”, 後代便以馬服為氏。 按春秋戰功時期的慣例, 一般第三代後, 便會有後世子孫以“馬服”作為氏, 傳統的說法, 他們仍然是姓贏, 氏為“馬服氏”, 單獨立祀。 後來又去掉服字, 只稱馬氏。 趙奢就是中華姓氏馬氏的始祖。 在西漢武帝時期馬家後代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定居下來, 所以《姓譜》書中有記載說,

扶風是“馬”姓的發源地。 至於, 後來其它少數民族中也有改姓馬的, 卻和他們沒什麼關係。

東漢初期, 漢光武帝劉秀稱帝時, 馬援還在隴右隗囂的陣營中, 很受器重, 在其麾下效力, 參謀軍機政務。 曾力勸隗囂不要投入在蜀地稱帝的公孫述, 而選擇向東方的劉秀政權歸服。

隗囂想割據隴右稱王於漢分廷抗立時, 馬援多次寫信勸說無效, 最後只得向劉秀獻計攻伐隗囂。 西元32年, 漢光武帝劉秀親征隗囂, 經過幾番苦戰, 消滅了隗囂的軍事集團, 平定隴右, 收復天水16縣。 戰爭中, 馬援對當地的地理很熟知, 指點山川形勢, 用米堆成山川河谷的圖示, 引導漢軍的進攻與行動路線, 對戰局的分析也相當透徹。

之後的馬援繼續為東漢帝國建功立業, 先後平定羌亂, 平定嶺南, 北擊烏桓。 在第二次平定嶺南的叛亂時, 年紀已經62歲的他, 向漢光武帝請命出征, 染病死於軍中, 詮釋了將軍就當“馬革裹屍還”的豪邁氣概。 然而, 在他去世後, 卻遭致小人誣陷。 不明就理的劉秀相信了那些誣告之人, 馬援被封的爵位被收回, 死了也只能草草下葬。 漢明帝時, 西元60年, 馬援的女兒被立為皇后。 為避嫌, 雲台畫像為光武帝功臣戰將立傳時, 並未將其列入。 漢章帝時, 追諡馬援為忠成侯, 基本上恢復其名譽。

三國時期, 白袍銀槍將馬超的形象, 喜愛三國的人們是眾所皆知, 其勇武堪與呂布相當。 曹操對他的評價是, “馬兒不死, 吾無葬地也”。 馬超的身世在《三國志》中, 描述也很簡單, 但他有一點和馬援是相同的, 就是他們祖籍都是扶風人, 也就是今天的陝西楊淩。 史書中並未提及馬超與馬援的關係, 在《三國志平話》這本書中, 馬超為東漢光武帝馬援十世之孫,但它不是史書,只是民間傳說。不過,從其袓籍與馬援相同這一點來分析,馬超為馬援的後人這一說法,可靠性還是比較高的。而他們的來源,都源起于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

後世中,馬姓名人輩出,當代也有不少。你能舉出他們來嗎?

馬超為東漢光武帝馬援十世之孫,但它不是史書,只是民間傳說。不過,從其袓籍與馬援相同這一點來分析,馬超為馬援的後人這一說法,可靠性還是比較高的。而他們的來源,都源起于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

後世中,馬姓名人輩出,當代也有不少。你能舉出他們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