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時代東吳有機會統一中國嗎?

三國時代魏蜀吳, 在三國裡面, 魏國代表北方中央政府, 蜀漢代表漢朝正統, 這倆政權存在感都比較高, 大家都熱衷於討論他們的勝敗, 比如曹操赤壁勝利, 關羽北伐成功, 諸葛亮北伐成功, 防止司馬氏篡權等問題。

而第三國吳國的存在感就很低了,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 江東孫氏只能“蝸居”江東, 根本沒有實力統一中國。

可是,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

其實, 歷史上的東吳至少有三次機會統一中國。

第一次機會是官渡之戰時候。

當時孫策還沒有死,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劍拔弩張, 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孫策秣兵曆馬, 將不對向北調集, 他已經向部下下達了動員令, 一旦北方開戰, 則將揮師北上, 與袁紹南北夾擊曹操, 分割黃河流域。

但是, 這個計畫卻因為孫策打獵時被刺殺而夭折。

新即位的孫權太年輕, 只能以穩定內政為主, 江東也因此迎來了七八年的“對外無所作為。

第二次機會是赤壁之戰勝利以後。

赤壁之戰後, 曹操戰敗北回, 以周瑜為首的東吳精銳部隊在荊州擊敗曹軍王牌曹仁所部, 奪去了戰略要地江陵。

另一方面, 劉備被周瑜壓制, 不敢有半點異心, 此時東吳的聲勢達到了頂點。

曹操被西北馬超牽制,

無暇南下, 借此機會, 周瑜便有了“西征四川, 二分天下”的大戰略。

周瑜打算從荊州進攻巴蜀, 滅劉璋, 進而向北佔領漢中, 這樣一來, 東吳就擁有了揚州、南荊州和益州的整個南方。

周瑜的計畫是讓一員大將在漢中聯合馬超出關中, 孫權親率江東主力出合肥徐州, 而他本人自率領劉備軍團及荊州軍團出襄樊進攻許昌。

假如這個計畫可以實現, 東吳絕對有機會統一中國。

然而, 這個計畫卻因為周瑜的英年早逝而擱淺, 上天再次給東吳開了個大玩笑。

東吳第三次統一中國的機會是在關羽北伐期間。

當時曹操在漢中戰敗, 關羽進攻曹魏的襄樊, 水淹七軍, 威震華夏。

假如此時孫權能配合蜀漢進攻曹魏, 全力攻擊合肥一線, 那麼曹魏北方就會徹底被顛覆。

三國曹魏最強, 孫劉較弱, 假如孫劉聯合尚且有一線生機, 而如果不能聯合, 則曹魏必勝。

所以, 當時孫權如果聯合蜀漢北伐, 讓蜀漢佔領北方西部, 東吳佔領北方東部, 則天下東西兩分, 那時候再與蜀漢對決也是有機會統一中國的。

再不濟, 孫權也可以等關羽和劉備與曹操打的筋疲力竭的時候再出手, 這樣有機會一舉搞定兩家。

但是, 孫權為了眼前的利益, 不顧一切的背棄盟約偷襲荊州, 導致關羽兵敗身死, 劉備為了報仇東征, 蜀吳交惡, 曹魏得利。

最終, 三國局面再也無法逆轉, 當北方魏國穩定局面以後,蜀吳兩家只有等死的份了。

所以說,歷史上東吳有三次統一中國的機會,前兩次是意外事件導致無法實現,最後一次則是孫權的短視錯失良機。

就這樣,東吳最終只落下一個偏安苟且的名聲,實在可惜可歎。

當北方魏國穩定局面以後,蜀吳兩家只有等死的份了。

所以說,歷史上東吳有三次統一中國的機會,前兩次是意外事件導致無法實現,最後一次則是孫權的短視錯失良機。

就這樣,東吳最終只落下一個偏安苟且的名聲,實在可惜可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