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投華科:物聯網產業鏈中消費者未明顯受益

【財新網】風乍起, 吹皺一池春水。 繼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熱潮之後, 物聯網成為2017年資訊科技產業投資新風口, 並帶動整個產業鏈驟然升溫。

要邁入“萬物互聯”時代, 必須讓設備端具備感知能力, 讓物物通過網路通信傳輸而相連, 還需要對從設備端採集到的大資料進行計算分析, 並反作用於設備運行, 實現優化管理和效率提升的目標。 物聯網的搭建需要哪些產業鏈環節的共同參與?目前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物聯網市場存在哪些投資機遇?還有哪些問題尚待解決?

在4月25日舉辦的JIC投資沙龍“資訊產業構築智慧未來”活動中,

建投華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戴燚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物聯網產業鏈分為感知、網路、平臺和應用四層, 他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在感知和應用層存在更多市場機遇。 智慧製造、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或將成為物聯網率先發力的三大垂直行業。

建投華科是中國建投旗下專注於資訊產業投資的投資實體。 近期因其下屬的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聯合智路資本以27.5億美元高價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的標準產品業務部Nexperia而受到市場關注。

財新記者:物聯網的產業鏈構成是怎樣的?

戴燚:物聯網的產業鏈分為四層, 分別是感知、網路、平臺、應用層。 產業上游的感知層包括晶片、感測器等組成物聯網的基本資料傳感裝置,

例如現在熱門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頻識別技術)標籤;中游的網路和平臺層, 由通信運營商和百度、華為等科技和設備製造企業搭建, 例如目前熱門的NB-IOT(窄帶物聯網);下游的應用層主要跟垂直行業相結合。

財新記者:目前國內物聯網產業鏈的發展情況如何?從投資者角度, 您認為哪個環節更具備市場潛力?

戴燚:作為投資者, 我們更關注的是產業鏈上游的傳感設備和下游的應用場景。

我認為, 下游應用場景的投資機會主要就在國內。 中國資訊產業發展的特點, 就是應用層面很強。 例如, 阿裡巴巴和百度這樣的公司, 他們直接跟消費者接觸的應用, 做得都非常優秀。 物聯網下游應用層的企業,

我認為市場潛力很大。 特別是跟智慧製造、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等行業相關的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 我認為未來很有前景。

中游主要是通信技術, 以及網路和傳輸設備。 無論是三大通信運營商, 還是像中興、華為這些製造企業, 我認為已經做得很成熟, 不存在太多系統性投資機會。

再往上游是半導體晶片、感測器以及其他傳感設施, 例如RFID標籤等。 我認為這個領域最先進的技術, 一部分在國內, 一部分在國外。 作為投資者, 可以通過收購兼併國外企業的方式, 把國外先進技術引入國內並在市場放大, 繼而打通整個產業鏈。

財新記者:物聯網的概念很大, 其實涉及到的行業很多, 應用場景也很複雜。 您認為, 未來物聯網市場會率先在哪些垂直行業爆發?

戴燚:物聯網的下游應用, 我們最看好的是智慧製造、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 智慧醫療和智慧城市也很重要, 但目前我們認為前面三個行業會先迎來風口。

先說智慧製造。 我認為中國現在的製造業創新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發達國家開啟再工業化進程, 引導高端製造業回流, 中低端製造業在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 無論是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 還是國家《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推動, 智慧製造這個行業一定會爆發。

再說智慧交通。 中國現在已經處於要給每輛汽車發一個電子車牌的邊緣時間節點上, 有的城市已經開始試點。 如果車輛的互聯互通解決了, 公安系統可以更好地進行交通管理乃至國家安全建設,

在民用領域,停車場收費模式也會隨之改變。 圍繞智慧交通產業, 未來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最後是智慧物流。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繁榮帶來了快遞物流系統的飛速發展, 但相較之下現在物流效率還是非常低下, 遇到“雙十一”這種促銷日快遞爆倉還是經常出現。 這本質上是分揀和配送系統效率的低下。 現在RFID標籤, 已經比原來的條碼掃描識別分揀效率高出很多, 再加上未來人工成本不斷上漲, 智慧物流我認為未來數年會存在一個爆發的風口。

財新記者:可否舉例說明, 物聯網會為垂直行業帶來哪些改變和影響?

