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地聯合打造高素質軍事人才,這是條好路子!

今年兩會, 習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 要構建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培養為補充的院校格局。

依託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同時要堅持軍隊需求主導, 聚焦緊缺專業、重點高校、優勢學科, 提高人才培養層次和品質。 要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不斷壯大人才隊伍。 這是新時期我軍加快軍事人才培養、打造軍事人才戰略高地的基本遵循。 對拓寬人才培養管道、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有著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

(一)

有這樣一位巨匠, 他身負100多處傷, 手足傷殘仍奮鬥不息, 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他就是吳運鐸。 抗日戰爭中, 他在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研製出殺傷力很強的槍榴彈和發射架及各種地雷、手榴彈。 新中國成立後, 他主持無後坐力炮、高射炮、迫擊炮和輕武器等多項課題研究, 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兵工人才。

在為國防和軍工事業做出貢獻的人才中, 還有一群科學家們的名字:錢學森、錢三強、彭桓武、任新民、孫家棟、王淦昌、王希季、趙九章、朱光亞、宋文驄、林俊德、羅陽……這群軍工巨匠, 大都放棄了個人相對優越的生活,

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毅然投身國防事業。 他們一輩子隻幹一件事, 或執教為師, 或身體力行, 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國防軍工事業。 正因為有了他們, 才能有“兩彈一星”橫空出世, 神舟飛船九天攬月, 蛟龍入海五洋捉鱉, 殲十翱翔衝破天際……伴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持續深入, 我們既需要能夠帶兵打仗的指揮員, 也需要像這些前輩一樣的軍事科技人才。

對於軍隊人才培養來說, 既要發揮軍隊院校特色資源進行人才培養, 也要充分吸收、引進地方技術前沿的人才, 走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模式。

我們今天能有這樣的國防現代化局面, 融合培養軍事人才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截至目前, 共有上百所普通高校與軍隊建立人才培養協作關係, 其中大部分為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高校, 很多是省屬重點或特色專業院校。 每年招收培養近萬名國防生, 多為部隊緊缺急需人才。 遴選多所優質高中建立生源基地, 吸引優秀青年學生報考國防生, 錄取新生絕大部分超過各省重點分數線,

平均每年有2000多名國防生考取碩士、博士研究生。

(二)

在一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 但科技創新卻越來越需要協作的大背景下, 軍民融合是必然選擇。 美國以高技術人才移民優惠政策吸引國外頂尖科技人才;設立青年才能獎勵等計畫, 在關鍵領域培養和吸引高水準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數學家;他們還利用民間高科技人才,通過地方招募、軍地培養和加強後備人才儲備等方式,實現軍地合力培育軍事人才的戰略目標。

我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在以融合為基礎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完全可以走出一條特色之路。我國自行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無不是軍民融合的產物。科技創新,重點在於人才。如何打造一個軍事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則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非常手段加速軍地聯合軍事科技人才培養。

花錢買不來核心技術。軍事科技的競爭,往往就是人才的競爭。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高等教育水準也不斷提高,所有高校都應該是軍事科技創新人才的蓄水池。近年來,採取軍地聯合培養人才、開放吸納人才方面成績顯著。在軍地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中,超過半數補充到重要方向、重點建設部隊,在教學科研、裝備保障等技術密集型崗位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三)

習主席指出,加緊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動我軍改革創新的當務之急。要積極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保留、使用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努力培養造就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隊伍。

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我軍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培養之路。一方面,積極盤活人才資源,在科技創新中大力挖掘人才、培塑人才、引進人才,實施積極的創新人才發展政策,充分發揮軍隊已有人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拓寬共育共用,軍地聯合培養人才的新路,統籌利用國民教育和國防教育資源,使軍事教育和國民教育深度融合,提高軍事人才培養開發的整體效益。

一切以軍事科技創新的需要為出發點,對不利於人才交流、聯合培養、人才引進的壁壘,堅決拆除;進一步解放思想,從制度、機制、政策方面,大膽嘗試,創新機制,一切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目標;打破條條框框,創造一切條件,鏟平門檻,讓部隊所需的人才進入部隊,不再受旋轉門、玻璃門所阻滯。當年建設“兩彈一星”,許多破格使用的人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既需要慧眼,更需要責任感。

人才是事業之基。乘著兩會的春風,軍地聯合、軍地協同,以更加昂揚的精神,共同打造軍事科技創新人才方陣!

在關鍵領域培養和吸引高水準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數學家;他們還利用民間高科技人才,通過地方招募、軍地培養和加強後備人才儲備等方式,實現軍地合力培育軍事人才的戰略目標。

我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在以融合為基礎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完全可以走出一條特色之路。我國自行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無不是軍民融合的產物。科技創新,重點在於人才。如何打造一個軍事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則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非常手段加速軍地聯合軍事科技人才培養。

花錢買不來核心技術。軍事科技的競爭,往往就是人才的競爭。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高等教育水準也不斷提高,所有高校都應該是軍事科技創新人才的蓄水池。近年來,採取軍地聯合培養人才、開放吸納人才方面成績顯著。在軍地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中,超過半數補充到重要方向、重點建設部隊,在教學科研、裝備保障等技術密集型崗位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三)

習主席指出,加緊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動我軍改革創新的當務之急。要積極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保留、使用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努力培養造就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隊伍。

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我軍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培養之路。一方面,積極盤活人才資源,在科技創新中大力挖掘人才、培塑人才、引進人才,實施積極的創新人才發展政策,充分發揮軍隊已有人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拓寬共育共用,軍地聯合培養人才的新路,統籌利用國民教育和國防教育資源,使軍事教育和國民教育深度融合,提高軍事人才培養開發的整體效益。

一切以軍事科技創新的需要為出發點,對不利於人才交流、聯合培養、人才引進的壁壘,堅決拆除;進一步解放思想,從制度、機制、政策方面,大膽嘗試,創新機制,一切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目標;打破條條框框,創造一切條件,鏟平門檻,讓部隊所需的人才進入部隊,不再受旋轉門、玻璃門所阻滯。當年建設“兩彈一星”,許多破格使用的人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既需要慧眼,更需要責任感。

人才是事業之基。乘著兩會的春風,軍地聯合、軍地協同,以更加昂揚的精神,共同打造軍事科技創新人才方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