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新疆漢族小夥遇見維吾爾族“恰克恰克”之後的故事

學習學習, “恰克恰克”是維吾爾語笑話的意思

2017年4月25日, 是新疆著名笑星王洋實現夙願的日子。 為了這一天, 他盼了整整五年。

五年前的這一天,

王洋在媽媽和翻譯的陪同下, 來到伊犁, 鄭重地拜望了病中的維吾爾人熱愛的“恰克恰克”宗師——伊沙木·庫爾班老先生。 那一天, 老人非常精神, 破例地聊了一整天, 並高興地收下了王洋這個關門弟子並且是唯一的漢族弟子。

然而, 2013年9月15日, 在那個業內人士頗為重視的“拜師儀式”尚未來得及舉行的時候, 老人卻因病仙逝了。

這一天, 在眾名人的見證下, 王洋的拜師願望終於如願以償。

4月25日上午, 烏魯木齊希爾頓酒店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拜師儀式。

在人們心中“永遠的阿凡提”、殿堂級民間幽默語言大師、維吾爾族“恰克恰克”一代宗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伊沙木·庫爾班的畫像前, 王洋和已故大師的兒子馬合木提·伊沙木互換維吾爾族小花帽, 緊緊擁抱在一起。 那一刻, 王洋正式成為伊沙木·庫爾班大師的關門弟子及唯一漢族弟子, 他們也成為了一家人。

結緣“恰克恰克“大師伊莎木

這年10月, 王洋在阿瓦提的一次演出中, 相識了維吾爾族歌星艾爾肯。

當他介紹自己是相聲演員時, 艾爾肯說:“我們維吾爾族也有類似相聲的‘恰克恰克’(維吾爾語就是笑話的意思)。 還有像侯寶林老師一樣的大師伊沙木·庫爾班, 我和他的兒子馬合木提·伊沙木很熟, 有機會的話介紹你們認識, 要是能把漢族的相聲和維吾爾族‘恰克恰克’結合在一起, 那不是更具現代新疆特色嗎?”

當晚, 王洋失眠了。 他開始查閱資料、詢問前輩。 越瞭解“恰克恰克”, 他就越想拜伊沙木·庫爾班為師。 向大師探求相聲和“恰克恰克”的共性和特點、探索二者的融合, 也成為了王洋的夢想。

“恰克恰克”代表性傳承人伊沙木·庫爾班

2012年3月, 經艾爾肯引薦, 王洋見到了伊沙木大師的兒子馬合木提·伊沙木。

在王洋心裡, 拜師是件極重要的事兒。 在馬合木提的力薦下, 伊沙木大師也想見見這個有著大志向的小年輕。 2012年4月25日, 做好充分準備的王洋帶著媽媽和翻譯終於來到了伊寧。

上門前, 王洋給老人打了電話。 他們按照所說地址尋到了社區附近。 當社區居民得知他們是來找伊沙木大師的,

就像是來了貴客一般, 熱情地迎了過來, 幾乎是簇擁著把他們送到了伊沙木大師的家門口。

伊沙木·庫爾班大師

一見結下師徒緣

“我永遠忘不了見到伊沙木老師的那一幕!他西裝革履地站在門邊, 雙手扶著牆, 因為要吃力地堅持, 身體已在微微顫抖。房子裡放著輪椅和擔架,可老人偏偏這麼站著迎我,我不過是一個小字輩啊!”說到這裡,王洋已是熱淚盈眶。

那天,王洋和伊沙木大師促膝交談了整整一下午。

從“恰克恰克”說到相聲;從雙語的笑點結合說到二者的繼承和創新。其間,王洋不止一次擔憂老人家身體吃不消,勸大師休息。可大師卻像遇到了知音,饒有興趣地談論每個話題,時時都能聽到大師精彩、幽默的詞句。起初,老人對收徒還有些猶豫;後來,大師高興地說:“你是一個有靈性的孩子。很專心、很用心、也很有想法。我收下你了,你是我所有徒弟中唯一的漢族學生。”

