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大文豪,冒死代考為哪般?竟然還傳為千年佳話!

文/晏建懷

如今高考有一種幫人代考的“職業”叫“槍手”, 不過, 都是左手收錢, 右手代考, 謀利的勾當, 算不上奇聞, 更乏趣味。 宋朝也有“槍手”,

但他們不是金錢驅動, 而是才高技癢, 又巧遇露一身手的機會, 而且被代的人又無巧不成書地考上了進士, 於是, 便有嚼頭了。

到宋朝, 科考制度已日臻完善, 考試也很嚴格, 建立了考場內的巡察制度, 設巡察官員, 監察考官與考生的行為。 每每一場科考完成, 考官和監考官須在試卷末尾簽署姓名, 一旦發現代考、受賄或其他作弊行為, 考官、監考官均要受處分。 經過鄉試選拔進入京城禮部會試的考生, 還要求有十人擔保, 一旦發現弄虛作假或其他違反考試規定的行為, 這十人須“連坐”, 考生要取消考試資格。 在如此嚴格的紀律面前, 還幫人代考, 不是找死麼?然而, 偏有不怕事的, 比如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和南宋詩人方翥。

王銍《默記》記載說, 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 歐陽修以鄉試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來到汴京參加禮部會試。 考試中, 他鄰座是一位姓李的考生, 然而李生進入考場後, 卻面色慘白, 似有疾病。 原來, 臨近考試, 李生忽犯疫氣, 勉強來到考場後, 終於不能支撐, 最後倒在桌上呼呼大睡,

不省人事。 時過晌午, 歐陽修已經考完, 見李生還在昏睡, 都是經過鄉試嚴格選拔的考生, 不至於因為不會動筆而昏睡, 倘若繼續下去, 考試結束時必交白卷, 十年寒窗將付之東流須, 歐陽修覺得可惜, 便去撓鄰座的腋窩, 企圖撓醒他。

幾下之後, 李生果然驚起。 歐陽修問李生為何不做, 李生說患了疫氣, 渾身無力。 歐陽修說:“科場難得, 既然已經到了考場, 勉強也要考完啊。 ”又再三勸他試試。 在歐陽修的鼓勵下, 李生試著下筆, 倒也能構思。 歐陽修見他能動筆了, 很高興, 悄悄告訴他賦題中可用的一些典故和其他注意事項, 後來還乾脆把自己的試卷鋪在李生的案上, 說:“我乃國學解元歐陽修, 我的試卷你盡可拿去參考。

”受了歐陽修試卷的啟發後, 李生頓感文思泉湧, 三下五除二就將試卷做完了。 後來, 考試結果張榜公佈, 歐陽修考了第一, 高中會元, 李生也名列前茅。

歐陽修是名震古今的大文豪, 他的文學成就和名氣毋庸贅言, 而方翥何許人也?方翥, 字次雲, 莆陽(今福建莆田)人,

生於宋末,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進士。 初授閩清縣尉, 未及一年, 即辭官歸裡, 閉門讀書十八載, 研究理學, 吟詠詩歌, 後曾任秘書省正字。 方翥是南宋詩人, 其詩清新有趣, 如《立秋》:“星光如月映長空, 驚起愁眠夜向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 隔窗鳴葉是西風。 ”又如《臨安江上》:“來時雪片楊花落, 今見楊花作雪飛。 獨立暮江心似醉, 羨他一葉釣船歸。 ”

據《宋稗類抄》載, 方翥當年參加會試, 已經考完準備交卷時, 忽感覺腳下有什麼東西絆了一下, 隨手撿起, 發現是一份未做完的試卷, 三張卷子做了兩張, 最後一張未完成間。 方翥看了看試卷, 其文通暢, 文筆優美, 試卷上雖有姓名, 但互不相識, 對不上號, 不知是誰丟的。

方翥覺得棄之可惜,加上尚有些時間,便將第三張試卷接著做完,順手交了上去。後來,他在朝廷任秘書省正字時,一日與同僚無意中談及此事,也是一笑而過。不曾想第二天,有一位昨天在座的同僚、也是當年一起參加會試的進士同年穿戴得十分整齊地上門來拜訪,當面感謝方翥的“無私幫助”,原來,他就是當年由方翥幫著做完試卷的考生。他說,會試當天,他感到身體不適,一度不能站立,他考完兩場後,實在無力支撐下去,踉踉蹌蹌地離開了考場,試卷也不知所蹤,對結果更是沒抱希望。後來放榜,卻發現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高中進士,自己也莫名其妙,以為有神助。他昨天聽到方翥一席話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方同年所助,於是,特登門拜謝,感激的話說了一籮筐。方翥聽完,也很驚異,隨即哈哈大笑起來,趕快說不用謝。

名人代考做“槍手”,當然不是什麼值得鼓勵和追捧的事,然而在當時士大夫們的眼裡,卻是雪中送炭的好事,救急施援的義舉。因為,考場如戰場,人人都是競爭對手,能如此坦然相助玉成好事者,既見自信,又見寬宏,也見讀書人腥腥相惜之風,所以他們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在野史筆記之中反復記載,傳為佳話。

方翥覺得棄之可惜,加上尚有些時間,便將第三張試卷接著做完,順手交了上去。後來,他在朝廷任秘書省正字時,一日與同僚無意中談及此事,也是一笑而過。不曾想第二天,有一位昨天在座的同僚、也是當年一起參加會試的進士同年穿戴得十分整齊地上門來拜訪,當面感謝方翥的“無私幫助”,原來,他就是當年由方翥幫著做完試卷的考生。他說,會試當天,他感到身體不適,一度不能站立,他考完兩場後,實在無力支撐下去,踉踉蹌蹌地離開了考場,試卷也不知所蹤,對結果更是沒抱希望。後來放榜,卻發現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高中進士,自己也莫名其妙,以為有神助。他昨天聽到方翥一席話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方同年所助,於是,特登門拜謝,感激的話說了一籮筐。方翥聽完,也很驚異,隨即哈哈大笑起來,趕快說不用謝。

名人代考做“槍手”,當然不是什麼值得鼓勵和追捧的事,然而在當時士大夫們的眼裡,卻是雪中送炭的好事,救急施援的義舉。因為,考場如戰場,人人都是競爭對手,能如此坦然相助玉成好事者,既見自信,又見寬宏,也見讀書人腥腥相惜之風,所以他們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在野史筆記之中反復記載,傳為佳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