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檜在遺囑中透露出真實的嶽飛

2006年某拆遷開發建設過程中發掘的一宋代古墓, 出土了包括秦檜親筆遺囑在內的一批重要文物。

據未經證實的消息透露, 有關文物部門已經初步確定該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檜親筆書寫的「政治遺囑」, 對其生前的行為作了一定的辯解, 並對中國知識份子(士大夫)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該份被專家初步認定為秦檜「政治遺囑」的文物, 書寫在一塊長達2.2米、寬約50公分的綢緞上, 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初步鑒定秦檜該份遺囑作于高宗紹興十四年(1145年), 時年55歲(秦檜生於哲宗元祐五年, 1090年), 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 嶽飛含冤被殺(紹興十一年臘月, 1142年1月)後三年。

秦檜在該份遺囑中, 首先告誡子孫遠離政治, 自己深知將「獲譴汗青」, 「蒙羞萬年」, 叮囑子孫在他死後萬莫貪戀祿位, 急流勇退, 也不可在後為他平反, 「庶幾可得苟全性命」, 並對幾個已身據高位的族人詳細指示了退出政壇的方略。

專家正是據此認定此書信為家族內的政治遺囑。

秦檜在該份遺囑中表明自己堅信對金議和是當時的「國情」下保全家國的唯一出路, 也曾經和嶽飛直接探討過此問題, 但嶽飛表示「要為不可為之事」。

秦檜在遺囑中說, 高宗與嶽飛的晤談一概秘密進行, 他也不能與聞。 但事後高宗告訴他, 嶽飛一再表態自己只想收復北方迎還二帝, 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 待成功後願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歸田。 至於帝位歸屬, 嶽飛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間事」, 沒有旗幟鮮明地表態。 秦檜在遺囑中對岳飛的戰功給予很高評價, 認為嶽飛的善戰為其議和提供相當大的便利空間, 以打促談效果很好。

但嶽飛有功名心,

性格也比較孤僻, 與人不好相處, 容易招疑招忌, 好多次甚至與皇帝言語不合而撂挑子走人, 與皇帝結了深怨。 岳飛不大考慮高宗本人的利益, 不僅和被囚敵國的欽宗有謠傳中的來往, 還多次當面勸高宗立嗣。 高宗本人因有隱疾(據後世醫學推斷是陽痿)而無子嗣, 因此十分懷疑嶽飛擁兵欲立擁立之功, 犯了人臣的大忌, 違背了祖宗傳下的抑武揚文的宗旨, 估計也是因此引發高宗殺機, 不惜破除有宋以來不殺大臣的誓言。

趙構殺了岳飛, 秦檜只是當了替罪羊而已, 秦檜不能說, 也不敢說出實際;若說出實際情況, 那等待他的將是和嶽飛一樣的命運, 甚至秦氏家族覆亡。 為了保存家族實力, 秦檜不得不替趙構承擔了千古駡名。

後任皇帝為了保持自己法統的正確性, 根本對此不予以確認, 反而強化了秦檜是漢奸的意識, 賜給岳家白鐵鑄造秦氏夫婦跪像, 通過此種方式擺脫趙構的負面印象, 並給民眾以鐵證的感覺。 實際上這恰恰證明了當時皇帝的心虛與偽善。

秦檜之所以甘願背黑鍋而不反駁, 這是因為他不能也不敢向皇權挑戰, 所以只好背黑鍋了。 從秦氏後輩隱姓埋名並從不對此事做出解釋來看, 他們是做好了後退之路的。 或許剛剛出土的文物可以證明這一點, 誰都知道殺了嶽飛會是什麼結果, 嶽飛早晚有一天會被平反, 秦檜也知道將留下駡名, 但如果反駁並把責任推給趙構, 那結局將是秦氏家族的覆滅。 與其覆滅, 不如甘願背駡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秦檜的後代裡有一人堅持抗元, 為南宋及漢族政權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而岳飛的兒子岳雷掛帥以後似乎乏善可陳, 這些都是後話。

儘管歷史被翻出一角, 但是駡名已經被釘死在了歷史上, 很難再去追究真相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