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為太子,只因他做錯了這兩件事

曹植于建安十六年、二十歲的時候, 被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封為平原侯, 三年以後, 改封為臨淄侯。 他很得寵。 建安二十一年, 曹操成為魏王, 曹植幾乎作了魏國的太子。 幫他在曹操面前說話的, 有楊修、丁儀、丁廙【yi】等人。

曹植做了兩件錯事, 使得曹操打消了立他為太子的念頭。 第一件。 他擅自叫人開了宮裡的“司馬門”, 讓他所乘的車子直馳而出。 按照漢朝的法律, 任何大官到了司馬門, 必須下車步行。 曹操很氣他這種目無法律的行為, 下令將主管公家馬車的官(公車令)砍頭。 曹植做的第二件錯事, 是當他在建安二十四年受任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之時,

曹操有意思叫他到襄陽樊城去支援曹仁, 對抗關羽。 某一天, 曹操召見他, 準備有所吩咐, 他卻已經喝酒喝得大醉, 不成樣子。 曹操撤銷了他的軍職, 不派他去支援曹仁, 也從此不給他任何實際的工作。

他的好朋友楊修, 是曹操的主簿, 喜歡賣弄小聰明, 又常常洩漏軍政上的機密, 于建安二十四年被曹操下令殺掉。

他的另外兩位好友, 丁儀、丁廙兄弟二人, 在黃初元年曹丕當皇帝不久, 也被曹丕殺掉。 丁家所有的男人, 不分老少, 同時一起被殺。

曹丕叫曹植與所有的諸侯, 一律離開京城。 各“就”其國。 魏朝對於諸侯, 無論是同姓或異姓的, 都管理得很嚴。 行動的自由極其有限:非得詔書,

不能自己來京城;諸侯彼此之間不許有來往、不許通信。 在諸侯所居住的國, 魏的中央政府設置了所謂“監國謁者”, 專管監視諸侯的一舉一動, 經常向中央政府作報告。

曹植在黃初二年便被駐在臨淄國的監國謁者(姓灌名均)告發了一次, 說他“醉酒悖慢, 劫脅使者”。 曹丕公事公辦, 把他從縣侯降為“鄉侯”, 由臨淄侯降為“安鄉侯”。

曹丕在懲戒了他以後, 不久又把他由鄉侯升為縣侯, 封在鄄城。 次年, 黃初三年, 再升他為王, 稱為鄄城王。 他晉京, 於出京還國之時在途中寫了《洛神賦》, 便是在這黃初三年。

黃初四年, 他又被改封一次, 封為雍丘王。 他寫了兩首詩, 獻給曹丕, 詩裡面充滿了悔罪與感恩的話。

明帝曹叡即位, 在太和元年把他改封在(開封西北的)浚儀;到了太和二年,

又把他送回雍丘。 再過一年, 讓他搬去丁東阿;到了太和六年二月, 明帝一舉而劃了陳郡的四個縣, 封他為“陳王”。 他並不曾因此而快樂。

這一年(太和六年)年底, 他就鬱鬱而終, 年紀才有四十一歲。 明帝追諡他一個“思”字。 有些寫文學史的人, 於是就拿“陳思王”三個字來稱呼他。

曹植在有生之年, 曾經一再上表給文帝曹丕與明帝曹叡, 希望能有一個機會帶兵打仗, 為魏國國家立功, 始終沒有能獲得准許。 此人真被派到前線, 能否把仗打得像個樣子, 我個人有點不敢對他樂觀。 文章好、詩賦好, 不一定軍事、學術也好。 況且, 他毫無耍刀舞矛、或調兵遣將的經驗。

作者:黎東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