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Uber向左,Musk向右,未來交通解決方案是上天還是入地?

除了領導特斯拉推動汽車產業向電氣化革命, 特斯拉CEO Elon Musk還運營著一家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 他的終極目標是挖地三百尺, 形成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絡;無獨有偶, Uber於本週二舉辦了第一屆Uber Elevate峰會, 宣佈將在2020年進行可垂直起降的電動飛機測試……

好啦, 下面我們好好扒一扒這兩種未來交通解決方案的細節與可行性, 鑒於昨天曝出了The Boring Company旗下的盾構機, 我們先來講一下Musk準備如何“入地”吧。

一次加州堵車引發的頭腦風暴

昨天, 一位元Space X員工在圖片社交網站Instagram上貼出了一張巨型盾構機的圖片, 機身上的“The Boring Company”表明了它的身份。

在媒體相繼報導後, 該貼已被刪除, 這就是那個盾構機——

假設圖中工人身高兩米的話, 可以推算這個巨大的掘地機器直徑在6~7米左右, 這個規格與Musk此前中意的某款盾構機尺寸相近。 如無意外, Musk應該是出手把它買下來了。

為什麼一言不合就挖地?一切還要從去年12月17日由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廠到霍桑市火箭路1號Space X總部的堵車說起。

當時Musk從特斯拉工廠出發, 在驅車趕往另一家公司Space X的路上遭遇了這次堵車。 對於同時領導著兩家公司(在Open AI、The Boring Company和Neuralink相繼成立後, 他目前同時擔任五家公司的CEO。 )、每週工作100個小時以上的Musk來說, 把時間浪費在堵車上是他所不能忍受的。

當天晚上, 他發佈Twitter表示:“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製造一個挖隧道的機器, 造好就挖。 ”

在這之後不久, 他把自己的Twitter標籤上加上了Tunnels(隧道), 與Tesla、Space X和OpenAI並列, 並買下了“Boring Company.com”的功能變數名稱。

1月25日, Musk再次通過Twitter透露挖隧道的進展:“‘挖地’運動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進展, 計畫下個月正式開挖。 ”隨後貼出了一張盾構機的圖片——

對比圖中工人可以對盾構機的大小有一個概念

36氪瞭解到, The Boring Company由Steve Davis領導專案的具體執行, Davis此前是Space X的高級火箭工程師, 曾經領導設計了Space X第一枚火箭的指導系統。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 Musk透露, 因為首條隧道的起點在Space X總部內(他的辦公室旁邊), 不需要向政府部門申請“挖洞”許可, 所以其實他們已經開挖了, 目前已經挖成了一個溝槽寬30英尺, 長50英尺, 深15英尺的“大洞”。

由Space X工程師負責、首條隧道起點又建在Space X總部, “The Boring Company算是Space X的子公司嗎?”外媒把這個問題拋給Musk時, 他流露出“這問題我回答了800遍”的神情:“你看不懂我的Twitter簽名?和Tesla、Space X並列, 這是一家完全獨立的公司。 ”

說了怎麼多, 這家公司怎麼像特斯拉、Space X一樣強勢攪動現有產業格局?Musk終於願意跟公眾聊聊他設想的未來交通解決方案:從大方向來解釋, 陸地上的高樓都是三維的, 這使得很小的占地面積可以容納許多人, 與此同時卻是道路是二維的。 當所有人都要通過二維道路進入三維高樓時, 你會被卡住,這是造成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解決交通擁堵的一個方案就是把道路容積變得跟高樓一樣大,變成三維空間,陸上空間已經被高樓佔據,所以挖地下隧道是唯一的辦法。

Musk表示,他正在著手研發一個效率更高的盾構機,用新型盾構機在地下挖掘數千英里,向下最多挖30層隧道,形成一個龐大的地下交通網絡。包括汽車、火車和超級高鐵Hyperloop全部可以在地下運行。

這個方案有著明顯的Bug,深達幾百英尺的隧道會不會引起地面塌陷,破壞地面的穩定性?“不會的,採礦業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的,我們建摩天大樓的時候從來不擔心對地面的影響。”這是Musk的回應。“地球很大,我們很小的。”

在新型盾構機研發成功之前,Musk正在考慮購買一種二手盾構機,機器直徑26英尺,長約400英尺,重1200噸。華盛頓的水務公司已經採用了這種盾構機挖掘隧道,“新機價格至少1500萬美元,但中國近十年瘋狂的地鐵建設已經造成了盾構機供應過剩,二手機器價格能下降90%。”Musk說。

上文中Space X員工貼出的照片中的那個盾構機,應該就是被買下的二手機器。

除了地面的穩定性,技術層面還有太多問題等著去解決。至於政府監管層面,Musk顯得頗具信心:總統承諾要大規模投資基建,新建高速公路、橋樑、機場、隧道......龐大的基建計畫投資額超過萬億美元。The Boring Company的專案比現有的那些方案經濟多了。

好吧,不管怎樣,我們祝福Musk,期待著他的成功。

2025年出門能叫到可垂直起降的Uber電動飛機嗎?