戴燚:以智慧製造為例。 一家製造企業如果想實現產業升級和成本下降, 必須實現生產和銷售流程的數位化管理。首先需要搭建起數位化的物聯網平臺,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內的資料獲取、傳輸和管理。其次是通過對資料的處理分析和輸出轉化,優化生產製造的流程。資料的生成和傳輸是通過物聯網實現的,資料的分析處理是大資料和雲計算的功勞,兩者加在一起就會實現智慧製造的目標。

如果這樣說抽象就看個例子。現在熱門的RFID標籤,就是一種感測器裝置,我們的二代身份證中就使用了這項技術,刷身份證可以直接讀取個人資訊。現在很多服裝品牌,例如海瀾之家等,他們的OEM廠商在生產時,每件衣服都會裝入一個RFID標籤,可以實現產品從生產、物流、銷售到售後全流程的資料化追蹤。

通過掃描讀取RFID標籤,衣服可以實現高速入庫,高效的倉儲管理,不用人工清點,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的管理成本;在門店銷售這個環節,可以即時掌握哪些產品需要補貨,可以快速定位哪家衣服放在門店的什麼地方,更重要的,還可以根據追蹤消費者行為習慣,知道消費者拿起過哪件衣服挑選,哪些買單了,哪些放回去了沒有買單,以此更好地進行銷售管理和生產決策。

財新記者:目前,物聯網產業仍存在哪些薄弱環節,或者說“掉鏈子”的地方,阻礙行業進一步發展?

戴燚:我覺得拖後腿或者掉鏈子環節,還是在下游應用的部分。物聯網的下游用戶,主要是企業,是2B的生意。物聯網能夠有效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節約。但消費者呢?在整個物聯網產業中,消費者的利益被忽略了,沒有得過太多的好處,反而是承擔了更多被監管的成本和隱私資料被侵犯方面的風險。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一個新的挑戰。消費者體驗升級,這也許不是單獨物聯網產業發展就能帶來的收益,或許未來等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發展到更高的階段,和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消費者的受益才能更多被體現出來。■

必須實現生產和銷售流程的數位化管理。首先需要搭建起數位化的物聯網平臺,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內的資料獲取、傳輸和管理。其次是通過對資料的處理分析和輸出轉化,優化生產製造的流程。資料的生成和傳輸是通過物聯網實現的,資料的分析處理是大資料和雲計算的功勞,兩者加在一起就會實現智慧製造的目標。

如果這樣說抽象就看個例子。現在熱門的RFID標籤,就是一種感測器裝置,我們的二代身份證中就使用了這項技術,刷身份證可以直接讀取個人資訊。現在很多服裝品牌,例如海瀾之家等,他們的OEM廠商在生產時,每件衣服都會裝入一個RFID標籤,可以實現產品從生產、物流、銷售到售後全流程的資料化追蹤。

通過掃描讀取RFID標籤,衣服可以實現高速入庫,高效的倉儲管理,不用人工清點,可以為企業節約大量的管理成本;在門店銷售這個環節,可以即時掌握哪些產品需要補貨,可以快速定位哪家衣服放在門店的什麼地方,更重要的,還可以根據追蹤消費者行為習慣,知道消費者拿起過哪件衣服挑選,哪些買單了,哪些放回去了沒有買單,以此更好地進行銷售管理和生產決策。

財新記者:目前,物聯網產業仍存在哪些薄弱環節,或者說“掉鏈子”的地方,阻礙行業進一步發展?

戴燚:我覺得拖後腿或者掉鏈子環節,還是在下游應用的部分。物聯網的下游用戶,主要是企業,是2B的生意。物聯網能夠有效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節約。但消費者呢?在整個物聯網產業中,消費者的利益被忽略了,沒有得過太多的好處,反而是承擔了更多被監管的成本和隱私資料被侵犯方面的風險。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一個新的挑戰。消費者體驗升級,這也許不是單獨物聯網產業發展就能帶來的收益,或許未來等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發展到更高的階段,和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消費者的受益才能更多被體現出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