當聽到要把相聲和“恰克恰克”結合,伊沙木老人激動地說:“這是新疆各族人民情感的延續,愛的延續。這是對新疆這片土地文化的認同,對新疆語言魅力的傳遞。”伊沙木老人的這些話,讓王洋始終銘刻在心。

臨別,伊沙木大師堅持要送他們。揮手告別了大師,三個人就站在大門外抹起了眼淚。

王洋和伊莎木老師合影

5年終圓拜師願

離開大師後,王洋開始策劃著拜師大事。他要叩拜這位“恰克恰克”的殿堂級語言大師,他要在伊沙木大師面前立志,將“恰克恰克”發揚光大。

《紮巴依的春天》這首唱響天山南北的“神曲”歌詞創作也正是得益於“恰克恰克”的啟發。“攢勁得很,老道得很……”這些歌詞也深受大家喜愛。

2013年9月15日,就在王洋四處忙碌著演出時,傳來噩耗:伊沙木大師因病在家中去世。王洋痛心疾首,難道拜師的夢破滅了麼?

就在2017年3月,一場演出讓王洋再次點燃了拜師夢想。他代表新疆青聯和團委赴和田地區慰問演出時,主持人介紹了他一大堆頭銜,底下的觀眾並無反應。主持人靈機一動,加了一句:“他是我們伊沙木大師的關門弟子”,話音未落,掌聲四起。台下的維吾爾族群眾齊聲高呼著伊沙木大師的名字。

這就是大師的影響力,於是有了5年後的這場特別的拜師儀式。

身體已在微微顫抖。房子裡放著輪椅和擔架,可老人偏偏這麼站著迎我,我不過是一個小字輩啊!”說到這裡,王洋已是熱淚盈眶。

那天,王洋和伊沙木大師促膝交談了整整一下午。

從“恰克恰克”說到相聲;從雙語的笑點結合說到二者的繼承和創新。其間,王洋不止一次擔憂老人家身體吃不消,勸大師休息。可大師卻像遇到了知音,饒有興趣地談論每個話題,時時都能聽到大師精彩、幽默的詞句。起初,老人對收徒還有些猶豫;後來,大師高興地說:“你是一個有靈性的孩子。很專心、很用心、也很有想法。我收下你了,你是我所有徒弟中唯一的漢族學生。”

當聽到要把相聲和“恰克恰克”結合,伊沙木老人激動地說:“這是新疆各族人民情感的延續,愛的延續。這是對新疆這片土地文化的認同,對新疆語言魅力的傳遞。”伊沙木老人的這些話,讓王洋始終銘刻在心。

臨別,伊沙木大師堅持要送他們。揮手告別了大師,三個人就站在大門外抹起了眼淚。

王洋和伊莎木老師合影

5年終圓拜師願

離開大師後,王洋開始策劃著拜師大事。他要叩拜這位“恰克恰克”的殿堂級語言大師,他要在伊沙木大師面前立志,將“恰克恰克”發揚光大。

《紮巴依的春天》這首唱響天山南北的“神曲”歌詞創作也正是得益於“恰克恰克”的啟發。“攢勁得很,老道得很……”這些歌詞也深受大家喜愛。

2013年9月15日,就在王洋四處忙碌著演出時,傳來噩耗:伊沙木大師因病在家中去世。王洋痛心疾首,難道拜師的夢破滅了麼?

就在2017年3月,一場演出讓王洋再次點燃了拜師夢想。他代表新疆青聯和團委赴和田地區慰問演出時,主持人介紹了他一大堆頭銜,底下的觀眾並無反應。主持人靈機一動,加了一句:“他是我們伊沙木大師的關門弟子”,話音未落,掌聲四起。台下的維吾爾族群眾齊聲高呼著伊沙木大師的名字。

這就是大師的影響力,於是有了5年後的這場特別的拜師儀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