Uber想把業務往天上擴展的想法比Musk的The Boring Company更早一些,去年10月,Uber 發佈了一份99頁的白皮書,Uber首席產品官Jeff Holden在文中寫道,未來Uber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其他未來我們使用的電子設備)叫來一輛可垂直起降的飛機。該項目被命名為Uber Elevate。

白皮書詳述了這種出行解決方案的好處,包括減少交通擁堵、降低排放甚至更經濟。

Uber對Uber Elevate專案的態度和Musk對超級高鐵Hyperloop的態度類似,官方公開了這一項目,同時明確表態不會製造飛行器、充電設施、停機坪等,而是選擇與飛行器生產商、充電設備公司、房地產商來合作。Uber圖謀的是從打車平臺到打飛機平臺的擴張,自然不能既當裁判又當選手。

雖然“乘飛機去上班”和時速1200km/h的高鐵聽上去一樣不靠譜,但從發展現狀來看,Uber Elevate項目的商業化前景要遠遠好于超級高鐵。原因是對輕型電動飛機市場感興趣的不只Uber一家,前段時間日內瓦車展大出風頭的Pop Up自動駕駛飛行器就是這個領域的超級玩家空客交出的作品,據空客表示,這款產品將於今年年底展開測試,2020年實現量產(正好趕上Uber Elevate項目商業化)。

除了空客,不缺錢的飛行器製造公司還有Kitty Hawk和 Zee.Aero。這兩家公司都拿到了谷歌聯合創始人、Alphabet CEO Larry Page的投資,前者的飛行汽車要在年內開售,後者的飛行器原型機曾在去年10月被發現實現距離地面25英尺的垂直起降,相信距離商業化也不會太久。

此外,德國公司E-Volo、斯洛伐克公司AeroMobil、中國的無人機公司億航等都在致力於同類產品的研發。

說完了發展現狀,我們再來聊一聊監管。雖然長期與全球各地的政府斡旋的Uber在這方面經驗十足,但飛行器與搶計程車司機飯碗還是有區別的。幸運的是,已經有政府舉手表示支持——迪拜政府此前表態,如果Uber可以在2020年完成相關技術的研發,那麼2020年的迪拜世博會上,Uber Elevate項目一定可以大放異彩。

除了迪拜,美國德州達拉斯市也對Uber Elevate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

此外,Uber已經就飛行器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如停機坪、充電站與房地產企業、充電企業展開接觸,其中美國地產公司Hillwood和全美最大的協力廠商電動汽車充電站運營公司ChargePoint均開始了早期的談判工作。

Holden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Uber已經“認真研究該技術很長一段時間了”,根據Uber的推算,該技術會在十年內商業化。

那麼......挖洞正酣的Musk怎麼看電動飛機?他早年間做過Space X的CTO,特斯拉又是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電動飛機這事兒為什麼不是他來推動?

“一個愚蠢的想法,至少對於城市出行來說是這樣。”Musk真是一點餘地都不留。“我喜歡飛機,但很難想像飛行器是一個有潛力的解決方案。從物理學規律來看,任何一種飛行器要保持空中飛行都要產生巨大的向下的推力,與自身重力抗衡,這意味著起飛和降落時會有強風和噪音,更別提低空不可控的各種雜物和碎片了。”他說:“如果無法每次落地都檢查維護你的飛行器,它可能會丟掉一個輪轂或者直接使人喪生。”

對比一下Travis Kalanick和Elon Musk的各自佈局,Uber打車平臺懟特斯拉叫車服務Tesla Network;Uber無人駕駛汽車懟特斯拉Autopilot;好不容易一個“上天”一個“入地”了,Musk對Uber的方案竟如此不看好,但從發展現狀來說,Uber Elevate項目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好於The Boring Company,兩大創新先鋒的巔峰對決,你選“上天”還是“入地”?歡迎在評論中與我討論。

你會被卡住,這是造成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解決交通擁堵的一個方案就是把道路容積變得跟高樓一樣大,變成三維空間,陸上空間已經被高樓佔據,所以挖地下隧道是唯一的辦法。

Musk表示,他正在著手研發一個效率更高的盾構機,用新型盾構機在地下挖掘數千英里,向下最多挖30層隧道,形成一個龐大的地下交通網絡。包括汽車、火車和超級高鐵Hyperloop全部可以在地下運行。

這個方案有著明顯的Bug,深達幾百英尺的隧道會不會引起地面塌陷,破壞地面的穩定性?“不會的,採礦業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的,我們建摩天大樓的時候從來不擔心對地面的影響。”這是Musk的回應。“地球很大,我們很小的。”

