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7類常見兒童致聾藥物

孩子生病了難免要選擇藥物治療, 可是很多藥物會對兒童產生耳毒性甚至導致耳聾。 根據2013年《藥源性耳聾防治研究進展》報導, 導致耳聾原因有很多, 其中有一部分兒童的聽力殘疾是由藥物毒副反應造成的。 隨著各種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與應用, 臨床醫生對抗生素的選擇範圍有了明顯拓寬, 再加上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耳毒性認識的提高, 濫用氨基糖苷類的抗生素的情況日益減少。

兒童容易發生藥物性耳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 兒童患感冒發燒和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幾率比成人要高很多, 容易引發中耳炎, 治療不當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聽力;

其次, 兒童的內耳及聽神經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對耳毒性藥物比較敏感。 新生兒和嬰幼兒由於腎功能不健全, 對藥物排泄能力差, 更易發生藥物性耳聾。

因此, 家長在孩子生病時勿病急亂投醫,

應及時向專業兒科醫生、兒科藥師諮詢, 謹慎選擇兒童用藥。

那麼哪些藥物可能會導致兒童永久性耳聾呢?目前發現的耳毒性藥物達100多種, 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藥物:

常見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小諾黴素、托布黴素等。 這些藥物不僅全身使用時有耳毒性, 中耳局部使用時對內耳也有毒性。 根據2014年《不可忽視的兒童藥物性耳聾》的文獻報導,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引起的耳聾約占藥物耳聾患者人數的1/3左右, 所以臨床上使用此類抗生素時要嚴格按照兒科專科醫生、專科藥師的指導用藥。

2.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藥物:

常見的有紅黴素、氯黴素、紫黴素、卷麯黴素、萬古黴素、多粘菌素B等。

如氯黴素全身應用時具有耳毒性作用, 局部滴耳可引起聽力下降。 多黏菌素可引起前庭損害, 有時可有耳鳴, 但無聽覺損害, 這類神經症狀容易在鞘內注射較大劑量時出現, 停藥後緩解。

3.抗腫瘤藥物:

常見的有順鉑、長春新堿、氮芥、甲氨蝶呤、博來黴素等, 使用不當皆可損傷

內耳毛細胞, 造成不可逆耳聾。

4.利尿藥:

臨床常用利尿藥呋塞米(速尿)、布美他尼(丁尿胺)、依他尼酸(利尿酸)等引起的聽力損傷多是雙側對稱性, 常常伴有耳鳴, 但通常是可逆的。

5.解熱鎮痛藥: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保泰松等。 其中最常見的阿司匹林可引起40分貝的雙側對稱聽力損失, 多數可逆, 但也有因誤用藥造成嚴重耳鳴後遺症和永久性聽力損傷的;同時阿司匹林還會增加患兒Reye綜合征的風險,

故不推薦作為退熱劑在兒童中應用。

6.中藥:

烏頭堿、重金屬鹽(汞、鉛、砷等), 如果使用不當都會導致不可逆性耳聾。

7.其他藥物:

常見的苯巴比妥類藥物、奎寧等臨床上使用需要進行治療藥物監測, 如果使用不當, 也都可以導致耳聾。

最後需要再次提醒家長的是,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勿隨意給孩子使用藥物, 應在兒童專科醫生、專科藥師診斷指導下安全用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