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大軍壓境,劉備做了一件萬古流芳的事,魯迅先生卻說他假仁義

《三國志》記載, 建安十三年, 曹操率兵大舉征討荊州, 劉琮不戰而降, 劉備招架不住, 只得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率兵後撤, 在撤退的同時劉備不忍心拋棄城裡的百姓, 下令說:“曹兵將至, 孤城不可久守, 百姓願隨者, 可一同過江。 ”於是很多百姓都跟著劉備往襄陽撤退。 劉備與黎民共進退算得上是一件萬古流芳的事情, 但是因為攜帶百姓, 行軍不便, 劉備軍隊在長阪坡損失慘重, 很多無辜百姓也因此喪命。

劉備

關於劉備為何要“攜民渡江”, 歷來說法不一。 但是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劉備:“劉備似之長厚而似偽。 ”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些許答案。

其一, 劉備當時佔領屯兵荊州, 算得上是一個兵足糧廣的地方軍閥, 通俗來說就是靠槍桿子吃飯, 大軍壓境, 劉備就是再崇信仁德, 首先也應該保存自己的實力才對, 畢竟有了軍隊就能稱霸一方嘛!攜民渡江是因小失大之舉,

完全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劉備

其二, 古話說“小亂居城, 大亂居鄉”, 意思就是說“小的動亂可以到城裡躲避, 而大的動亂就要到鄉下去了。 ”當時曹操大軍壓境, 劉備完全可以將百姓遣散到鄉下去, 沒必要非帶著百姓逃命。

在本人看來, 劉備“攜民渡江”應該是“挾民渡江”才更有道理。 劉備曾說過:“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今人歸吾, 吾何忍棄去。 ”意思就是說, 想成大事, 必須要以人為本, 現在(荊州)百姓投奔我, 我怎能拋棄他們?說的冠冕堂皇, 倒不如說把百姓當做他東山再起的資本罷了。 第一, 手裡有了百姓,

可以籌備更多的戰爭力量, 增強實力;第二, 手裡增加了與東吳討價還價的籌碼, 劉備渡江後借得荊州, 更多的是因為百姓的安置問題。 但是劉備這種做法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一次“假仁義”害死了不少的士兵和百姓。

可見, 魯迅先生對劉備的評價不無道理。


走進舊城, 穿過老巷, 撥開詭譎塵封歲月, 去探尋歷史真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