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吳國滅亡後西施真的跟隨范蠡隱居山林了嗎

前文我們提到, 世人大都認為西施在吳國滅亡之後追隨越國大夫范蠡攜手歸隱, 這種觀點在後世有很多粉絲, 比如宋代著名文豪蘇軾。 但是, 蘇軾選擇相信西施和範蠡泛舟五湖, 其實有他自己的原因。 而世人也大都出於善有善報的良好願望。 可是, 很遺憾, 歷史的事實並非如此。

在司馬遷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 提到了範蠡的結局, 在吳國滅亡之後, “浮海出齊, 變姓名, 自謂鴟夷子皮”。 範蠡為何給自己取名為鴟夷子皮呢?鴟夷本是一種兇猛的鳥, 類似于梟, 古人常用鴟夷的皮來製作裝酒的口袋。 根據司馬貞的考證, 認為“以吳王夫差殺子胥而盛以鴟夷, 今(範蠡)自以為有罪, 故為號也”。 原來, 範蠡給自己取這個怪名字和伍子胥有關。 伍子胥是輔佐吳王稱霸的功臣, 可是因為多次進諫, 反對吳王寵倖西施, 放縱勾踐, 而被吳王夫差殺害。 吳王殺害伍子胥之後,

就用鴟夷的皮製作的口袋裝了伍子胥的屍體, 扔到了湖裡。 而范蠡覺得自己在勾踐複國的時候, 也多番進諫, 或許已經得罪了勾踐, 現在吳國已經被消滅, 勾踐必然要清算自己, 就如吳王在成就大功之後殺掉功臣伍子胥一樣。

不過, 在司馬遷的筆下, 並沒有提到西施最後如何。 反倒是戰國時期流行的著作《墨子》當中, 有一些痕跡。 《墨子·親士》說:“孟賁之殺, 其勇也;西施之沉, 其美也;吳起之裂, 其事也。 ”此處的“沉”, 當做被沉。 也就是說, 墨子認為, 西施最後的結局是被沉湖。 西施本是平定吳國的大功臣, 為何最後會被沉湖呢?莫非是在吳國被滅之前, 吳王夫差發覺了西施是越國的奸細, 搶先殺死了西施?莫非是在吳國滅亡之後,

西施被吳人唾棄, 被沉湖而死?

在《吳越春秋》當中記載了這樣一句:“吳王敗, 越浮西施于江, 令隨鴟夷而終”, 這句話透露了兩個驚人的事實。

一個是殺害西施, 逼迫西施沉湖自盡的不是吳王, 不是吳人, 而是“越”, 而在越國有這個權力的只可能是越王勾踐。

那麼勾踐為什麼要殺害西施, 這個幫助他完成複國大業的有功之女呢?因為勾踐要讓西施來祭奠“鴟夷”。

而第二個事實, 就是“鴟夷”其實是指被鴟夷裝著沉湖的伍子胥。 為什麼勾踐要殺掉西施來祭奠伍子胥呢?這件事情看起來非常荒唐, 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在勾踐滅亡吳國之後, 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是要抹殺當初自己為了滅亡吳國做出的種種見不得光的事情, 以樹立自己光輝高大的形象。 而西施正是滅吳的秘密武器。 對於勾踐來說, 吳國滅亡之後, 西施這個武器已經沒有繼續活命的必要了——世上的美女多了去了, 勾踐根本看不上西施, 何況勾踐是何等人!世上有夫差這樣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君王, 也有勾踐這樣愛美人更愛江山的君王,

甚至可以說, 勾踐只愛江山, 不愛美人。

而且, 殺死西施還有一個作用。 在吳國人看來, 正是西施魅惑吳王, 導致忠臣伍子胥被殺, 導致吳國衰弱。 現在越國消滅了吳國, 為了安撫吳人, 最好的做法就是找到一個替罪羊, 讓吳人有一個發洩怨氣的物件, 而西施就是最好的人選。於是,勾踐主動處死西施,向吳人昭示,我勾踐對於忠臣伍子胥,是非常懷念的,而對於禍害吳國的西施,毫無眷戀。勾踐這麼做,很噁心,卻很符合他的性格。

在滅亡吳國之後,範蠡曾經勸說和自己共同輔佐勾踐的大夫文種,一起離開越國。可是文種自認為對越國有大功,現在正是享受這份功勞的時刻。范蠡說,勾踐此人陰險狡詐,只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可是文種貪戀富貴,相信勾踐,不肯離開,最終被勾踐殺害。范蠡早早逃離越國,不知所終,正是明智的選擇。

而西施就是最好的人選。於是,勾踐主動處死西施,向吳人昭示,我勾踐對於忠臣伍子胥,是非常懷念的,而對於禍害吳國的西施,毫無眷戀。勾踐這麼做,很噁心,卻很符合他的性格。

在滅亡吳國之後,範蠡曾經勸說和自己共同輔佐勾踐的大夫文種,一起離開越國。可是文種自認為對越國有大功,現在正是享受這份功勞的時刻。范蠡說,勾踐此人陰險狡詐,只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可是文種貪戀富貴,相信勾踐,不肯離開,最終被勾踐殺害。范蠡早早逃離越國,不知所終,正是明智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