在新型盾構機研發成功之前,Musk正在考慮購買一種二手盾構機,機器直徑26英尺,長約400英尺,重1200噸。華盛頓的水務公司已經採用了這種盾構機挖掘隧道,“新機價格至少1500萬美元,但中國近十年瘋狂的地鐵建設已經造成了盾構機供應過剩,二手機器價格能下降90%。”Musk說。

上文中Space X員工貼出的照片中的那個盾構機,應該就是被買下的二手機器。

除了地面的穩定性,技術層面還有太多問題等著去解決。至於政府監管層面,Musk顯得頗具信心:總統承諾要大規模投資基建,新建高速公路、橋樑、機場、隧道......龐大的基建計畫投資額超過萬億美元。The Boring Company的專案比現有的那些方案經濟多了。

好吧,不管怎樣,我們祝福Musk,期待著他的成功。

2025年出門能叫到可垂直起降的Uber電動飛機嗎?

Uber想把業務往天上擴展的想法比Musk的The Boring Company更早一些,去年10月,Uber 發佈了一份99頁的白皮書,Uber首席產品官Jeff Holden在文中寫道,未來Uber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其他未來我們使用的電子設備)叫來一輛可垂直起降的飛機。該項目被命名為Uber Elevate。

白皮書詳述了這種出行解決方案的好處,包括減少交通擁堵、降低排放甚至更經濟。

Uber對Uber Elevate專案的態度和Musk對超級高鐵Hyperloop的態度類似,官方公開了這一項目,同時明確表態不會製造飛行器、充電設施、停機坪等,而是選擇與飛行器生產商、充電設備公司、房地產商來合作。Uber圖謀的是從打車平臺到打飛機平臺的擴張,自然不能既當裁判又當選手。

雖然“乘飛機去上班”和時速1200km/h的高鐵聽上去一樣不靠譜,但從發展現狀來看,Uber Elevate項目的商業化前景要遠遠好于超級高鐵。原因是對輕型電動飛機市場感興趣的不只Uber一家,前段時間日內瓦車展大出風頭的Pop Up自動駕駛飛行器就是這個領域的超級玩家空客交出的作品,據空客表示,這款產品將於今年年底展開測試,2020年實現量產(正好趕上Uber Elevate項目商業化)。

除了空客,不缺錢的飛行器製造公司還有Kitty Hawk和 Zee.Aero。這兩家公司都拿到了谷歌聯合創始人、Alphabet CEO Larry Page的投資,前者的飛行汽車要在年內開售,後者的飛行器原型機曾在去年10月被發現實現距離地面25英尺的垂直起降,相信距離商業化也不會太久。

此外,德國公司E-Volo、斯洛伐克公司AeroMobil、中國的無人機公司億航等都在致力於同類產品的研發。

說完了發展現狀,我們再來聊一聊監管。雖然長期與全球各地的政府斡旋的Uber在這方面經驗十足,但飛行器與搶計程車司機飯碗還是有區別的。幸運的是,已經有政府舉手表示支持——迪拜政府此前表態,如果Uber可以在2020年完成相關技術的研發,那麼2020年的迪拜世博會上,Uber Elevate項目一定可以大放異彩。

除了迪拜,美國德州達拉斯市也對Uber Elevate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

此外,Uber已經就飛行器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如停機坪、充電站與房地產企業、充電企業展開接觸,其中美國地產公司Hillwood和全美最大的協力廠商電動汽車充電站運營公司ChargePoint均開始了早期的談判工作。

Holden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Uber已經“認真研究該技術很長一段時間了”,根據Uber的推算,該技術會在十年內商業化。

那麼......挖洞正酣的Musk怎麼看電動飛機?他早年間做過Space X的CTO,特斯拉又是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電動飛機這事兒為什麼不是他來推動?

“一個愚蠢的想法,至少對於城市出行來說是這樣。”Musk真是一點餘地都不留。“我喜歡飛機,但很難想像飛行器是一個有潛力的解決方案。從物理學規律來看,任何一種飛行器要保持空中飛行都要產生巨大的向下的推力,與自身重力抗衡,這意味著起飛和降落時會有強風和噪音,更別提低空不可控的各種雜物和碎片了。”他說:“如果無法每次落地都檢查維護你的飛行器,它可能會丟掉一個輪轂或者直接使人喪生。”

對比一下Travis Kalanick和Elon Musk的各自佈局,Uber打車平臺懟特斯拉叫車服務Tesla Network;Uber無人駕駛汽車懟特斯拉Autopilot;好不容易一個“上天”一個“入地”了,Musk對Uber的方案竟如此不看好,但從發展現狀來說,Uber Elevate項目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好於The Boring Company,兩大創新先鋒的巔峰對決,你選“上天”還是“入地”?歡迎在評論中與我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